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并發癥治療論文
時間:2022-06-26 06:20:00
導語:脊髓損傷并發癥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整個脊柱由32個椎骨聯接而成,每個椎骨分椎體和附件兩部分。椎體前方、后方分別有前、后縱韌帶,棘突尖端有棘上韌帶等。這三條主要韌帶自顱骨底部至骶尾部,聯結各椎骨形成脊柱。胸腰段脊柱處于兩個生理彎曲的交界處,是應力集中處,因此該處骨折十分常見一各個椎骨的椎孔相連成椎管,自枕骨大孔通向末節骶椎。脊髓在椎管內通過,并從每一階段發出一對脊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骨碎片和髓核組織可以突入椎管內,造成脊髓損傷。
關鍵詞:脊柱骨折脊髓損傷護理
脊柱骨折是臨床較嚴重、復雜的損傷,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嚴重的并發癥,可導致截癱,危及病人生命。
一、治療原則
1.頸椎骨折壓縮或移位較輕者,用枕頜吊帶臥位牽引,較重者用持續顱骨牽引,重量3~5kg,X射線檢查復位良好者即用頭頸胸石膏固定3個月。
2.胸、腰椎單純壓縮性骨折,位置較穩定者叮平臥硬板床,在骨折處墊一軟枕,數日后逐漸進行腰背肌后伸鍛煉,6~8周后戴圍腰逐漸下床活動。椎體有明顯擠壓、脫位者,應在俯臥位時脊柱過度后伸的情況下進行復位,復位后石膏背心固定3個月。
3.若伴有脊髓受壓、椎管內有活動性出血等情況,應盡早切開復位,以解除對脊髓的壓迫和恢復脊柱的穩定性。
二、特殊護理措施及護理計劃
(一)清理呼吸道低效
與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呼吸運動障礙有關。
預期目標保持呼吸道通暢,肺部并發癥得到及時發現和處理。
護理措施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通風2次,每次15~30min,保持室溫在18~22℃,濕度50%~70%,并注意保暖。
2.定期指導病人作咳嗽及深呼吸,以利于肺部膨脹和排痰,有肋問肌麻痹者,鼓勵用膈肌呼吸。咳嗽時,用雙手按壓上腹部“幫助咳嗽”。
3.定時變更體位,每次翻身時拍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拍背時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發現有一側肺部感染或肺膨脹不全時,應使患側向上,以利于肺膨脹和引流。遵醫囑持續或間斷吸氧,以增加血氧飽和度。
4.霧化吸入每日2次,霧化液以等滲鹽水為主,可酌加抗生素、地塞米松、蛋白酶等藥物,達到稀釋痰液、消炎的目的。在心臟能耐受范圍內多飲水。
5.高位截癱病人早期實施氣管切開是減少肺部并發癥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重點評價
1.呼吸道是否通暢。
2.呼吸是否平穩。
3.有無呼吸道感染癥狀。
(二)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與截癱病人不能活動、皮膚失去感覺、缺乏皮膚護理知識有關。
預期目標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病人感到舒適。
護理措施
1.睡氣墊床(或海綿床),每2h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卡。翻身時禁止拖、拉、推等粗暴動作。保持床面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衣被污染應及時更換。注意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每日晨、晚間護理清潔皮膚,對皮膚易出汗部位可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抹擦。
2.注意保護骨隆突部位,用氣墊或棉圈等物品使其懸空,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或紅花酒精按摩。
3.若出現早期壓瘡,立即解除壓迫,保護創面,水皰用無菌注射器抽空,水皰周圍皮膚按摩并保持干燥,加以紅外線照射治療。
4.若已發生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潰爛,應清創,用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包扎若有感染,可用攸瑣溶液,0.1%~0.3%利凡諾溶液清潔創面和換藥。嚴重者全身使用抗生素。必要時進行植皮。
5.合理進食,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
重點評價有無皮膚完整性受損;皮膚受損后是否愈合;有無新的皮膚受損部位。
(三)有體溫失調的危險
與頸脊髓損傷體溫調節障礙有關。
預期目標體溫維持正常,營養狀況良好。
護理措施
1.觀察生命體征及尿量變化,作好記錄。
2.高熱時采取物理降溫,如冰敷、冰鹽水灌腸、酒精擦浴、調節室溫(18~22℃)等,必要時進行藥物降溫,如輸液和使用冬眠藥物。由于病人適應能力低下,應注意勿使降溫過快、過低。
3.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維持電解質平衡,以補償高熱消耗。
4.全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重點評價病人體溫是否趨向正常。
(四)潛在并發癥泌尿系感染或結石
與截癱長期留置導尿管、護理技術等有關。
預期目標保持尿路通暢,泌尿系并發癥得到及時發現和處理。
護理措施
1.插尿管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2.留置導尿管儲尿袋應始終低于膀胱水平面,防止逆行感染。
3.每日用250~500ml溶液沖洗膀胱1~2次,常用沖洗液有生理鹽水、0.2%呋喃西林溶液、3%硼酸溶液。
4.持續引流2~3周后,留置導尿管應控制每4~6h排放尿液一次,訓練自主反射性膀胱,防止膀胱攣縮。
5.鼓勵病人多飲水,以便沖洗尿沉渣,防止泌尿系結石。定時送驗尿常規標本,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重點評價
1.導尿管是否通暢。
2.尿常規檢查是否正常。
(五)便秘
與脊髓損傷、長期臥床有關。
預期目標病人能排出成形軟便。
三、護理措施
1.逐漸增加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每天順腸蠕動方向環狀按摩腹部數次,即由右下向上、向左、向下進行按摩,以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
2.指導病人定時排便,鼓勵多飲水。早餐前半小時喝一杯溫開水,可刺激排便。
3.遵醫囑給予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必要時通便灌腸或人工挖取干硬糞塊。每日定時以手指作肛門按摩,刺激括約肌舒縮活動,有利于排便反射功能的恢復。
四、重點評價
1.病人能否排出成形軟便。
2.病人及家屬是否能講述預防便秘的方法。
五、健康指導
1.與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備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滿足病人生活需要。指導病人使用拐杖、輪椅、助行器等,鼓勵病人完成情況允許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動。
3.鼓勵病人堅持進行功能鍛煉,教會病人及家屬進行皮膚護理及預防壓瘡的方法。
4.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 上一篇:大班上學期班級工作匯報
- 下一篇:參觀上海世博會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