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防控機制建設實踐探討

時間:2022-06-02 05:14:31

導語:肺炎防控機制建設實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防控機制建設實踐探討

【摘要】探索建立駐地醫療隊若干工作機制在援助武漢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應用價值。以關于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黨中央、國務院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總體部署為指引,寧夏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在武漢駐地快速建立科學、有效和健全的工作機制??茖W、有效和健全的工作機制提高了駐地醫療隊防控肺炎疫情的工作效率,在援助武漢肺炎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鑒。

【關鍵詞】駐地醫療隊;肺炎;防控;工作機制;實踐

2019年12月以來,病毒肺炎,簡稱“肺炎”(NovelCoronavirusPreumonia,NCP)[1]在湖北武漢暴發,2020年1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并有聚集發病現象[2]。疫情發生后,按照國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關于組建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函》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需派遣醫護人員分批次自愿赴湖北參與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支援武漢的駐地醫療隊,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救治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寧夏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在武漢駐地快速建立了系列工作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駐地醫療隊在武漢抗擊肺炎疫情中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1寧夏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人員架構

2020年2月21日,寧夏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從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出發。醫療隊來自全區6家醫院共170名醫護人員,其中領隊1人,副領隊兼聯絡員1人,隊員168人。醫療隊分為醫療一隊和醫療二隊,其中醫療一隊臨床醫師29人、護士56人,醫療二隊臨床醫師33人、護士50人。

2寧夏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救治任務

寧夏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70名醫護人員承擔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隔離病區發熱4區和5區醫療救治任務,主要救治由武漢市中心醫院在上級部門的統籌下,安排于該病區肺炎明確診斷[3]的患者,該病區開設重癥病區及普通病區,共編設床位80張。

3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探討

著眼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加強不同分工人員之間有效協同、高效運轉,并確保救援醫護人員零感染,醫療隊實踐探討了“13項工作機制”。3.1建立駐地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工作機制。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要求,寧夏第六批援湖北抗疫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隸屬于中共寧夏援湖北抗疫醫療隊臨時總支委員會。臨時支部委員會由5人組成,設書記1人,副書記1人,委員3人,負責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期間通過以老帶新、組織積極分子火線入黨等活動,帶領援湖北醫務人員有力有序開展支援任務。臨時黨支部的成立,以黨的建設引領業務管理[4],為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組織、凝聚和宣傳醫療隊員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3.2建立駐地醫療隊小組工作機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對駐地醫療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檢驗[5],寧夏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駐地后,迅速成立醫療隊工作機構,由綜合協調組、醫療救治組、護理組、院感組、宣傳組、服務保障組、督查組、康復和心理干預組等八個工作小組組成。工作小組在各小組組長的領導下,全面協調負責醫療救治、院感防控、人員培訓、應急處置、專家會診、遠程會診、患者管理、物資保障、督導檢查、心理健康、中醫康復、宣傳報道和信息報送、制度建設等[6]方面的工作。醫療隊工作機構的建立,確保了駐地醫療隊與自治區支援湖北醫療隊前方工作指揮部緊密聯系、主動配合。形成了對內指揮有力、運轉高效、保障到位的救治運轉體系和工作機制。3.3建立駐地醫療隊隊員個人防護培訓及考核機制。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肺炎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防護技術指南(試行)》[7],防疫期間駐地醫療隊隊員個人防護培訓統一分為四個階段:①出發前由原醫院院感科進行院感知識的理論授課和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培訓;②到達駐地后邀請寧夏第二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到駐地進行戰前培訓,并就隊員關心的問題答疑解惑:③由各醫療分隊隊長召集本單位的醫護人員一對一、面對面培訓和演練;④制定手衛生、戴脫防護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面屏、穿脫防護服和隔離衣、分級防護操作標準和流程考核打分表,抽取評委,對每個隊員進行現場考核打分,分數達90分以上為合格,方可上崗。3.4建立醫療隊駐地消殺工作機制。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醫療隊在駐地建立消殺工作制度[8]。①在駐地樓下劃分出口和入口;②在入口處搭建帳篷,劃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隊員下班通過入口通道必須嚴格按照消殺防護流程更衣和消殺;③隊員單間住宿,宿舍內嚴格劃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隊員下班到宿舍須洗澡至少30min;④醫療隊成立專門消殺工作小組,安排專人24h值班,保證醫務人員每班次工作結束回到駐地后人人順利完成消殺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醫務人員安全。3.5建立駐地醫療隊醫療、護理專家組工作機制。組建醫療隊醫療、護理專家組,負責為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提供決策咨詢,對武漢中心醫院后湖院區隔離病區發熱4、5區醫療救治和院感防控等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對醫療隊工作環境進行風險評估,對防護用品級別進行識別,對工作流程、診斷標準、護理操作、技術培訓、疑難病例會診等工作進行指導。3.6建立聯合醫務處工作機制。駐地醫療隊與武漢市中心醫院醫務處組建聯合醫務處,以“共同協商、凝聚共識、步調一致、快速落實”為原則,以確保日常工作高效運轉和重癥患者及時救治為目標,對各病區醫療活動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保持醫療體系的最佳狀態;根據接管隔離病區的工作任務[9],結合肺炎診療特點,建立病區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搶救制度、交接班制度、電子會診制度、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醫患溝通制度、心理干預、人文關懷制度等,使醫療工作有序開展,有章可循。3.7建立聯合護理部工作機制。駐地醫療隊與武漢中心醫院護理部組建聯合護理部,對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各項護理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保持護理工作正常運行;深入科室協調并解決臨床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加強患者安全管理,督導有關制度的落實,組織協調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及時協調全院護理人力資源、醫療設備、物資保障等,提高工作效率;編寫《肺炎危重癥患者救治護理工作手冊》,確保護理工作整體性與協調性[10],《手冊》涵蓋組織管理、護理操作、工作流程3個篇章,明確了醫療隊護理質量管理組織體系、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工作制度、質量標準、質量控制、職業防護和醫療物資管理、常規護理技術標準、肺炎核酸檢測標本采集技術、患者咽拭子采集技術及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維護、進(出)隔離病區流程、辦公室工作流程、治療消殺班工作流程、責護班工作流程、總務后勤班工作流程、隔離病區日常清潔消毒流程、隔離病區終末消毒流程等,是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的根本保障[11]。3.8建立聯合院感辦督查工作機制。醫療隊與武漢市中心醫院感染管理科組建聯合院感辦,督查防護物資是否合格、數量是否充足,尤其是防護口罩、外科口罩、防護服、外科手套;督查防護用品使用是否得當、穿脫是否規范;督查患者生活垃圾及醫療廢物的處置是否及時,包裝是否正確,流程是否合規;督查環境物表和空氣消毒[12]是否有按相關規范和流程執行,消毒記錄是否完整;督查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情況。對于在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督查人員及時填寫《肺炎疫情防控現場督導質量持續改進單》,并進行反饋和督導整改。3.9建立聯合專家組會商工作機制。以“千方百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為目標,醫療組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專家組建聯合專家組,每日十二點前聯合醫務處匯總各病區重癥及危重癥患者[13]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區、給氧方式、呼吸機參數、氧飽和度、基礎疾病等;每日下午兩點前聯合醫務處工作秘書將匯總表傳送給當天輪值專家組組長;每日下午四點,在聯合專家組會商辦公室,由輪值專家組組長組織專家會商,通過系統查詢病歷資料及遠程會診方式對患者逐一會商,評判患者一般狀況、疾病分級、病情發展及預后,提出治療建議及意見。聯合專家組會商意見由聯合醫務處工作秘書記錄、打印并請專家簽字確認后,醫務處工作人員向所管病區傳達會商意見并督導執行。3.10建立駐地一次性醫療廢物處置機制。駐地一次性醫療廢物包括下班回駐地醫務人員的一次性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駐地醫療隊通過駐地武漢后勤保障部門對接武漢市環保部門,提出一次性醫療廢物處置存在的問題,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提出合理化處置建議,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高度認可。制定了《駐地一次性醫療廢物處置管理制度》,規范了一次性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避免了醫療廢物的二次污染,保障了駐地醫務人員和周邊居民的安全。3.11建立駐地醫療隊安全管理機制。①進行醫療隊隊員崗位風險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院感及個人防護知識掌握情況、崗位分區是否科學、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個人防護是否到位、工作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規范、風險程度綜合評價7個方面,由各醫院醫療隊隊長對每名隊員上崗前、換崗前評估及出現特殊情況時隨時評估,全部評估項達到合格以上方可上崗,對于評估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各隊需第一時間向醫療隊領隊報告,由領隊組織專家再次評估。做到關口前移,降低風險,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②采用分樓層、單間宿舍住宿方法劃定集中居住范圍,從人員管理、防控預案、自我監測、環境保障、生活服務等方面制定詳細措施,科學規劃[14]。③醫療隊員盡可能做到相互不接觸,避免交叉感染。④加強物品管理,防護物品和生活用品分開存放。⑤固定車輛及時間接送醫療隊員上下班,使醫療隊員“工作點-居住點”兩點一線。⑥禁止使用一次性電爐,禁止私藏易燃易爆物品。⑦禁止使用空調,房間衛生由醫療隊員自行負責,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⑧督查組每3天組織一次醫療隊駐地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3.12建立駐地醫療隊宣傳工作機制。組建醫療隊宣傳組,按時匯總上報醫療隊工作量、工作日志等各種信息;及時收集、整理抗擊疫情工作中涌現出來的感人事跡、典型人物、亮點工作等信息,統一上報隊長進行審核,并及時,弘揚正能量;及時梳理和傳達有關文件、診療方案、防控方案和會議精神等。3.13建立駐地醫療隊隊員心理疏導機制。針對醫務人員晝夜奮戰一線心理壓力大、身心疲憊等狀況,根據診療、護理任務變化,及時調整人力資源配置,科學合理安排醫務人員工作和休息;及時了解隊員生活需求及心理動態,排查醫護人員身體狀況,及時調整不適合繼續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集中開展隊員心理健康評估,加強心理干預[15]和疏導,減輕醫療隊員的心理壓力;借助微信群,通過視頻、動畫、PPT等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為每位隊員加油鼓勁,對隊員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積極協調防護用品和基本生活用品供給;醫療隊隊長與隊員談心談話,聊心得體會,了解隊員的實際困難,建立臺賬,協調后方切實解決隊員的后顧之憂。

4駐地醫療隊工作階段性成效

截止3月8日,醫療隊收治肺炎住院患者76人,其中重癥患者11人,危重癥患者4人,出院患者22人,疑難病例會診9例,采咽拭子121例,患者心理疏導711人次,無死亡病例;駐地消殺站消殺1319人次;隊員火線遞交入黨申請書83人;全部隊員身體健康;醫療隊先后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5討論

5.1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提高了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效率。通過快速建立駐地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工作機制、小組工作機制、個人防護培訓及考核機制等13個科學、有效、健全的工作機制,健全了駐地醫療隊救治體系,打破了來自不同醫院組建的駐地醫療隊隊員之間溝通不暢以及與援助醫院各醫療組、護理組之間工作銜接不暢的壁壘,強化了各團隊之間的協作,確保了醫療安全,提高了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效率。5.2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的建立為醫療機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探索了經驗援助武漢肺炎防控期間,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的迅速建立,為駐地醫療隊員的醫療救治、安全防護、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等提供了全方位保障。為醫療機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探索了一些路徑,總結了一些經驗,可供有關醫療機構借鑒參考。5.3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的完善任重而道遠。本次肺炎疫情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和能力建設提出了挑戰,完善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是醫療機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效舉措之一,各駐地醫療隊應結合實際,因地因時制宜。長遠考慮,醫療機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措、駐地醫療隊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任重而道遠[16]。

作者:張彥杰 彭麗 南亞昀 黃燕飛 李敏 趙麗麗 楊曉蕓 李寧 單位:1.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2.西北民族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