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新聞娛樂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7 01:39:00
導語:娛樂新聞娛樂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娛樂新聞是根據現代人的某種需要而生產出來供一部分人消費的信息產品。而娛樂新聞大行其道與我國的各種文化,社會因素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新聞的娛樂化在內容上偏重于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娛樂新聞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這個土壤里扎根更深.娛樂新聞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軍.我們要認真看待新聞娛樂化,遵循新聞規律.
關鍵詞:娛樂新聞娛樂化新聞規律
乍一看這兩個詞組,似乎同出一轍,兩者都是新聞,并且都有娛樂二字.但經仔細推敲,還是不難發現兩者有不同之處.娛樂新聞主體在于新聞,有如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而新聞的娛樂化是當今中國的新聞傳播業界的寵兒,它的定義和解釋要比娛樂新聞復雜得多,所涉及的社會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獨特之處.
l娛樂新聞
近些年,中國的娛樂新聞可以說十分發達,“娛記”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生動的職業詞匯,眾多的小報和追星族給娛樂新聞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從學術角度看,娛樂新聞肯定不同于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嚴肅新聞,甚至它與我們通常說的社會新聞也有很大區別。娛樂新聞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的新聞品種.那么娛樂新聞的定義究竟是什么呢?它與一般社會新聞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從學術角度來看,從新聞到社會新聞再到娛樂新聞是有一種邏輯關系的.社會新聞與西方的軟新聞有相通之處,現如今,我們看到的社會新聞即那些政治性較弱,人情味較濃,趣味性較強的新聞,大部分成為奇聞軼事的代名詞,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說今天的社會新聞還符合傳統的新聞定義的話,今天的娛樂新聞已經很難用新聞定義來衡量了。如果說受眾需要的就是新聞,那么娛樂新聞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市場。但是,假如用經典的新聞定義來看,娛樂新聞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來的新聞.它描述的新聞常常是靜態的,是關于某些人物的某種變化,比如某個明星的頭發形狀又變化了,某個名人又有什么言論了。可以發現,明星緋聞占據了娛樂新聞的主體地位。娛樂新聞這個概念倒是非常容易與國外溝通,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如果簡單地描述娛樂新聞的定義,大約可以說,它是根據現代人的某種需要而生產出來供一部分人消費的信息產品。而娛樂新聞大行其道與我國的各種文化,社會因素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人們首先看到的是物質領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進程的加速,刺激了人們長期被壓抑的物質享受欲望和消費沖動,這樣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們要求每件事情都能盡可能使自己滿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盡可能的快樂,而娛樂新聞就很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從文化角度看,在社會轉型期間,大眾文化也風靡于世,將市民大眾作為主要消費者,以大眾媒介為主要傳播手段.人們有一定閑暇和經濟條件去滿足文化需求,他們更多地關注細膩的生活,市井雜談,關注離奇事件和瑣碎新聞,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極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態,緩解身上的重負和壓力,于是娛樂新聞便有了它廣闊的市場.
l新聞的娛樂化
什么叫新聞的娛樂化?與娛樂新聞相似的是,它在內容上也偏重于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但不像娛樂新聞那樣僅僅關注娛樂界的瑣碎和明星逸聞,它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強貼近性,衍變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
那新聞的娛樂化何以在當下成為一種時尚呢?與娛樂新聞相同的是,它也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娛樂新聞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這個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眾的需求給它生存的空間.當今的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是多元化的,人們渴望獲得周圍世界變動的信息從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人們的需求不再是過去那種政治味濃厚的信息,他們還需要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們除各類信息的獲取外,他們還希望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新聞傳媒能為他們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消遣。在人們對媒介投入過多關注時,他們反而覺得有些無所適從了.有相當數量的受眾追求物質利益的最大化,忽視文化修養,甚至不能坐下來讀讀書,文化素養平庸,審美情趣低下,人們感覺越來越麻木,遲鈍,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靈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現實生活的沉悶單調,空虛無聊,而新聞的娛樂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輕松活潑的文化休閑方式,用戲弄搞笑,調侃玩耍的方式帶給人們信息,滿足了受眾的享樂和游戲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體的利益也促使新聞的娛樂化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進入市場經濟后,很多媒體從原來的事業單位轉向企業化經營,向市場要錢.要有利潤,就必須創造出好的媒介產品,以迎合受眾的需求.受眾愿意看什么,媒體就得給什么,否則,無論你認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們歡迎,銷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話.所以媒體盡量使自己的產品大眾化,受眾在文化方面的特殊興趣引領著媒體傳播的趨向,迎合受眾,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著獲得經濟效益,對經濟效益的渴求驅使著各家傳媒盡力使自己所傳播的信息能讓受眾滿意.其最終結果是,傳媒有意識地進行針對受眾需要的娛樂化新聞傳播.于是我們看到我們的傳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黃金時段炒作某某導演和某某演員的花邊新聞,某某明星又纏進三角戀,某某局長包二奶等等,黃豆大的事也炒成頭版.除了迎合受眾需求以外,媒體的利益還與一些企業,廣告商相關.廣告商掌握著媒體的經濟命脈,決定了媒體的生存與否,而廣告商是否投資一個媒體取決于這個媒體能否吸引受眾,能否為他的投資帶來最大的利益回報.在這里,吸引受眾不僅是媒體的目標,也是廣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傳媒提供娛樂功能更是有了它堅定的方向,也因此壓制了傳媒的其他功能,新聞的娛樂化更是如魚得水.
再次,是整個世界文化交流的結果,是一股世界風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總匯,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人類所處環境不同,人文條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異.西方國家注重個性發展,張揚個性,西方新聞價值的要素有:突發性,顯著性,異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報道時將空前絕后,聳人聽聞的事件之類作為報道重點,以此來沖擊和刺激受眾的感官神經.而新聞的娛樂化從這個方面來看是大勢所趨了,因為它張揚的是異乎尋常的感覺.施拉姆說過一句話:“幾乎全部美國商業電視,除了新聞和廣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讓人消遣);大部分暢銷雜志,除了登廣告的那幾頁;大部分廣播,除了新聞、談話節目和廣告;大部分商業電影;還有報紙內容中越來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讓人娛樂而不是以開導為目的的。……幾乎全部內容都有一種普遍化的游戲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滲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傳播領域偶然出現這樣的潮流,而這樣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眾的需求,可以給媒體和廣告商帶來利益的,所以它的擴張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滲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種文化之間總有一個契合點,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來說,雖然與西方文化張揚個性不同,我們自古以來向往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相對重視集體利益,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也開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們所作的一些電視節目娛樂性程度加深,也說明我們也開始重視個體,但這與傳統文化也沒有本質上的沖突,所以我們大膽接受,大膽結合自己的文化特點,形成了我們自己的一套新聞特色,而新聞的娛樂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聞的娛樂化能夠大行其道,與社會的認可也有關.我們國家對新聞的控制體制還是較完善的,政府和社會輿論對于新聞事業的影響還是巨大的.新聞的娛樂化為什么能得到它們的認可呢?第一,人們既然對娛樂性的東西很感興趣,那自然而然會對一些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的熱情減弱,對政府,對社會的抱怨也會減少,社會安定的因素會增多,政府自然認可了.第二,新聞的娛樂化給媒體帶來了活力,使其充分發展自身,媒體實力的壯大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他們靠自己生產的傳媒產品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并且還為國家創造出很大的利潤,政府的經濟壓力大大減輕,又何樂而不為呢?第三,整個社會都陷入在一種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盡可能地忘記痛苦,盡情享受快樂,逃避現實,緩解壓力,在這樣的輿論下,新聞的娛樂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l娛樂新聞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大潮中
在前兩點的論述中,分別就娛樂新聞和新聞的娛樂化的定義,成因作了一點探導.可以說,新聞的娛樂化所包含的內容更為寬泛,它代表的是一種潮流,而娛樂新聞作為新聞的一種,應當是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中的.換句話說,新聞的娛樂化是作為一種現象存在的,而娛樂新聞可以說是一種現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將它作為一個特定的新聞類別來闡述,它存在于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為不是任何新聞都可以娛樂化,娛樂化限定了新聞的題材和范圍。只有社會新聞、文化新聞、體育新聞等與娛樂業緊密相關的內容,才能做成娛樂化的風格。沒見過國家大事、時政評論等(諸如兩會、入世、領導人講話等)做成娛樂報道的.而娛樂新聞首當其沖地應成為主力軍.在這樣的大潮中,新聞的真實性對娛樂新聞來說顯得不那么重要,因為娛樂新聞關注的是受眾的注意力,是一種注意力文化.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忽視新聞的真實性,畢竟新聞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用事實說話,,但是為了追求強烈的對受眾的刺激,可以適當做點新聞策劃.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貝克漢姆與他的妻子維多利亞的世紀超豪華婚禮便借助了傳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與公主的美好童話故事,引起了全球轟動,負責轉播的電視臺收視率達到了至高點,獲得巨大收益,靠新聞炒作的夫婦二人迅速竄紅,而觀眾也滿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謂一石三鳥.媒體對此次婚禮的關注也從側面生動反映出時下新聞界流行的娛樂化傾向,尤其是體育新聞的娛樂化傾向。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于忽視嚴肅新聞,而樂于以輕松心態閱讀娛樂化的新聞,滿足自身的好奇心、窺探欲。關注明星,并不關注其演藝成就,而是關注其興趣愛好、誹聞逸事等私生活。貝克漢姆結婚的新聞中就包涵著諸多娛樂化要素:球星結婚本來就是體育類報紙關注的題材,屬于體育賽事報道之為頗有娛樂性的“軟新聞”;小貝本人長相俊朗,有明星氣質,跟出生名門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結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從這個角度看,這場婚禮既是體育新聞,更是娛樂新聞,也很好地說明了新聞娛樂化的大勢所趨.
l對于新聞娛樂化的一點擔憂
新聞的傳播規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實性、準確性、權威性、可信性。如果新聞的娛樂化很好地遵循這些傳播規律,它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但是這樣的尺度很難掌控.有的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的、特別是商家的關愛,竟然把新聞的根本性質改變了,使新聞報道混同于娛樂行為,生活的真實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個人的道聽途說、隨意鋪排,甚至可能是傳播者的主觀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講古,有的好像編順口溜,有的竟如調侃玩笑,哪里有一絲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絲一毫的言之鑿鑿?新聞節目,各有各的形態,各有各的性質,硬是讓所有新聞報道承擔娛樂綜藝節目的任務,是南轅北轍的,是毫無道理的。不分青紅皂白,不問高低深淺,一切以主觀意志為轉移,不是嚴肅的、負責的傳播者應有的態度。真正的好的新聞節目,也要注意角度、講究形式。角度新穎、形式完美,自然會給人以認知共識、愉悅共鳴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無窮。
所以,在如今的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無論是做娛樂新聞,還是別的新聞,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視新聞的基本規律,否則,即使獲得一時的眼前利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必然禍害無窮.新聞傳播在逐漸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滿了激烈的競爭。真實、準確、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將成為競爭的焦點。稍有不慎,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被遺忘,或被淘汰,很難"東山再起",重振雄風。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淺薄的狹隘認識所束縛,,盡力放開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聞的規律,勇敢地、堅定地向前走去,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杜榮進等.中外新聞采寫借鑒集成1990
劉宏娛樂新聞到底是不是新聞中華傳媒網2002
林暉.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
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吳飛現代傳媒、后現代生活與新聞娛樂化浙江大學學報2002
張星傳媒媚俗化原因解析現代傳播2002
- 上一篇:廣告女性形象管理論文
- 下一篇:媒介公共領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