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失眠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4:16:00

導語:中醫治失眠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治失眠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增大,失眠已經成為一個影響人類發展的社會問題,在我們身邊很多人,被失眠擾亂了正常生活,很多家庭成員也受到干擾,不少人甚至被失眠奪去了生命。筆者根據近幾年治療此類病例,在此對失眠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做一些探討,意在拋磚引玉,求得同道的幫助。

1病因病機

失眠亦稱不寐,《靈樞·大惑論》稱為目不暝,并詳細地論述了其病機:“衛氣不得于入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暝矣”。《內經》亦有“衛氣行于陽則寤,行于陰則寐”。邪氣入侵臟腑迫使衛氣行于陽分,不得行于陰分,則陽盛于外陰虛于內而不得眠。《靈樞·營衛生會篇》專門論述了老年人“不夜暝”的病因病機,“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晝不精,夜不寐”。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三·大病后不得眠侯》說:“大病之后,臟腑尚虛,營衛不和,故生于冷熱。陰氣虛,衛氣獨行于陽,不入于陰,故不得眠。若心煩不得眠者,心熱也。若但虛煩,而不得眠者,膽冷也”。指出臟腑機能失調和營衛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機。宋·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一》曰:“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說明肝經血虛,魂不守舍,影響心神不安而不寐。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十八·不寐》說:“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則尺之也。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無邪者皆虛證”。

綜觀古今醫家對不寐的病機認識,不外乎臟腑、陰陽、氣血失衡,營衛失和的原因卻多種多樣,大的方面分外感與內傷,致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而成本病。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見于各種熱病過程;由內傷引起者,則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兩虛、陰虛火旺、心腎不交、痰熱內擾、胃氣不和所引起。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實證較多;因內傷所致的不寐,以虛證為主。

筆者從所治病例發現,當今失眠患者增多,除上述諸多因素外,還因為人們心理壓力過重,情緒波動較大引起心血耗傷,心失所養,腦失所養,心神無所歸依(陽氣不得潛藏),而導致失眠,其次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規律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胃不和則夜不安”;要風度不要溫度,通宵達旦不寐,陽氣耗損太重,不能潛藏蓄積,陽氣不能推動血液運行溫煦全身,使心腦失其所養而失眠。

2中醫藥治療

古人對不寐的各種原因,也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如《靈樞·邪客篇》有:“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1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說“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曰:“虛煩虛勞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一》記載了丹砂、琥珀等重鎮安神藥,并在半夏秫米湯的基礎上擬用溫膽湯等治療大病后虛煩不眠。明·張介賓提出“飲濃茶則不寐”。明·李中梓則更詳細地說,不寐之故,大曰有五:一曰氣虛,六君子湯加酸棗仁、黃芪;一曰陰虛,血少心煩,酸棗仁一兩,生地黃五錢,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滯,溫膽湯加南星、酸棗仁、雄黃末;一曰水停,輕者六君子湯加菖蒲、遠志、蒼術,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紅、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類。

古今醫者對不寐的治療千變萬化,但筆者認為其治療原則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關鍵在于安神鎮靜,安神鎮靜是治療不寐的基本原則。安神又分重鎮安神與養心安神,重鎮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丹,養心安神常用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甘麥大棗湯等,在使用重鎮安神的同時要勿忘健脾。二是調整臟腑陰陽氣血,如補益心脾的歸脾湯、滋陰降火的黃連阿膠湯,交通心腎的交泰丸,疏肝養血的酸棗仁湯加柴胡,益氣鎮驚的安神定志丸,化痰清熱的清火滌痰湯,和胃化滯的保和丸等。三是要注意情緒調節,緩解緊張情緒,保持精神舒暢。四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順四時而調起居。

3特殊病案舉例

例1,女,50歲,2003年10月中旬就診于我處,患者系腦瘤術后,一個月不得眠,神情痛苦,焦躁,自汗淋漓,自述每晚用舒樂安定4片無效,求治過中醫亦無效,好幾次有過輕生念頭。余診其脈,弦疾而澀,觀其舌,質黯淡苔黃而膩。四診合參為痰熱互結,腦失所養。自擬膽星10g,地龍30g,石菖蒲15g,遠志15g,土茯苓100g,山楂50g,雞血藤100g,木通6g,2劑而諸癥全除。

例2,男,59歲,2002年夏求診于我處,自述反復6年睡眠不好,靠服安定可緩解,加重1個月,整夜不眠,神情恍惚,不能工作,服安定無效。細審患者,舌脈無異,唯左尺微弱,系開車久坐耗氣傷陽,遂擬五味子15g,枸杞子20g,菟絲子15g,桑寄生30g,杜仲30g,續斷30g,肉蓯蓉10g,當歸20g,雞血藤100g,西洋參5g,酸棗仁15g,合歡皮20g,6劑后,睡眠基本正常,十余劑后,已能正常開車行駛。

例3,女,37歲,2005年10月就診于我處,自述2個月前反復失眠,服中成藥安神膠囊和西藥舒樂安定可緩解;一周前加重,服上藥無效。觀察患者,面色黧黑,雙眼四周尤甚,神情焦慮,絮絮叨叨;雙脈輕取弦急,重按無力,擬天王補心丹加減無效,加服匯仁腎寶及五子衍宗丸效顯,配服溫陽補肝腎的中藥10劑,現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