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疾病的單味大黃藥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2 10:40:00

導語:幼兒疾病的單味大黃藥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疾病的單味大黃藥療分析論文

摘要:查閱文獻,對大黃治療兒科疾病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供臨床參考。

關鍵詞:大黃兒科疾病臨床應用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黃RheumtanguticumMaxim.etBalf.或藥用大黃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單味大黃治療某些兒科疾病的報道較多,本文就此進行簡要綜述。

1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藥理研究證實,大黃對病毒、葡萄球菌、厭氧菌、鏈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顏學忠治療35例皰疹性口炎患兒,取大黃3g,加入50~100ml水中煮沸1~2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連續2d后,與41例常規方法治療的患兒進行比較。結果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口腔皰疹消失時間、彌漫性牙齦紅腫恢復時間均優于常規治療組(P<0.05)。

2上消化道出血

大黃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兒茶素和沒食子酸,均有促進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促進血液凝固,縮短凝血時間;還能使損傷的局部血管收縮,血管抵抗力增強,從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對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兒用注射用水10ml稀釋大黃粉0.5~1g后鼻飼胃內保留,2~3次/d,連用2d,有效率為93.33%。

3胃腸功能衰竭、腸脹氣

大黃能有效阻止炎癥介質的擴增及其生物學作用的發揮,阻止炎癥介質介導的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對多種病原體有抑制作用;對某些重要器官有保護作用及免疫調節作用。薛前進等[3]對42例胃腸功能衰竭新生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用大黃粉0.2g/(kg·次)鼻飼,1次/8h,連用3d。結果表明:止血有效率為83.33%,腸鳴音恢復有效率為100%。唐貴富等給32例危重癥時腸脹氣患兒以大黃粉溶于10~30mL溫開水中后口服或灌腸,體重<5.0kg者用1.0g,5~10kg者用2.0g,10~15kg者用3.0g,>15.0kg者用6~12g,有效率為90.6%。

4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謝艷紅等將大黃粉5g用溫開水適量調勻后,對20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用生大黃粉敷臍治療,每日更換1次,連用3~5d,并隨機選擇同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作對照,對照組用常規治療及護理方法。結果用大黃敷臍組患兒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平均腹脹消失時間、治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5蛔蟲病

大黃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現代藥理學證明,大黃中有效成分大黃素對乙酰膽堿所致痙攣有很強的解痙作用。因此,用大黃治療蛔蟲病有較好療效。章正國等用生花生油50ml加大黃粉6g給25例蛔蟲性腸梗阻患兒胃管內注入后夾管2h,所有患兒在1h內即排出蛔蟲,梗阻癥狀立即消除,3d后均出院。

6便秘

大黃含蒽醌類化合物,通過皮膚的滲透和吸收,藥物進入體內后可刺激大腸蠕動而排便。陳睿[7]對40例新生兒便秘者用約3g大黃粉加沸水調成糊狀后敷于臍部,紗布固定,24h換藥1次,3次為1個療程,有效率為97.5%。張靜慧[8]治療80例便秘患兒,將大黃5~10g研粉后用醋調成糊狀,貼雙足涌泉穴或臍部,10~15h后取下,有效率為94%。

7流行性乙型腦炎

大黃具有攻下瀉火、醒腦開竅、抑制免疫及抗病毒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大黃乙醇提取物可減輕病毒性腦炎模型鼠腦組織病理改變,明顯消除腦組織內病毒抗原,降低病程各期病毒滴度,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作用。萬容等[9]對31例流行性乙型腦炎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用大黃25g加水250ml煎煮10min,取液100~200ml冷卻后保留灌腸,2次/d,3d為1個療程。2~3個療程后,在退熱、止驚、意識恢復及呼吸衰竭的癥狀改善方面均優于常規治療方法,在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證、降低無效率方面有積極作用。

8腮腺腫大疼痛

大黃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英若蘭對80例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腮腺腫大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將大黃粉15~20g滴入少許食醋,攪拌成糊狀后貼敷于耳垂,每24h更換1次,3~5d為1個療程。結果與常規治療組相比,能明顯縮短腫大及疼痛消失時間(P<0.01),治愈率為100%。

9臍炎

大黃具有抗菌、消炎、收斂、止血等作用。周玉琴對出生28d內的50例臍炎患兒用50%酒精清洗臍部后,上敷大黃粉0.3~1g,1次/d,5d內全部痊愈。公務員之家

10其他

除上述外,單味大黃用于治療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硬腫癥、小兒跌打損傷、小兒軟組織感染等也有較好療效。總之,大黃在兒科應用廣泛,并有較好療效。但由于大黃味苦、性寒,作用迅速猛烈,走而不守,加上小兒皮膚嬌嫩、脾胃虛弱等特點,故臨床使用時應病證清楚,把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顏學忠.生大黃治療皰疹性口炎35例[J].中華醫學叢刊,2004,4(10):68.

[2]林秀珍,賈慧敏.生大黃粉治療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02,(5):30-31.

[3]薛前進,張玉奇,毛華,等.生大黃在預防窒息新生兒胃腸功能障礙中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7):434.

[4]唐貴富,陳靜華,李愛華,等.大黃對小兒危重癥時腸脹氣的作用[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4):35-36.

[5]謝艷紅,李秋德.生大黃粉敷臍治療早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的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8):112-113.

[6]章正國,陳麗燕,陳燕凌,等.大黃粉在普通外科臨床應用的體會[J].福建醫藥雜志,2006,28(2):149.

[7]陳睿.生大黃粉敷臍治療新生兒便秘40例[J].江西中醫藥,2002,33(2):35.

[8]張靜慧.大黃貼穴治療小兒便秘80例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22):2193.

[9]萬容,劉雨睿,馮慕仁.大黃煎劑保留灌腸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療效觀察[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5,30(3):260-261.

[10]英若蘭.醋調大黃粉外敷治療腮腺腫大疼痛[J].山東中醫雜志,2006,25(2):132.

[11]周玉琴.大黃粉治療新生兒臍炎50例[J].河北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5(4):88-71.

[12]劉學峰.外用生大黃粉治療小兒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1,14(8):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