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視角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6 06:38:00
導語:傳播視角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國際論壇作為國際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促進國際交流、整合全球信息、形成國際共識、改善國際關系諸方面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創立于70年代初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緊握時代脈搏,積極探討國際社會最前沿問題,充分發揮各領域頂尖任務的影響力和多種媒體的作用,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創新自己的體制,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中國自1979年開始參加該論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仍有許多方面需要作出進一步的努力。
[關鍵詞]傳播國際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國
在當今多元化的傳播體系中,國際論壇作為發表意見、交流思想、生成輿論、傳播信息的場所和手段,無論是在全球范圍內還是在區域范圍內都大行其道,所涉及的范圍幾乎囊括了政治、軍事、經濟、安全、外交等人類社會各個領域。這一全球現象在20世紀90年代后愈加突出。它的凸顯和強化,進一步反映了在國際社會處于轉軌歷史時期,特別是在人類社會生活各方面日益全球化發展新形式下,各國人民加強交流和溝通的需要。在名目繁多的論壇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以其層次高、規模大、發展快、探討的問題富于前言性等而最具影響力,位居全球榜首。本文主要從傳播的角度對國際論壇在國際交流中的獨特價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我國參與該論壇等有關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負經載道自有機杼
“人類社會是一個歷史性的建構過程,但是脫離生產性和創造性的想象,歷史是不可能被理解的。”①國際論壇是適應時展的需要而不斷發展的。在傳播技術手段非常發達、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包括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互聯網絡等已滲入人們生活各方面的今天,國際年論壇以其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多元化的信息傳遞、較強信息整合能力以及為開展外交活動開辟非正式渠道等有時在國際傳播領域占有獨特的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能更完整、更有效地傳遞信息。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由大眾傳播媒介構造的環境是一種“間接環境”(也稱“媒介環境”)。在這種“間接環境”中,人們是通過各種傳播媒介來間接體驗現實世界。由于各種傳播媒介所傳播的信息是經過“篩選”、“加工”后的信息,加之媒介設置議題過程中因素的影響以及工作程序等造成的時空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相對而言,論壇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面對面的交流環境——“直接環境”,進一步滿足人們認識現實世界的需要。在通常的情況下,會上除極少數與會者講話需要多一點時間(最多也控制在40分鐘之內)外,絕大多數與會者的發言只有7-8分鐘。各種會議一般都有問有答,使聽眾與主講人之間進行直接交流。除此以外,與會者還有大量的會外非正式的接觸和交流。面對面直接交流可以使傳者和受者雙方全部感官接受刺激,全方位地建立傳播聯系,因而能更完整、更有效地傳遞信息。
多元化的信息傳遞,可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縱觀當今國際論壇,絕大多數論壇議題走過了一個由單一領域議題向多領域議題轉化的過程。這是由當今國際問題的復雜性所決定的。因為國際論壇所探討的絕大多數國際問題的出現極其解決都涉及許多方面。同樣,由于多樣化世界的存在,人們有不同的交流需要,這不是一般的人際傳播或某一大眾傳播媒介所能滿足的。相對而言,國際論壇能更好地滿足人們這樣的要求.國際論壇是國際社會多種信息的集散地,許多信息在這里匯聚、生成并再度傳播。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為例,該論壇議題非常廣泛,所討論的問題涵蓋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各個領域。在第30屆年會短短的6天時間里,所安排活動就達400多場,討論的題目有200多個。這其中包括論壇組織者安排的200多場大會和討論會,每天多場的新聞會、記者招待會以及許多小型的討論會。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幕后各種形式的會談。論壇所討論的問題非常廣泛,除年會的主題外,從國際互聯網信息新技術、生物技術革命到美國經濟模式、經濟全球化發展及其局限性;從環境污染、沙漠治理到歐洲統一、新恐怖主義;從21世紀政府與經濟關系、預防沖突到非洲的發展以及中美關系等幾乎無所不包。參加者猶如進入現代化的超級市場,各種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沒有機會直接參加會議。也可以通過會議發行的簡報了解有關內容。
3、不同思想的交流,為形成國際共識創造了條件。毫無疑問,沒有不同思想之間的交流,國際社會就不可能形成共識。國際論壇作為與會者發表看法、交流思想的場所,在全球信息整合、形成國際共識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價值。首先,由于各國政府出于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原因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活動實行多種(包括對媒體和受眾)控制,極大地限制了人們不同思想之間的交流。國際論壇獨特的性質和交流方式,在促進國際之間諸方面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許多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多方面的限制。其次,論壇不同于某些國際組織針對某一國際問題所召開的國際會議或進行的國際談判。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論壇不做出具體的決議要求其成員執行。與會者只是交流信息、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在一個較為輕松、自由、開放的研討氛圍中更易于人們進行思想交流。再次,由于與會者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背景,成員之間的這些差異使得他們能分享他人的看法和觀點,從而進一步印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相互撞擊、互動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逐步達成國際共識。
4、非正式外交途徑的開辟,對國際關系的改善具有獨特功效。論壇為與會者幕后接觸、私下會晤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對那些沒有正式接觸渠道或相互關系處于緊張狀態的而尋求關系改善的國家或對立的雙方至關重要。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促使世界熱點降溫、加快地區沖突各方和解方面就具有典型意義。在瀕臨戰爭之際,通過198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的會晤,希臘和土耳其兩國總理共同發表了和解的聯合宣言;在198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朝鮮南北雙方首次實現部長級會晤;1990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兩德領導人的會晤,有效地加速了德國統一的進程;1992年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和黑人領袖曼德拉在達沃斯首次會晤,加快了南非民族和解的步伐;1994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以色列總理佩雷斯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通過私下接觸,進一步推動了有關加沙和杰里科協議的達成等等。
二、論壇巔峰何以成功
達沃斯位于瑞士東南部,靠近奧地利的邊界,坐落在只有17公里長的山谷里,是一個人口僅為1.3萬人的小鎮。這一小鎮因一年一度在這里召開世界經濟論壇而名聞遐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是以研究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宗旨的非官方的國際性的機構.論壇自1971年創辦以來,已連續召開了30屆。目前,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成員囊括了位居全球前列的1000家大公司和企業,這些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85%以上的財富,年營業額合計超過4.5萬億美元;作為論壇成員的公司或企業其年營業額或資產需達10億美元以上,其參加會議的代表必須是董事長或總裁級人物,政界人物須是現任在職;每年參加會議人員包括幾十位國家元首、數百名部長級官員、各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各大媒體記者以及一些國際組織的負責人等等;論壇討論的問題是全球最前沿的經濟、社會等問題;作為論壇成員參加會議需支付較高會費來自金融機構會員每年需支付會費15000美元,其他公司的會員則需付12000美元。此外要參加會議的人員除交納交通和食宿外,另需支付7200美元。盡管入會費用如此昂貴,但應者若云。除通過論壇宣傳自己、獲得相關的信息、建立廣泛的聯系外,參會人員把參加這樣的會議看作是一種地位、身份的象征。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除每年舉行年會外,還舉行國家論壇、工業論壇、全球決策人士電信網絡等活動。另外,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還在華盛頓、津巴布韋、圣保羅、北京、香港、薩爾斯堡、開羅和新德里等設立的地區論壇也定期舉行年會。除自身取得這些成就外,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組織合作、緩和國際關系、推動地區沖突的解決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1982年來自17個國家的貿易部長在洛桑舉行的旨在推進關貿總協定主持下的烏拉圭回合會議、1993年舉行的關于波羅的海國家經濟合作會議、1997年舉行的關于黑海經濟區域國際合作會議、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在香港、新加坡舉行的歐洲-東亞經濟高級會議。1994年舉行的中東-南美高級會議、1995年和1996年先后在圣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有關拉美地區經濟合作會議、1996年舉行的東歐經濟會議等對促進關稅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等等。由于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參加會議的人員層次高、規模大、范圍廣,因而對全球決策、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強的非政府組織,被稱為“全球超級企業俱樂部”、“世界經濟最高級會議”、“經濟聯合國”、“會議政府”、“國際論壇的巔峰”等。在取得這種無可匹敵的全球影響的同時,論壇的自身也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論壇的財政收入不斷增長。施布瓦也被國際社會稱為“會議經濟第一人”、“擁有全球權力股的第一人”。
[page_break]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之所以在當今世界各種論壇中位居巔峰,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傳播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緊握時代脈搏的會議議題
根據羅杰斯-休梅克的創新擴散理論,一個新事物能否擴散或成長,主要取決于兩個變數:一個是接收者變數,一個是社會系統變數.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系統變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創造性成功之處就在于其個體想象力和人類境遇的緊密結合。這集中體現在其論壇議題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各個年份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均屬當時對世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且極具挑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決策和未來發展,因而受到人們普遍關注。這樣,論壇所探討的問題就把兩個變數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論壇的成長創造了前提條件。最初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討論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范圍也僅限于歐洲,1973年10月中東戰爭后,石油危機不僅對西方世界經濟形成強大的沖擊,意味著全球化時代的日益臨近,也對論壇探討問題內容和方向產生重要的影響。此后論壇逐漸步入探討全球政界、經濟界和社會問題方面的工作軌道上。在通常的情況下,基金會從80個永久會員中選出8人組成小組,來預測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思想并選出下屆年會的主題。因此,其年會議主題均屬于前沿的問題。進入90年代后期會議主題包含了以下內容:“世界領導地位新變化”、“全球合作與競爭”、“再定義世界經濟基本設想”、“未來發展面臨挑戰”、“如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建立網絡社會”、“21世紀優先考慮的議題”、“全球化影響及對策”等。今年年會的主題是:“新開端、新思路”。會議議題以代表21世紀的新技術革命——網絡和基因革命——使全球化進程加快為基點,對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教育、健康、環境和社會等面臨的新情況展開討論。除此以外,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各地區論壇的會議主題也頗具針對性和前瞻性。如今年4月16日?8日在中國舉行“世界經濟論壇·2000中國企業高峰會年”的主題:中國日益顯著的全球角色:影響力、機遇與挑戰。這些議題緊跟時代步伐,最具時代特點和挑戰性,因而對國際社會輿論界能夠形成強大的沖擊和影響,備受世界矚目。
2、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與會成員
出席達沃斯會議的人員中,既有威名顯赫的政界要人、富可敵國的商界巨頭、領導世界潮流的科技奇才、也有享譽全球的知識精英、頗負名望的國際問題專家、國際新聞界的知名記者、蜚聲世界的藝術天才等等。這些各領域的頂尖人物具有全球的知名度和非同尋常的影響力。僅以第30屆論壇年會為例,與會者既有美國總統克林頓、中國副總理吳邦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總理巴拉克,印尼總統瓦希德、南非總統姆貝基、英國首相布萊爾、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西班牙首相阿森納爾,也有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萊特、法國經濟部長所索泰、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美國在線華納董事長凱斯、金融大亨索羅斯,靈魂音樂大師奎西·瓊斯、電影導演勞倫斯·卡斯丹、政治學家華倫·比蒂。一位與會者不無感慨地說,“環球旅行一年所見到的要人還不及在這里見到的1/10”。參加這次會議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論壇提供了一個一年中絕無僅有的計劃機會——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與世界各領域的重要人物探討各種問題并交換看法。“出席達沃斯會議的每一個人對其他人都是一種吸引力(施瓦布語)”。由于這些重量級人物在某一領域的特殊地位,成為事實上輿論領袖。因而他們的思想、觀點以及在會議期間所作所為自然有非同一般人物的影響力,也相對具有較高新聞價值。
施瓦布本人也具有造就其事業成功的自身資質和個人魅力。他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思維方式、高超的協調能力和運作手法以及對未來事務趨前的感知力等等得益于他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而他因時而作、因勢利導的行動能力使其才智錦上添花、發揮到極致。他早年就讀于瑞士聯邦技術學院、蘇黎世大學等高校并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后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先后獲得基建工程博士、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語言。現任佩雷斯和平中心委員會成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主席,地球協會會員等。他不僅學有所成、教有其果,也著作頗豐,出版過包括《克服漠視》在內的具有影響力的多部著作。曾先后獲得包括德國榮譽十字勛章、法國騎士勛章、斯洛文尼亞自由勛章、奧地利金十字勛章在內的許多榮譽。
3、充分發揮各種媒介的作用
在人類進入混合媒介時代的今天,國際論壇要想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離不開對各種傳媒手段的運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推進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中,除發揮參加會議的各個領域的輿論領袖、傳媒精英作用外,它也擁有自己的宣傳機構、研究力量和研究刊物。從1979年起達沃斯論壇每年推出《世界競爭力報告》。這一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作為最具權威的排行體系,被世界各國政府作為自己工作業績的衡量基準,成為反映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由于該論壇所探討的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所面臨的焦點問題、前沿問題,這些問題目前發展狀況如何、今后的走向何方以及各國未來將采取何種政策對各國乃至某一個企業的發展都將產生直接的影響,因而這些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傳播媒介議程設置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正是利用這些優勢,通過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多種媒體將其所作所為傳播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影響。為促進論壇與媒體的合作,1992年召開了“非正式編輯,評論家年會”。1993年召開社論作者和評論員的非正式會議。目前,論壇與媒體已經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今年參加達沃斯年會的記者就達650人之多。
4、適應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的體制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最初以一般論壇的形式出現。從1976年開始、轉變成了一種會員基金會組織。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論壇在內部機構設立、管理制度、會員制度、會議類型、運行方式、各種論壇設置等諸方面適應論壇本身及世界形勢的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如1973年設立的國家論壇、1992年先后成立的八個區域論壇;1992年建立“未來世界領導者”網絡、1992成立的世界藝術論壇、1993年成立的“環球發展公司”、1998年建立工商咨詢會等在推動論壇走向世界論壇巔峰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他山攻錯、需有新為
從1979年起,受組委會的邀請,中國政府開始派出代表團參加會議。從1980年起,論壇每年在北京舉辦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時至今日研討會共舉行了19次。論壇使我們能以全新的視角,深入了解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歷史性的變革、中國所處的境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我國借助這一論壇在宣傳中國、擴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89年政治風波后,西方國家在對中國實行制裁的同時,其輿論界對中國大加詆毀。施瓦布不被西方輿論所左右,親赴北京出席研討會。1991年施瓦布力邀李鵬總理出席1992年達沃斯年會。在1992年年會上,中國問題已成為世界論壇的重要問題之一。李鵬總理在這次會議上的演說所傳達的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信息,使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以及同中國發展經貿關系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和信心。②在1996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被認為是今后經濟增長最快、最值得去投資的國家;③199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使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和1997年回歸后的香港問題充滿信心。④在199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經濟專題討論會的舉行以及在年會上李嵐清副總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講話,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今年1月29日,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在會上所作的《邁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演講,使與會者對中國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前景深信不疑。
今年4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由世界經濟論壇與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世界經濟2000年北京峰會”,有300余名跨國公司、國際機構領導人,300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參加。這是一次全球商界、企業界、政界、學界、傳媒界聚集的峰會。會議以“中國日益顯著的全球角色:影響力、機遇和挑戰”為主題,以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議題為主軸,集中討論了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對中國經濟及西部大開發的影響、信息產業怎樣改變中國、如何運用IT改善企業的運作、全球商務策略、資產體制與重組、資本市場在變化中的形式和作用等問題。同時,中國企業的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兼并收購與國企改革、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保險和養老市場、醫藥與科技、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熱點和難點問題也同樣受到與會者的特別關注。本次峰會是世界經濟論壇自成立以來在中國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此次會議大大突破原先的設計和規劃,國內報名企業超出上年的兩倍,反映了中國企業自身的不斷成長以及參與世界經濟交流的旺盛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在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活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與中國企業幾十年來的實力積累已經為中國企業與世界各種經濟論壇進行交流奠定了基礎。但相對而言,中國總體參與能力仍然很低。像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這樣非政府組織舉行的會議和活動,依然是中國了解世界、宣傳自己、同世界各國及其部門進行交流的難得場所和重要渠道。中國應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世界各種論壇的活動,并學會能更好地利用論壇資源,挖掘潛力。與此同時,中國急需不斷培養和造就自己的隊伍。他們應該在某一領域具有國際知名度、了解這一領域在全球的最新發展和未來走向,深知中國國情,懂得中國政府的政策和外國人的思維習慣,具有較好的外語水平和溝通能力等等。在傳媒經濟崛起的今天,國人對這種經濟類型的認識應有一個根本的提升。對會議經濟的運作,我們還比較落后。要使會議形成經濟效應,必須有整體的設計,從硬件的基礎設施到軟件的公共服務都要到位。
中國參與達沃斯世紀經濟論壇的歷程既是中國了解世界的過程,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各方面都有做出進一步努力的需要。
注釋:
①陳衛星:《中國現代化的傳播學反思》見《傳播學基礎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廣播學院編輯1999年11月第35頁
②從1993年起,外國直接投資大量涌入,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國家最多的國家。
③在這次年會上,國際經濟界知名專家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作了展望后進行民意測驗。要求與會者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今后5年內世界上哪各國家增長最快.2、今后5年內愿意到那些國家投資,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中國均居榜首。
④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對中國經濟和香港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會后西方許多大公司杜邦、ABB、西門子等公司表示歐盟對中國前途發展有信心,并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
- 上一篇:傳播文化闡釋管理論文
- 下一篇:影視藝術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