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研究

時間:2022-06-02 09:06:49

導語: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研究

【摘要】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所處市場環境競爭加劇,尤其是各類新媒體節目的“走紅”進一步導致電視節目受眾分流。為穩固電視節目優勢、贏得發展先機,在電視節目制作中不僅要注重節目內容的豐富,還需要致力于實現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的創新。基于此,文章以新媒體時代為背景,重點從內容的藝術化、新媒體技術應用、節目效果呈現三大方面闡釋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剪輯

新媒體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新媒體節目憑借其趣味性強、形式靈活、互動體驗等優勢積累了大批受眾,自上線之日起便迅速占據媒介市場大量份額,對電視節目的發展造成了沖擊。而另一方面,新媒體支持信息進行廣泛性、實時性傳播,并創新了信息載體與呈現形式,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均可成為電視節目制作的素材,這極大地促進了電視節目的多元化發展。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是整個創作流程中關鍵的環節之一,要想抓住新媒體時展契機、穩固自身優勢、有效應對各類挑戰,電視節目制作者需要秉承與時俱進的理念,實現工作上的創新與求變。本文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從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面臨的現實困境入手,闡釋其創新發展的路徑。

一、以藝術化方式完美呈現電視節目內容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并非對畫面及鏡頭素材的簡單堆砌,而是以藝術化方式完美呈現電視節目內容,以此將創作者的意圖、技術及藝術滲透至電視節目制作中,帶給受眾理性的哲思、感性的啟迪、文化的熏陶及精神的感召。[1]何謂藝術?俄國形式主義學派代表克羅夫斯基指出:“藝術是體驗對象的藝術構成的一種方式。”在新奇的視聽覺體驗中,受眾會對電視節目產生“陌生感”,繼而延長自身感知電視節目的時間,這便是“陌生化”理念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中的體現。但在以藝術化方式呈現電視節目內容時,需要在保證內容呈現豐富性、特色性基礎上,依托大眾審美觀念和節目質量合理選擇鏡頭與畫面素材,促成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剪輯技術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以電視作品《黃河》為例,該作品與日本NHK合作制作,節目畫面清晰、精良,技術應用具有實效性。與此同時,該部作品后期制作與剪輯人員運用了大量的遠景與特寫鏡頭:以遠景呈現陽光下的藏區、成片的羊群,以特寫鏡頭呈現藏區壯闊的激流,體現出藏區成熟穩重但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貌。遠景與近景的切換自然流暢,引導受眾視覺心理由藏區宏偉的自然環境自然過渡到藏區的山水特色,在形成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激起受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這種對電視節目內容的藝術化呈現方式要求制作人員具備極高的文化素養與審美素養,一方面要從景別選擇、畫面處理、鏡頭銜接中體現節目內容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的節目類型、對象的文化背景等選取合適的剪輯點,以此形成電視節目內容與精神的高度統一。

二、借助新媒體技術打造電視節目視覺盛宴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的技術更為豐富,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在電視節目中加入虛擬場景,以增強受眾觀看節目的代入感;再如改進節目的字幕形式,為節目增添趣味性等。[2]由此可見,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原本單一、枯燥的電視節目重新煥發生機,尤其是新媒體元素的加入使電視節目更加適應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趣味。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形式、內容等同質化問題嚴重,并且出現了各類剪輯“模板”。電視節目制作人員需要走出模仿剪輯形式的誤區,根據節目內容、定位、主題等精心選擇剪輯方式,并且保證配音、字幕等多元要素的有機整合,以此達到良好的節目播出效果。例如中央電視臺CCTV-6頻道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引入日本動漫《工作細胞》。節目開播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身體的基本機制,并且形成健康生活的良好意識與習慣。通過對比原版動漫及電視動漫可以看出,后期制作與剪輯人員下足了功夫。其一是對原版動漫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如刪去了原版動漫第二集內白細胞與細菌戰斗的鏡頭,更加符合我國的文化與道德觀念,并且符合兒童的認知特征;其次,對于原版動畫內血液的顏色進行了修改,利用濾鏡將其改為棕色與黑色,符合我國電視節目制作中“嚴禁出現引起不適畫面”的要求;其三體現在配音上。早在《工作細胞》播出前,我國便引入了《中華小當家》《名偵探柯南》等動漫,但配音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工作細胞》配音蘊含著童真童趣,聲色與擬人化的細胞形象極為契合,這也是《工作細胞》播出以來不僅受到家長支持,還受到“漫畫迷”認可的主要原因。[3]上述案例是分析對引入性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與剪輯,當前我國電視劇類節目也在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利用特效技術打造了與世隔絕、環境優美的“世外桃源”。不僅如此,在特效運用上制作者充分借助了中華傳統美學元素——意境,受眾可以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調動生活經驗想象自己正處于電視劇節目所營造的意境中,為受眾打造了一場視覺盛宴。

三、保證后期制作及剪輯效果契合節目立意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及剪輯均服務于節目立意的彰顯。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有其特定的宗旨,如新聞節目的宗旨在于傳遞黨的思想理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呈現社會及時代原貌等;綜藝類節目的宗旨則在于“寓教于樂”,帶給受眾心靈的放松、情感的體驗,滿足受眾娛樂與消遣的需求,并且在其中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再如紀錄片類節目的宗旨在于書寫時代故事、反映時代風貌、說出百姓心聲,讓受眾更為精準、直觀地獲取社會某一領域的信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剪輯中,制作人員要保證后期制作與剪輯效果契合節目立意和節目宗旨。以《向往的生活》節目為例,該節目為生活類綜藝性節目,通過美食將不同的人物連接在一起。因生活中人人都可成為“主角”,該節目采用了“零焦點”后期制作與剪輯手法。[4]“零焦點”即為鏡頭內主體自由切換,將敘事主體隱藏在鏡頭之下,通過選取能夠呈現人物活動細節的鏡頭畫面進行敘事,并通過補充講述的方式呈現較為完整的生活故事。在每一期節目內,嘉賓離開后都會留下一封信,當黃磊等常駐嘉賓閱讀此信時采用“內部聲音”形成旁白,配合離開嘉賓在節目中的活動畫面形成記憶與現實交織的畫面感,極易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除此之外,在該節目中出現了大量的動物鏡頭,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加凸顯生活氣息,激起受眾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不僅如此,節目中對黃磊做飯畫面的攝取、對人物交談細節的體現等均達到升華節目情感的效果,為受眾帶來“自給自足、自力更生、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畫面。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電視節目制作人員需要充分重視后期制作與剪輯,以藝術化形式完美呈現節目內容,以新媒體技術打造視覺盛宴,并保證后期制作與剪輯效果契合節目立意,在帶給受眾全新視聽覺體驗的同時激發受眾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以此彰顯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寓教于樂、弘揚社會主流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眾心理與行為予以指導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寇志娟.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畫面剪輯淺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1(01):226-227+284.

[2]王娟.電視新聞類節目后期剪輯技術要點探析[N].陽泉日報,2020-11-29(003).

[3]安淑艷.融媒體時代電視制作技術的創新與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20(10):93-95.

[4]任玉巧.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剪輯方法和后期制作[J].中國有線電視,2020(09):1043-1044.

作者:解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