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在醫院藥學效果評價研究
時間:2022-10-19 10:24:53
導語:混合式教學在醫院藥學效果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評價“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院藥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昆明醫科大學2016級和2017級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2016級75名學生為傳統課堂教學對照組,2017級69名學生為“雨課堂”混合式教學試驗組,課后以問卷調查法和理論考試評估教學效果。結果試驗組在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溝通技能、課堂氛圍、團隊協作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試驗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雨課堂”有利于改善學生學習效果,達到了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法;醫院藥學;效果評價
《醫院藥學》是一門從藥學理論過渡到藥學實踐的銜接課程,可為藥學專業或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醫院藥學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本門課程作為昆明醫科大學藥學專業和臨床藥學專業的必修課,較長時間以來,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枯燥單調,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如何改革教學各個環節,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現代網絡信息的發展,“雨課堂”這種新型智慧教學工具可將手機應用于課堂教學環節[1],逐漸在高校師生中接受應用,已有不少報道[2-4]。能否將“雨課堂”科學而合理的引入《醫院藥學》課堂教學,構建傳統課堂講授+“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以達到改進教學效果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對比,探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為醫學院校藥學相關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昆明醫科大學2016、2017級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開設《醫院藥學》的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學生。排除標準: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完成本研究的學生。根據納入、排除標準,整群抽取2016級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學生75名為對照組,進行常規課堂線下講授教學模式;整群抽取2017級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學生共69名為試驗組,采用“雨課堂”全程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與試驗組均為一本招生,學情相同,男生、女生比和入學成績等條件相當。整個教學過程由同一組教學團隊教師授課,均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具有較為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1.2.1對照組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方法,僅接受常規的線下教學模式,授課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法和板書進行授課。1.2.2試驗組除接受與對照組同樣的傳統課堂講授方法以外,輔助應用“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教師在課前備課、撰寫教案和準備預習資料和案例,運用“雨課堂”工具推送給試驗組學生;課堂中創建“雨課堂”班級,學生掃描進入簽到后,與教師同步上課,同時設有獎搶答或分組進行案例討論等;課后教師對留言板問題進行匯總、答疑。
1.3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和理論知識考核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調查表由醫院藥學課程教師團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和藥學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溝通技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團隊協作幾個方面,采用國際通行的5分制評分法,5分為最高分,表示強烈同意;3分為中立;1分為最低分,表示強烈不同意;問卷由授課教師發放,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填寫,當場收回。理論知識考核在課程結束進行,考試卷面成績共100分。試驗組采用A卷,對照組采用B卷,試卷題型設置及分數完全相同,評分標準一致。試題的難度是衡量試題難易程度的指標,一般答對的人數越多,難度越低;答對的人數越少,難度越高。對兩組考卷進行難度分析,難度值在0~1,0.75~1為易,0.60~0.74為中等難度,0.00~0.59為難[5]。
1.4質量控制
調查問卷經專家咨詢,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修訂,經信效度檢驗,問卷總體Cronbach'sα系數為0.865,效度系數為0.925,達到本研究所需的信效度。問卷調查均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
1.5統計學處理
相關的數據以Excel表格分類錄入,雙人核對。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信息
兩組年齡及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共發放問卷調查表144份,有效問卷調查表14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144名同學均參加理論知識考試。
2.2兩組學生教學效果的調查問卷評估比較
試驗組在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和藥學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溝通技能、課堂氛圍、團隊協作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3兩組學生理論考卷難度分析
兩組考卷難度大體一致,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試驗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為(77.85±7.19)分,高于對照組的(74.91±7.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71,P=0.012<0.05)。
2.5兩組學生不同分數段的分布情況比較
本門課程理論知識考核成績≥80分定義為優良,試驗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有46.38%的學生達到優良,而對照組學生優良達標率為30.67%。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考核成績在80~<90分數段的學生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3討論
3.1“雨課堂”混合式教學在《醫院藥學》中應用的優勢
當前《醫院藥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較為普遍,授課教師難以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加之教師缺乏課后對每位學生課堂學習的記錄,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改進等。近年來,基于教學需求開發的網絡智慧教學工具快速發展,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因此必須主動融入新網絡時代的教研教改中,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最佳且適宜的教學模式。本研究結果提示,“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前任務布置,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課堂中通過加分獎勵,發彈幕,使學生在搶答和討論留言板發言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課堂氛圍,“雨課堂”線上發言避免了部分性格內向學生在課堂上“沉默”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預先的案例,促使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協作,提高了溝通能力,也增強了團隊之間的協作。這些研究結果與陶寧等[6-7]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及時查看數據分析,實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調整教學節奏;課后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課堂教學數據采集,通過大數據了解學習行為,使教師掌握學生課堂及課后學習情況,實現高效教學[8]。
3.2“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醫院藥學》教學模式的改變和人才的培養
本研究在《醫院藥學》教學中將傳統課堂講授與“雨課堂”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認真梳理課程教材,完成課程標準的修訂,查閱資料,重新整理教案和講稿案,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詳細設計。每次課前通過“雨課堂”學習計劃,布置預習內容;課堂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學習不懂的內容教師可當場知曉,著重講解,尤其是通過問題搶答,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氛圍活躍,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會增強授課教師信心和參與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9]。教師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課堂講授的過程中,可選取相關的案例題進行搶答和討論,如當講授新藥臨床研究章節中“藥物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時,老師列舉多個相關的臨床案例,學生用手機進行搶答,之后再與學生共同討論“什么才是知情同意”“特殊人群如何做到知情同意”“為什么強調知情同意簽署時機”,在“雨課堂”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不自覺的對“知情同意”進行了思考,牢固的掌握這個知識點,使學生能最大效率地完成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當前藥學相關專業教育正經歷著從固定講義式教學向發散型網絡大數據式教學轉型。“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當今信息化醫院藥學領域發展高度契合,進一步創新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有研究表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出更多適應于信息大數據社會的高素質綜合型藥學人才[10]。
3.3“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院藥學》中有助于促進理論知識學習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試卷題型和分值分布相同,試題難度基本一致的條件下,“雨課堂”混合教學組2017級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2016級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說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醫院藥學》教育中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醫院藥學》近年發展迅速,知識點抽象、難懂,課程內容繁雜,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點多。《醫院藥學》的知識性和實踐性較強,與多學科之間互相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思路要開闊,并能熟練掌握和運用。“雨課堂”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既極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11],又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學生的課后理論考試成績,印證了本教改方法的有效性。李鵬等[13]探討了基于“雨課堂”的全程式混合式教學用于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效果的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專業學生理論考試成績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李光校等[14]用meta分析的方法評價“雨課堂”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對國內醫學本科學習效果的影響,循證研究證據顯示,“雨課堂”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醫學本科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近年來關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的文獻報道越來越多,但是在實際運用當中,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經濟條件家庭,以及受網絡穩定性因素的影響,會或多或少的使混合式教學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初次在《醫院藥學》課程中引入“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上仍存在提升的空間,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15],這對于工作在臨床一線的教師是一個挑戰。此外本研究僅在小范圍內評估了“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短期內對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理論知識方面產生的影響變化,需要更多研究樣本量,更客觀真實的進行探索研究。
作者:班立麗 周元芳 李莉 李素瓊 黃紫銳 周忠梅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學部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學策略
- 下一篇:老年晚期腫瘤患者蓄積中毒的藥學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