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語言標記有效性

時間:2022-06-04 11:48:00

導語:新聞采訪語言標記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采訪語言標記有效性

新聞采訪過程是記者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過程,尤其是記者新聞采訪的水平高低以及在采訪過程中隊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有力掌控、應用,關系到采訪質量的優劣,記者巧妙的運用技巧,實現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與采訪對象交流分享的聲音、語言、文字、圖像、手勢姿態等符號的準確應用,構建良好的采訪模式。

1簡述新聞采訪中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涵義

1.1語言符號的基本內涵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信息傳播符號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最佳應用。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語言符號是一種重要的媒介,是進行信息傳播與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尤其對于記者綜合素質的要求,語言符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語言符號的掌握,是新聞采訪記者的基本技能,既要掌握好和受訪者的語言溝通能力,也要實現非語言符號的準確拿捏,否則就會給整個新聞采訪帶來被動局面,從而使新聞采訪陷入一定的困境和誤區。語言符號氛圍聲音語言和文字語言,聲音語言是一種直接的表達方式,是記者與受訪者的語言溝通,文字語言是后期制作過程的文字處理能力,將口頭表達的語言通過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形成通俗易懂、新聞趣味、真實可靠的新聞采訪節目,達到與觀眾的理解溝通。通過文字語言對聲音語言的補充,更好的形成概念準確,時間精準、事件鮮明的合乎邏輯、規范的新聞文體[1]。

1.2非語言符號的具體表現特征

非語言符號是存在于語言符號之外的一種傳播媒介,是對新聞采訪記者綜合素質的更高要求,是記者對新聞采訪過程中各種要素的及時應用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處理能力,就很難掌控好非語言符號的實際應用。非語言符號是指在聲音語言與文字語言以外的為人們的感覺器官接收的各類表象符號,例如人的神態、姿勢、服飾、色彩、人際距離、環境景別、音響、畫面等。非語言符號是記者對符號本身認識的一種升華,將具體的語言抽象化,通過與受訪者的心靈溝通,在察言觀色中掌握使用語言的技巧和新聞采訪的方式進步,從而避免在采訪過程形成被動的、蠻目的、機械化的采訪模式,尤其是在特殊采訪對象,比如群體采訪、高端采訪等一些素質高、知識面廣的采訪對象,運用非語言的能力更是采訪的本質要求。

2分析新聞采訪中語言符號的有效性和非語言符號的重要性

2.1新聞采訪中語言符號的有效性探討

新聞采訪是一種語言的交流行為的全方位應用。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要在全面掌握語言符號的有效性的基礎上,掌握語言符號的準確應用。一是構建與采訪對象的語言交流模式。在新聞采訪的之前,記者要建立事前了解機制,從側面掌握、了解事件的相關內容,配合受訪者在實踐中的應用模式,形成語言應用的技術巧妙性,尤其是構建與被采訪者之間的良性人際關系,在熟知受訪者的身份、氣質特點、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后,開展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語言使用方式,形成對話雙方心理認同的語言交流[2]。比如在采訪過程中,采訪對象收到不同行業、地位的影響,存在受訪對象的個體差異性,面對不同的受訪對象,就要形成準確的語言定位,擺正自己的位置,記者不能高高在上,尤其是采訪弱勢群體是,不能有領導的架子;在采訪上級領導或者知名人士時,也要做到不卑不亢,記者可以建立一種和受訪對象平等的語言環境。二是搭建與采訪對象的新聞價值的有效橋梁。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始終掌握好新聞的真實性,因為這是新聞的本質和生命。再熟練掌握新聞采訪語言符號的基本技能之后,記者全面認識采訪過程中對新聞問題、事實陳述、文字表述等多方面的要素,及時引導對象進入問題的關鍵,從實際問題出發,達到新聞采訪的準確、真實性要求。

2.2新聞采訪中非語言符號重要性認識和實踐應用

非語言符號對于新聞采訪來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優勢。既包括心理探求能力、也包括對采訪對象神態、手勢、姿態、心態等可以展示內心情感的非語言符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但要準確理解采訪對象的有聲語言,更重要的是觀察采訪對象的無聲信號,并且能在不同的場合正確使用這種信號,這種無聲的信號就是體態語言,它是用表情、手勢、姿態等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輔助工具。對人體各部位的姿勢、動作、表情等傳遞信息喲一個全盤的及時掌握,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從表情語、首語、手勢語和體姿語四類不同的非語言符號式加強對采訪對象的溝通交流[3]。在具體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要掌握用目光和微笑與采訪對象的交流和溝通,并將這種能力應用到現場采訪和交流過程中來,構建與采訪對象認知、理解、交流等的完美模式,實現記者對新聞線索的有效掌握,通過相互尊重、理解、配合默契的新聞采訪非語言符號,并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實現對參訪對象的鼓勵和支持、肯定[4]。

2.3非語言符號的經驗升級和體態語掌握

體態語是新聞采訪過程急著要因注意的應用方式,也是非語言符號使用的一種技巧性方法。非語言符號的有效使用,是新聞采訪記者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主要表現在記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對采訪對象的仔細觀察,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等基本的表現形態,還包括對采訪對象的個人素質、修養、思想、文化內涵、藝術品位等,記者的觀察仔細以及應變處理能力,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因此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日常觀察中,一定要盡可能掌握這些知識,才能通過觀察對象的身體語言,準確捕捉到對方最真實的情感和深層心理,并適時調整自己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進而實現與采訪對象自然、和諧的交流[5]。同時,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可以使用非語言符號來表達自己對事件的一些看法,表明自己對整個新聞事件或者被采訪對象的態度,應用體態語言構建向觀眾傳遞信息的肢體性語言表述,向社會傳達某些信息,從而能更好拉近心靈的距離,構建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良性交流氛圍,確保新聞采訪的質量。

3結論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有效應用語言符號的和非語言符號,采用誘導的方式進行采訪,全面應用語言交際的同時,構建非語言符號的應用自如模式,保持主導地位,善于運用語言提問引導外,還必須善于運用種種非語言的手斷,更好的實現新聞采訪的高效率、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