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調劑中臨床藥學的意義

時間:2022-04-08 11:33:07

導語:藥物調劑中臨床藥學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物調劑中臨床藥學的意義

摘要:目的分析藥物調劑中,臨床學的應用價值。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在兒科、內科、外科以及婦科,應用自制調劑藥物共400例,納入對照組,同時研究200例我院自行調制藥物,設定為研究組。對照組為我院常規藥物調制方法,研究組為藥物干預指導而后調制。記錄兩組給藥的合理程度和藥物不良反應。結果對照組69例用藥不合理,用藥時間過長27例、藥物過量14例、藥物規范10例,合理給藥280例,藥物合理率為70%;研究組中6例用藥不合理,4例給藥時間過長,1例給藥過量,2例用藥不規范,合理給藥187例,合理率為93.5%,兩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不良反應92例(23%),研究組不良反應21例(10.5%),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通過醫院藥學干預和指導可以提升藥物合理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推薦醫院藥學中,藥師首先進行干預。

關鍵詞:醫院藥學;藥物調劑;藥物合理性;價值分析

在當前社會不斷創新和發展中,醫療技術的逐漸創新,醫院分工也逐漸確定,同時分工也更加細節化[1],特別是在臨床用藥方面更加專業和科學,在臨床治療中藥師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醫院藥學主要是對藥物供應進行研究,予以藥事的科學化管理[2],同時將藥學技術和臨床用藥聯合的一種學科。和醫院臨床工作人員緊密接觸的藥學工作,主要是以藥劑學為中心開展的藥學技術和藥事管理,通過將患者以及臨床醫師作為主體,供應藥物指導,予以用藥安全以及用藥和理性的提升[3]。針對于此,文章通過對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兒科、內科、外科以及婦科調制的藥物進行分析,評定改良后的藥學價值。

1臨床數據和方法

1.1基礎資料。納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兒科、內科、外科以及婦科,應用自制調劑藥物共400例,納入對照組,同時研究200例我院自行調制藥物,設定為研究組。對照組中,兒科120例、婦科100例、內科80例、外科100例。研究組兒科42例、婦科58例、內科60例、外科40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行回顧性分析形式,記錄收集病例數據,研究組予以記錄的計算整理,比較兩組臨床不良反應。對照組行常規制藥方式,研究組行醫院藥學干預指導方法,醫院藥學干預指導方式主要為[4]:①教育指導:藥學部門對藥物調劑師進行科學的教育指導,邀請專門的教師教授進入醫院予以講座,對藥物調劑師進行科學的培訓,對藥物調劑師進行按時培訓和考核,藥物調劑師需要主動學習相關學科和技能,醫院應為藥物調劑師制定相關書籍,同時輔助藥師提升專業能力,讓每一位藥學工作人員具備藥學理論基礎技能[5]。②提升藥師的臨床素質:提升藥物調劑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強化藥物調劑師的科學技能,提升藥師的臨床溝通和指導能力,和臨床醫師耐心交流,強化和患者的溝通。③藥師們需要認清對工作的態度,工作中認真負責,同時為患者進行細致考慮,不斷提升藥師的專業素質[6]。④規范制藥操作:為調劑師定制科學的操作流程規范表,按照流程以及專業程度予以藥物調制[7]。1.3觀察標準。記錄兩組患者給藥合理程度,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處理數據,藥物治療合理性和不良反應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予以卡方檢驗,組間對比P<0.05證實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藥物患者治療合理性和不良反應分析:對照組中,69例用藥不合理,用藥時間過長27例、藥物過量14例、藥物規范10例,合理給藥280例,藥物合理率為70%;研究組中6例用藥不合理,4例給藥時間過長,1例給藥過量,2例用藥不規范,合理給藥187例,合理率為93.5%,組間對比X2=42.6784,P<0.05。對照組中不良反應92例(23%),研究組不良反應21例(10.5%),組間對比X2=13.6287,P=0.0002。

3討論

在當前醫療專業的不斷提升下,臨床醫師和患者越加對健康和治療后的恢復程度進行關注,因此上述要求就涉及到了臨床用藥的安全度以及合理程度,無法濫用以及錯誤用藥,因此臨床在藥師對藥物調劑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藥師需要進一步的幫助,參加醫師的給藥和用藥過程,避免濫用和錯誤用藥。在當前醫改的不斷變化和醫學的發展下,醫院藥學部從常規的藥物供應,逐漸轉變為以患者為核心。適度用藥是提升患者用藥效果,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路徑。在現代臨床中,臨床藥學至關重要,但是因藥學本身有學術研究和實踐研究兩個要點,同時長期情況下體制影響,臨床藥學在實踐過程中并未得到顯著發展。目前伴隨我國醫療制度的不斷轉變,臨床藥學開始達到新鮮轉型,藥學的應用技術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藥物調劑是臨床藥學的核心成分,藥師是藥物調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醫院醫師的基本職責就是幫助醫護人員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作為藥學中最基本的工作,藥師工作量占據藥學中相當大的比重。在21世紀,臨床研究學者開始分析,對調劑予以干預的失誤率低于無作為。由此數據證實,藥物調劑的關鍵性。本次研究中,藥物患者治療合理性和不良反應分析:對照組中,69例用藥不合理,用藥時間過長27例、藥物過量14例、藥物規范10例,合理給藥280例,藥物合理率為70%;研究組中6例用藥不合理,4例給藥時間過長,1例給藥過量,2例用藥不規范,合理給藥187例,合理率為93.5%,組間對比P<0.05。對照組中不良反應92例(23%),研究組不良反應21例(10.5%),組間對比P<0.05。臨床藥學分析中,藥師主要對患者用藥方案和藥物測定進行研究,雖然對個案進行了大量分析,但是并不具有學術意義研究價值,所以采用后續跟進方式無法對多數患者受用,也不建議在臨床中繼續推廣。治療藥物測定的應用雖然局限于特定的強藥物反應,對于平日醫療用藥,部分患者的臨床評價較優,采用測定的意義并不重要。在日常調劑進行中,藥師根據藥物的評價程度,來為患者提供用藥方案和檢驗更具現實性,這和臨床藥學研究目的十分吻合。藥物調劑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合理用藥的藥學技術服務,同時提升干預價值,是臨床藥學研究的關鍵方式。

目前,對我院存在的藥物調劑工作問題予以記錄和匯總,分析發現,目前對藥物調劑工作缺乏認識,不管是臨床醫師還是藥師本身,對藥物調劑工作的實踐性缺乏客觀認識,造成臨床用藥開展中,藥師十分被動,同時無法予以合理的用藥把控。在臨床工作的進行中,一些藥師對實踐中的問題缺乏主見,無法從患者本身掌握具體情況。多數藥師對理論研究較為注重,導致脫離實踐情況,多數藥物對藥物的理論研究較為熱衷,沒有注重對實踐的學習,導致用藥效果產生影響。綜合以上結論,在藥物調劑中,藥學的臨床價值重大,提倡當前規范化用藥,可以對患者進行更為有利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劉志艷,陳懇,閆婷婷,等.廣西玉林市4家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現狀調查[J].中國藥房,2017,28(3):308~311

2郭兆娟,翟華強,袁一平,等.基于李時珍藥學學術思想傳承的國醫大師金世元熟地黃調劑技術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9):1759~1762

3郭偉.關于《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中調劑相關問題的解讀與探討[J].天津中醫藥,2017,34(9):610~612

4魏來等.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的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調查[J].中國藥房,2018,29(10):1404~1407

5董玲玲,龔旭昊,王靜文,等.HPLC-PDA方法同時檢測黃連解毒散中非法添加的對乙酰氨基酚和鹽酸溴已新[J].中國獸藥雜志,2016,50(5):19~23

6王靜,申俊龍,沈夕坤.基于成人學習理論和政策指導下的醫院藥學人員轉型模式探討[J].中國藥房,2016,27(34):4891~4893

7張巧真,宋偉明,吳柳松.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血中富馬酸喹硫平濃度及其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J].藥學實踐雜志,2016,(1):48~51

作者:王靜靜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