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例干預
時間:2022-06-27 09:01:31
導語: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例干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來,電視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件后續(xù)處置所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有時甚至直接干預了新聞事件的發(fā)展,超出了新聞媒體應有的職責。于是,電視新聞報道的一些負面效應再次成為了新聞界、法律界、學術界和公眾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在當前輿論監(jiān)督環(huán)境比較復雜的情況下,本文就電視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件后續(xù)處置產生哪些負面效應?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效應進行簡要論述。
一、與新聞干預相關的新聞事件
最近幾年,在電視新聞采訪活動中,由于電視媒體片面追求新聞效果,對新聞事件當事人造成各種傷害,甚至影響正常司法判決的案例越來越多。2011年11月初,各種版本的關于某市聯(lián)防隊員入室強奸,丈夫卻躲入隔間避難的視頻一經公布,各大電視臺紛紛進行跟進報道。當案件進入司法階段,司法結論尚未得出前,電視新聞報道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道德審判。某電視臺記者在采訪中,對這個在妻子被強奸時沒有出來施救的男人說“你太懦弱”,是個“懦夫”。個別新聞欄目記者直接引用報道聯(lián)防隊員的說法,說被害人和聯(lián)防隊員是通奸等沒有經過司法認定的供詞,對受害方造成了精神上的打擊。在后來的電視新聞報道中,某電視臺播發(fā)了事件發(fā)生的過程。節(jié)目的最后一個鏡頭是直接拍攝了受害人家的地址和店面,而沒有做任何畫面處理。并且將大大小小的攝像機,各式各樣的話筒臺標,無所顧忌地擠在這間出租屋的床前,伸到一個已經傷痕累累的女人面前。被害人恐懼地蜷縮在被子里,各種問題一股兒腦地向這個受傷的女人砸來!!在整個事件中,這對可憐的夫妻兩度遭受侮辱。一次,是聯(lián)防隊員無情地對受害人的施暴;另一次,則是電視新聞報道失當,而對受害人造成新聞暴力,媒體審判。在這一事件報道中,電視新聞記者沒有很好地保護被害人的隱私,過早地表達新聞欄目自己不恰當?shù)挠^點,對已經進入司法調查階段的案件,進行媒體審判,造成了電視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新聞倫理的缺失,也動搖了人們對于電視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認同。
二、電視新聞報道的負面效應
電視新聞報道的負面效應是一種不依據法律程序而對當事雙方實施的非法的道義上的裁判。從理論上來講,這種負面影響在以英美法系為主的國家更容易形成。西方一些國家的新聞法制以判例法為主,法庭審判實行陪審制度。陪審團由普通公民組成,如果媒體在審判前對案件或當事人做過多的渲染,就會影響陪審團的投票乃至判決的公正。中國在理論上不存在西方式的電視新聞報道負面的媒介審判,但現(xiàn)實中確實存在事實上的負面影響。其表現(xiàn)形式是以媒體為載體,幕后是代表民意的輿論力量和來自于上級法院和其他公權機關的權力的合力在起作用。電視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體現(xiàn)在畫面處理上。比如一直以來廣電總局強調的,在警法類報道中,防止追求獵奇刺激的血腥鏡頭,堅決杜絕案件類新聞節(jié)目中作案過程的“情景再現(xiàn)”。一些電視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超越了“報道”的層面,利用情景再現(xiàn),妄斷現(xiàn)場發(fā)生經過,對正在進行的庭審、對訴訟參與人甚至法院法官妄加評論,超越法律規(guī)定,干預司法獨立,造成了電視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電視法制類新聞的宣傳任務是打擊和預防暴力犯罪的發(fā)生。為此,在拍攝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分寸尺度,使它有益于社會。不能因涉及暴力、色情、案件、案情,而在傳播中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未成年人造成負面影響。從媒體方面來說: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要具有一種高度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保持中立。電視臺對于案件的報道,要基于事實,準確公正,在案件未審結之前不要做出傾向性明顯的報道或評論,不要公布記者利用職務身份之便了解到的調查細節(jié),不要片面追求轟動效應。
從司法自身來看:首先司法應該接受監(jiān)督,“不同的聲音是保持理性的前提”,獨立的司法也應該是回應性的司法,將司法公開,提高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度以及對裁判結果的尊重程度。司法坦誠地置于媒體監(jiān)督之下,就封住了小道消息傳播的口。其次,法官要認真對待媒體輿論,冷靜分析,合理吸收,不能在媒體壓力之下做出違背公正的判決。
- 上一篇:談論民生新聞優(yōu)勢體現(xiàn)
- 下一篇:全縣旅游質量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