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9 06:43:00
導語: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女性;未婚;妊娠;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討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健康狀況。方法對41例未婚先孕女性(研究組)與41例已婚孕婦(對照組)采用自擬性生活調查問卷、癥狀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定分析。結果研究組87.8%感到有明顯精神壓力,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偏執等因子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結論未婚先孕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關鍵詞】女性;未婚;妊娠;心理健康
Aninvestigationonmentalhealthystatusofunmarriedpregnantwome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ntalhealthystatusofunmarriedpregnantwomen.Methods41unmarriedpregnantwomen(studygroup)and41marriedpregnantwomenweretestedwithselfdesignedsexuallifequestionnaire,symptomchecklist90(SCL90),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theresultswereanalyzed.Results87.8%womenofstudygroupfeltobviousmentalstress,theirscores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ensitiveness,anxiety,depressionandparanoid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econtrolls’(P<0.05or0.01).ConclusionUnmarriedpregnancyhasmajoreffectsonthewom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Woman;unmarried;pregnancy;mentalhealth
近年來,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響,青少年中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未婚先孕導致的身心問題已不容忽視,我們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5年3月~12月在某院門診連續就診的未婚先孕者為調查對象。入組標準:(1)未婚,有性生活史,無生產史;(2)停經30d~70d,經婦科檢查、尿妊娠試驗及B超檢查等確診為懷孕;(3)年齡在15a~30a;(4)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5)知情同意并愿意加入本研究;(6)排除患有嚴重軀體疾病及精神疾病者。共入組41名,平均年齡(21.6±3.8)a,平均孕期52±18d。隨機抽取已婚初次懷孕女性41名設為對照組,對照組平均年齡(22.4±3.2)a,平均孕期(54±19)d。兩組平均年齡、平均孕期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采用自擬性生活調查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1]、焦慮自評量表(SAS)[1]、抑郁自評量表(SDS)[1]對入組者進行調查,并進行對比分析。(1)性生活調查問卷包括:一般資料;性生活史,包括初次性交年齡,與性對象交往時間及感情等;對性知識的了解程度;精神壓力程度。(2)SCL90每條按0分~5分評定,分析9個癥狀群因子分和總癥狀指數,總癥狀指數≥2為精神異常。(3)SAS按焦慮癥狀“很少有”至“絕大多數時間有”分別記1分~4分,分析各指標和總分,總分>50為有焦慮。(4)SDS采用4級評分,按抑郁癥狀出現頻度分別記1分~4分,結果分析同SAS。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性生活調查結果(1)性生活史:平均年齡研究組(19.3±4.2)a,對照組(21.8±3.4)a,兩組年齡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與異性交往時間:研究組2mo~6mo5例(12.2%),6mo~1a22例(53.7%),1a~2a10例(24.4%),>2a4例(9.8%);對照組為1例(2.4%)、12例(29.3%)、15例(36.6%)、13例(31.7%),兩組經χ2檢驗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2)對性知識了解程度:研究組一無所知4例(9.8%),一知半解32例(78.0%),了解5例(12.2%);對照組分別為6例(14.6%)、27例(65.9%)、8例(19.5%)。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3)精神壓力:研究組重度精神壓力6例(14.6%),中度19例(46.3%),輕度11例(26.8%),無壓力5例(12.2%);對照組分別為2例(4.9%)、4例(9.9%)、13例(31.7%)、22例(53.7%),研究組精神壓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
2.2兩組SAS評定結果研究組SAS總分(48.91±7.36)分,對照組為(39.94±5.6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研究組重度焦慮12例,輕、中度24例;對照組分別為3例、14例、24例。兩組經χ2檢驗差異有極顯著性(χ2=6.46,P<0.01)。
2.3兩組SDS評定結果研究組SDS總分(52.71±6.81)分,對照組為(42.9±4.31)分,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極顯著性(t=5.79,P<0.01)。
2.4兩組SCL90評定結果比較,見表1。
表1兩組SCL90評分比較(略)
注:*P<0.05
表1顯示,研究組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偏執等因子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本研究表明,未婚先孕者中度以上精神壓力達60%以上,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軀體不適、敏感、偏執等,這與傅改玲、王文敏等[2,3]報道結果相一致。懷孕作為一個應激事件,對孕婦的心身可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原因為:(1)在我們傳統的道德觀念里,婚前性行為并未被大多數人所接受。(2)未婚先孕者多數還不存在結婚的成熟條件,因此,對胎兒的“去留”心存矛盾;此外,對墮胎的恐懼、怕以后不孕不育,也是導致心理負擔增加的重要因素。(3)由于未婚先孕者多數年齡較小,沒有經濟來源,因此墮胎或手術所需的費用也是造成心理負擔加重的原因之一。(4)由于未婚懷孕改變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使得她們對周圍事物感覺敏銳,反應強烈,情緒易激動,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
為了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作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1)普及和加強性知識教育,使之了解未婚先孕對身體及心理的影響,了解避孕方法。(2)實施心理減負,對未婚先孕者進行心理輔導,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倫理道德觀。幫助其克服恐懼、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困擾,盡最大可能減輕對其心身健康的損害。(3)做好妊娠終止后的心理護理,由于多數未婚先孕者需要墮胎,因此,做好妊娠終止后的心理護理尤其重要。應針對患者的自卑和羞怯心理,選擇個體化心理護理方式,充分保護患者的尊嚴和隱私權;以理解、關愛、尊重、同情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以協商的、建議性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療護理方案,增強患者的認同感,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適應能力。
總之,未婚先孕對少女的身心健康有較大的影響,需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7~131
[2]傅改玲,王焱,金健.未婚先孕婦女心理狀況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2):184
[3]王文敏,王彩,林海燕,等.未婚終止妊娠者心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4,1:24
- 上一篇:民政局光榮院建設經驗材料
- 下一篇:青年人慢性硬膜病因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