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新聞媒體輿論
時間:2022-06-28 05:22:45
導語:公共事件新聞媒體輿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的深化,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不斷出現,我國已進入突發公共事件高發期。如何通過傳媒的信息揭示事件真相,以保障公民知情權和表達權的實現?如何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確保公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如何準確客觀地報道,為政府部門采取應對措施提供真實信息?如何借助傳媒的情感宣泄功能令民眾內心的不滿或對立情緒得到釋放,以達到標本兼治地化解導致突發公共事件尤其是突發群體性事件爆發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這些成為擺在新聞業界和新聞學界面前的一項新的重要課題。
1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突發公共事件由于其突發性的特點,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如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破壞社會穩定。從根本上說,突發事件具有負面本質,往往對民眾情緒、社會安定、環境保護等產生不利影響。而如何把負面的東西引向正面,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進而振奮士氣,引領社會前進,這就是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隨著我國民主程度的不斷提高,媒體作為重要的公共輿論平臺,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要件之一,它的聲音直接影響著公眾的價值取向,媒體要把“監視環境、守望社會、引導輿論、傳承文化、關愛民生”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如果在突發事件中,不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審視問題,而是弱化社會責任,以獲利為目的,以嘩眾取寵為手段,傳播虛假信息,不但無助于事情的解決,而且推波助瀾,貽害巨大。因此,媒體要加強自律,強化政治和社會責任,在危機中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的橋梁。面對新形勢下新聞傳媒出現的新動向、新特點,筆者認為,新聞媒體,尤其是黨報,應熟練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努力提高應對突發公共新聞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發揮各級黨報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應起到的信息溝通、指導生活等的重要作用。通過黨報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客觀性、公正性與及時性,從而更好地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以正視聽,服務社會。
2“黨報聲音”意義重大
突發事件的最大特點,就是突發性,因此,媒體的政治敏感性及反應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后,如果權威的信息不及時,謠言便會在信息渠道無法暢通或者是不夠暢通的情況下發生。這時候,“黨報聲音”及時出擊,準確地向公眾報道事件信息,便會化解謠言、穩定人心。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完善新聞制度,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機制,第一時間權威信息,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動權。”他以這一年新聞傳媒對汶川大地震新聞報道為例,詳盡地陳述了對突發公共事件實行信息公開的益處。他說:“在這次抗震救災斗爭中,我們及時公布震情和抗震救災情況,深入宣傳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為鼓舞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做好抗震救災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高度評價,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好評。其中的成功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并要形成制度長期堅持。”突發事件往往涉及面廣,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各界會密切關注突發事件的進展情況以及政府部門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此時,“黨報聲音”的輿論監督及導向職能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媒體通過及時、公正、公開地報道各級政府的決策、行動、結果以及對事態發展的預判,能夠對政府的處置突發事件行為及時與否、是否卓有成效、政府相關人員工作得力與否、政府相關人員在公共突發事件中有無違規違紀行為等進行輿論監督,從而樹立一個高效、為民的政府形象,避免群眾的誤解,獲取群眾對政府的理解,既有利于進一步妥善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又促進了黨群感情,進而促進社會穩定。
3勇于擔當“向導”
反應真相和社情民意是媒體的基本職責,而引導、引領社會輿論則是媒體的重大社會職責。作為新聞媒體,應站在政治的高度、民生的高度、社會責任的高度,在及時、客觀、公正的報道事實之外,應把握好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促進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理,并減少突發事件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后遺癥。在突發事件的報道過程中,黨報應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輿論導向。首先,尊重民眾的知情權,做“透明”報道。過去有一種“擔心”,災難性事件的傳播會引發社會的動蕩,影響國家和地區的形象。事實上,在以往的一些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倘若主流媒體置若罔聞,對重大突發事件報道遲緩,或者隱瞞不報,致使新聞傳播出現一個“真空期”,公眾得不到權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新聞信息,這種情況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或虛假信息的傳播,極易引發更大的恐慌。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信息保障,黨報要勇于擔當,尊重民眾的知情權,在第一時間承擔起穩定社會秩序、防止社會恐慌的職責,讓民眾知道實情,讓傳言、謠言不攻自破。其次,要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做好“穩壓器”。從某種程度上說,新聞媒體是一種公共資源,應最大限度地為增進公共福利而發揮最大效益,因此,黨報應有一種使命感,其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應體現“穩壓器”的作用,即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新聞媒體在報道突發事件時,應對事件的前因后果、發展態勢進行說明,及時宣傳政府的應急行動,消除民眾的恐慌與疑慮。同時要充分考慮報道在社會上可能產生的影響,站在黨和政府的立場上,站在維護人民群眾共同利益的角度,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促進民眾與政府的健康關系。再次,科學解讀事件,做好“變壓器”。在新聞媒體進行報道時,科學地解讀突發事件產生的根源,有利于人們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事件本身,此時的新聞媒體,是“變壓器”。筆者認為,新聞媒體的報道,除了向受眾及時準確地傳遞事件的最新進展外,也有責任通過媒體的引導,起到宣傳教育、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搶占輿論制高點
由于突發事件存在發生概率小,事件發生非常不確定,因此,新聞媒體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立足政治高度搶占先機,是做好突發事件報道的關鍵。新聞媒體應立足于政治高度,以強烈的政治意識深化對新聞宣傳重要性的認識,加大輿論宣傳的力度,在輿論上取得先機,防止別有用心者借機造謠生事、顛倒黑白。尤其在當下,新興媒體以其及時、海量、互動和無地域限制等特點,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碰撞的平臺、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較量的戰場,也是社會上各種矛盾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必須加強對輿情的監管和引導,密切關注網上輿情,及時發現網上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健全輿論機制。新聞媒體要做到快人一步,先聲奪人,迅速通過主流媒體權威信息,澄清事實真相,遏制謠言傳播,最大限度擠壓負面信息的傳播空間,搶占輿論制高點。尤其在新興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更需要一個有效的應對手段和系統,需要加強制度建設以避免媒體炒作、消除謠言、引導輿論。新聞媒體因迅速、準確地報道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而在業內和公眾中確立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同樣,新聞媒體也會因自己在報道重大突發事件中,為社會有效地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發揮積極作用而贏得公眾的認同和贊譽,在重大事件的輿論導向和群眾監督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 上一篇:民間文學藝術權利弱化創建
- 下一篇:先進制造業發展調研匯報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