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身素質修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7 05:19:00

導語:新聞自身素質修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自身素質修養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聞工作自身素質修養

論文摘要:提高自身素質修養,是做好新聞工作的基本前提,為此,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底蘊;新聞業務嫻熟;干煉的調查研究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

0引言

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黨在一個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向廣大人民群眾作宣傳、解釋。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正如同志所說:“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有關政策的問題,一般地都應當在黨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為了不辜負黨的期望和重托,把新聞媒體的工作做得更好,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當前,作為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其思想政治素質,就應當遵照中央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等六個方面,進行全面地培養和鍛煉。在政治方向上。現階段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始終把握住新聞宣傳的正確導向。在政治立場上,就是要堅定地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上,站在維護中國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站在維護黨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自覺地按照黨和人民的意愿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政治觀點上,就是要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觀點行事,而絕不能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那一套。在政治紀律上,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不能搞獨斷專行,更不能搞無政府主義。尤其要注重黨的宣傳紀律,在宣傳口徑上要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學會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在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夠及時地識別各種錯誤思潮,及時地識破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各種反動圖謀。

2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底蘊

新聞媒體工作人員,是通過其所編輯制作的各種報刊、節目教育和啟迪廣大人民群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教育者,就有一個先受教育的問題。尤其是在今日的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高科技迅猛發展,人民群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素質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就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之,當前知識更新的頻率加快,不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靠吃原有知識的“老本”過日子,肯定是不行的。就目前而言,新聞媒體工作人員應加強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學習,文史知識的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學習,網絡技術的學習,以及外語知識的學習等。做到既學有專長,又廣泛涉獵,成為通才型人才。

3嫻熟的業務素質及調查研究能力

①具有獨立的新聞采訪能力。具體地說,就是能按照組織上的要求,到被采訪單位獨立地完成采訪任務。做到采訪前能按照采訪目的確定采訪提綱;在采訪過程中能根據需要隨時向被采訪對象發問,提出各種問題;能把采訪問題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新聞要素完整地記錄清楚;對所需要的各種寫作素材、相關數據要核實、查對清楚,以便撰稿時使用。②具有較強的撰稿能力。能夠按照報道目的,撰寫出中心思想明確、層次結構清楚,語言文字精煉、貼切,能把被采訪對象的情況客觀地、真實地表現出來,不帶有任何個人想象的因素,做到不失真。以使其真正地發揮出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③具有對稿件進行審查、編輯修改的能力。對于來自各個方面作者的稿件,編輯人員要具有審稿的能力、看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確,層次結構是否清楚,語言是否通順,文字是否簡煉,最后綜合認定該稿件是否可用。對決定采用的稿件,編輯人員要具有對稿件進行修改的能力。通過修改,把多余的段、句、字刪去,把錯別字糾正過來,使文章更加通順、流暢,所表達的意義更加清楚、明白。④干煉的調查研究能力。同志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搞新聞工作時刻也離不開調查研究工作。比如,群眾反映給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的稿件,究竟稿件所反映的內容是否屬實,不能憑編輯人員的主觀意向而定,而是首先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工作。這就涉及到一個調查研究的方法問題。作為新聞記者,必須學會運用靈活多樣的調查研究方法。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找被采訪對象個別談:可以找三五個人開小會談;也可以找十人、二十人大會談;必要時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等形式;作為新聞工作者,是否善于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搞清問題,這實質上是個是否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否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同時,也是個是否為人民的利益負責的問題。試想,像“焦點訪談”這樣的熱點問題,如果不調查、不研究,聽風就是雨,來稿照播,那恐怕要惹來更多的麻煩的。

4健康的身心素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無論從事何種工作,沒有一個好身體都是不行的。作為新聞工作者,其工作性質就是游動性大,有時還需要周游世界。像隨科學考察團赴南極、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記者,如果沒個好的身體和好的心理狀態,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駐外記者,還要深入到戰火紛飛的戰爭前沿去進行現場采訪,不僅需要有個好的身體和好的心理狀態,而且還有隨時隨地犧牲生命的危險。即使是坐在辦公室里編稿的坐攤編輯也并不輕松,他們日赴一日、年赴一年地為人做“嫁衣”,一無名、二無利,苦苦地忙碌著。他們也需要有個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

5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它是通過人們的職業活動、職業關系、職業態度、職業作風以及它的社會效果具體地表現出來。職業道德是社會生產發展和社會勞動分工深化的產物,是人們在職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行為規范,是人類文明意識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職業道德的實質和核心,是處理和協調職業活動中的責、權、利、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以正確地實現職業的社會職能。職業道德既是職業自身的也是社會的一種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隨著社會勞動分工專業化的發展,職業道德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新聞工作,也是社會職業分工中的一種,也是整個社會眾多職業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職業。新聞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在新聞工作中用以調節各種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新聞職業道德和其他職業道德一樣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強制力,它是靠社會輿論監督和人們內心信念的自律發生作用的。新聞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社會輿論,如果不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免不了犯錯誤,在社會上造成極壞的影響,損害新聞事業的聲譽。這些現象的出現,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因素。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這些人主觀上淡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淡忘了黨和人民對自己的期望和重托。因此,我們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恪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批評和糾正各種不正之風,提高職業道德素養,作一個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