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與納洛酮治療眩暈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8:38:00
導語:葛根素與納洛酮治療眩暈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比較葛根素與納洛酮治療眩暈的療效。方法:住院眩暈病人70例,隨機分為葛根素組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齡49a±s7a,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納洛酮組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齡47a±8a,用納洛酮注射液1.2mg,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rip,qd,7d為一個療程。結果:葛根素組總有效率95%,納洛酮組總有效率94%,2組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結論:葛根素治療眩暈療效與納洛酮相仿。
葛根素(puerarin)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n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中提取并分離出來的一種單體,屬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具有廣泛的腎上腺素β受體阻滯作用,能改善高粘血癥和高凝血癥,改善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和腦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多種藥理活性。臨床用于治療冠心病、腦梗死[1,2]。在治療眩暈的古方中,有用葛根素升清治清陽不升眩暈的記載[3]。我們應用葛根素治療眩暈38例,并與納洛酮(naloxone)比較。
臨床資料本組眩暈病人均為住院病人,眩暈呈持續性,發作性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加重時伴心悸、頭脹、惡心等癥狀。診斷根據內科疾病診斷標準及《實用內科學》第9版中有關標準[4,5]。眩暈病人共70例,以抓鬮法隨機分為葛根素組3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齡49a±s7a,病程8mo±13mo(7d~5a),頸椎性眩暈18例,腦動脈硬化性眩暈20例;伴高血壓病30例,冠心病14例,腔隙性腦梗死6例。納洛酮組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齡47a±8a,病程8mo±13mo(6d~5a),頸椎性眩暈15例,腦動脈硬化性眩暈17例,伴高血壓病25例,冠心病12例,腔隙性腦梗死5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及并發癥等方面均相近,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葛根素組給予葛根素注射液[益僑(湖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倫爾欣,每支100mg·2mL-1]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rip,qd;納洛酮組給予納洛酮注射液[益僑(湖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金爾倫,每支0.4mg·1mL-1]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rip,qd;2組均7d為一個療程。療程結束,統計療效,并觀察其副作用。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眩暈癥狀完全消失,隨訪1wk無復發者;有效:眩暈癥狀明顯減輕,偶有發作性加重,頭暈和(或)輕微飄浮感;無效:眩暈癥狀無明顯改善或雖有改善但未達到有效標準者。
結果葛根素組顯效30例(79%),有效6例(16%),無效2例(5%),臨床總有效率95%;納洛酮組顯效24例(75%),有效6例(19%),無效2例(6%),臨床總有效率94%。2組經Ridit分析,R葛=0.5,R納=0.5197,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在用藥之初,2組均有3例輕度頭脹感,不影響治療,繼續用藥,癥狀消失。
討論納洛酮治療眩暈療效顯著[6]。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證明葛根素與納洛酮治療眩暈臨床療效相仿。葛根素治療眩暈的機制與其擴張腦血管,改善微循環,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關,且有輕度降壓作用,無納洛酮可能導致心動過速和升高血壓的副作用。筆者認為,葛根素更適用于伴高血壓病、冠心病的眩暈病人,較納洛酮為優,值得臨床推薦應用。眩暈是機體對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障礙,在療效評定標準中缺乏量化指標,是本文之不足。
[參考文獻]
[1]徐濟民,鄭慧君,黃震華,吳士堯,周禮明.葛根素靜脈輸注治療冠心病[J].新藥與臨床,1996,15:207-210.
[2]門瓊,崔懷靜,張正英.葛根素治療腦梗死152例[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120-121.
[3]杜力軍,徐治國,於蘭,陳迪華,孫虹,李敏.從葛根黃酮的藥理作用探討其中藥藥性[J].中醫雜志,1998,39:626-628.
[4]朱文炳.美尼爾病[A].見:上海醫科大學實用內科編輯委員會,編.實用內科學;下冊.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034.
[5]陳灝珠.動脈粥樣硬化[A].見:上海醫科大學實用內科編輯委員會,編.實用內科學;下冊.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100.
[6]盛舉成,張桂仙.納洛酮治療眩暈[J].新藥與臨床,1995,14:118.
- 上一篇:環保局生態市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生態建設補償情況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