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藥草血竭藥學概況

時間:2022-06-14 08:13:00

導語:藏藥草血竭藥學概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藥草血竭藥學概況

藥材草血竭為蓼科植物草血竭(PolygonumpaleaceumWall.)的干燥根莖,主產于云南、貴州和四川3省,喜向陽且涼爽的環境[1]。草血竭藏名“拉岡用哇”,又名回頭草、土血竭、拱腰老、遇頭雞、紫花根及地黑蜂等,具有散血止血、下氣止痛和收斂止瀉之功效,民間用于治療菌痢、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2]。

1藥材的鑒定

草血竭在性狀、顯微和理化特征方面都與同屬的拳參(P.bistortaL.)頗為相似[3],尤其是地上部分非常相似,因此常易混淆使用[4]。以下將對草血竭的性狀及鑒定方法進行介紹,以利于區別草血竭與拳參及其他性狀相似的藥材。

1.1植物形態

草血竭為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cm;根狀莖肥厚,棕黑色,具多數細根;莖纖細,直立不分枝,有棱,無毛;基生葉有長柄3~7cm;葉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8~20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并不下延成翅狀,兩面無毛,全緣略反卷;莖生葉互生,托葉鞘膜質,長3~5cm,褐色有稀疏短柔毛;穗狀花序,近直立,長3~8cm;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質,披針形,漸尖;背面有一褐色中脈,花淡紅色,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覆瓦狀排列;雄蕊5;子房上位,卵狀而扁,花柱叉裂[5]。

1.2藥材鑒別

草血竭呈扁圓柱形,常彎曲,兩端略尖,長2~6cm,直徑0.8~2.0cm;表面紫褐色至黑褐色;一面隆起,另一面稍有凹槽,全體密具粗環紋,有殘留須根或根痕;質硬,折斷面三角腎形,顆粒狀,紅棕色或灰棕色,可見維管束排列成環;無臭,味澀微苦[6]。

1.3顯微鑒別

草血竭根莖橫切面(直徑0.9cm)顯微鑒別顯示,木栓層由6~12列木栓細胞組成。木質部以導管為主,單個或數個聚集存在,呈徑向排列,木纖維較少。草血竭根莖橫切面的薄壁細胞中草酸鈣簇晶極多。草血竭粉末鑒別顯示,草酸鈣簇品極多,直徑20~80μm。棱角較鈍且常不明顯。導管直徑12~48μm。木纖維直徑12~30μm,壁厚3~7μm。木栓細胞壁不規則增厚或稍增厚。淀粉粒直徑3~23μm,長至28μm;復粒由2~3分粒至多粒組成[7]。

1.4理化鑒別

取草血竭粉末2.00g,加水12ml,微熱,濾過,收集濾液作以下試驗:①取濾液1.0ml,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即生成藍黑色沉淀。②取濾液1.0ml,加氫氧化鈣試液1.0ml,即產生棕紅色沉淀。③取濾液1.0ml,加2滴醋酸鉛試液,即產生白色沉淀,加入1.0ml稀醋酸則沉淀溶解[1]。另外,取草血竭飲片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其切面維管束呈黃色,皮層和髓部呈灰紫色熒光[8]。

2藥理研究

2.1鎮痛抗炎的作用

張振明報道,草血竭酚類物有抗脂質過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9]。草血竭乙醇提取物體外能刺激中性白細胞釋放O-2•,并能清除•OH,表明草血竭的抗炎鎮痛作用可能與其影響自由基有關[10]。另外,李文廣報道,草血竭提取物對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腫和角叉菜膠引起的小鼠足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1]。

2.2對胃腸功能的影響

草血竭提取物能延長正常小鼠的排便反射時間,延緩胃排空,增加胃內酚紅殘留量,抑制小鼠腸內容物推進[12],這可能是其收斂止瀉、治療胃腸疾病的藥理學基礎。但在體外,草血竭提取物對乙酰膽堿刺激兔離體腸管的收縮無明顯影響,說明草血竭對胃腸功能的影響不是通過直接對抗膽堿能神經而引起的[13]。

2.3抗腫瘤作用

草血竭在體內和體外均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體外對K562和HL60細胞的半數抑制濃度為26.2~36.7mg/L,濃度1.6g/kg的草血竭提取物在體內對S180和HepA也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47.3%和52.9%[14]。另有報道,草血竭醇提物能清除•OH,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白細胞受酵母多糖等刺激可引發呼吸暴發,并參與腫瘤等作用[15]。

2.4抗流感病毒

草血竭水煮醇沉干浸膏和草血竭純化部分能直接殺傷流感病毒,但其作用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通過現代分析化學的方法對草血竭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抗氧化活性及其抗炎鎮痛等藥理活性進行研究,發現草血竭中可能含有植物甾醇或甾體皂苷、蒽醌、酚類和鞣質類等,這為初步揭示草血竭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理基礎以及草血竭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的分離提供了依據[16]。

3臨床應用

3.1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據報道,用草血竭治療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1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8例,均治愈;治療育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17例,治愈13例,好轉4例。饒文裾一共治療了37例患者,治愈率為89.2%,好轉率為10.8%[17]。

3.2治療痛經

用草血竭治療痛經患者61例,治愈55例,占90.16%;顯效4例,占6.56%;好轉2例,占3.28%[18]。

3.3治療痢疾

患者里急后重,便下膿血,腹痛身熱,口渴喜飲,脈數,舌紅苔薄黃。孫金龍用地榆10g、翻白葉10g、黃芩10g、葛根10g和草血竭30g,每日1劑,煎服[19]。草血竭與翻白草、馬鞭草和仙鶴草合用,對治療菌痢也有較好療效[20]。草血竭與拳參、檳榔合用,對治療濕熱型痢疾有較好療效[21]。

3.4治療腸胃炎

草血竭的植株根莖常被用作民間藥物來治療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22]。

3.5治療仔豬白痢

草血竭含混合鞣質、多糖類、黃酮和酚類等物質[23],在實驗室條件下,對大腸桿菌中血清型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臨床上對仔豬白痢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對早期黃痢的治療效果特別明顯[24]。

4小結與展望

草血竭為民間常用草藥,價廉易得,分布廣,療效穩定可靠。由于現在環境污染嚴重,應重視草血竭中重金屬含量的控制,以保證藥材質量[25]。目前,關于草血竭的成分研究鮮有報道,其藥理研究也不夠深入,有待深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