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有效成分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1 03:39:00

導語:黃連有效成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連有效成分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黃連(味連)有效成分積累的動態規律,為確定黃連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據。方法定期定點采集2~5年生黃連樣品,分析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和總生物堿的含量,分別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和UV法測定。結果黃連根莖中有效成分動態積累有一定規律,鹽酸小檗堿含量每年4月(開花結實期)幾乎均為全年最低,4~5年生黃連以10~11月黃連根莖中的小檗堿含量達到全年最高值,而以5年生黃連的鹽酸小檗堿含量為最高;總生物堿含量呈上升趨勢,每年在10~11月含量達到全年最高,而以5年生黃連的總生物堿含量最高。結論根據黃連有效成分的積累動態規律,黃連的最佳采收期為10~11月的5年生黃連根莖。

【關鍵詞】黃連有效成分動態積累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ynamicaccumulationregulationoftheeffectivecomponentsofCoptischinensis,sotoprovidetheexperimentaldataofoptimalharvesttimeofCoptischinensis.MethodsThesamplesoftwotofiveyearsweregatheredfromthesameglebeandtime.BerberineandthetotalalkaloidswereanalyzedbyHPLCandUVmethods.ResultsThedynamicaccumulationofeffectivecomponentsintherootstalkoftheCoptischinensishadregularityinthecertainextend.ThecontentsofberberineinsampleswerealmostthelowestinAprilineveryyear,whichweremostlythehighestinOctoberandNovemberfromthesamplesgrown4~5years,butthecontentofthecomponentwasmostlythehighestin5-year-oldCoptischinensisintheseriessamples.ThecontentofthetotalalkaloidsincreasedyearbyyearintherootstalkoftheCoptischinensis,whichwasmostlythehighestinOctoberandNovemberineveryyear,butthecontentofthecomponentwasmostlythehighestin5-year-oldCoptischinensisinthesamples.ConclusionAccordingtotheaccumulationpatternoftheeffectivecomponentsintheCoptischinensis,theoptimalharvesttimeisfromSeptembertoNovember.

Keywords:Coptischinensis;Effectivecomponents;Dynamicaccumulation

黃連CoptischinensisFranch是我國人工種植栽培歷史較早的常用中藥材和出口藥材,有600余年的栽培歷史[1],主產于重慶石柱,其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0%~60%左右,品質優良。為此,石柱縣擁有“黃連之鄉”的美稱。黃連根莖中的鹽酸小檗堿和總生物堿是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考察黃連質量的主要指標,為此,我們研究了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和總生物堿含量積累動態規律,為確定黃連最佳采收期,制定黃連標準操作規程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和方法

2002-04起,定期、定點采集石柱黃水黃連農場譚從軍家(海拔1300m)同一地塊、同一生長年限、大小基本相同的2~5年生黃連根莖植株樣品恒溫干燥備用。

1.1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測定

1.1.1儀器與試藥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公司的Alliance2690泵,996二極管陣列檢測器;Millennium32色譜工作站,超聲波清洗機(KQ—50B型);四孔單列恒溫水浴鍋。

試藥:鹽酸小檗堿對照品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批號0713—200107(供含量測定用)乙腈為色譜純,甲醇等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去離子水。

1.1.2方法色譜柱:迪馬公司DimonsilC18(4.6mm×250mm,5μm);純流動相,乙腈-0.1mol磷酸二氫鉀(35∶65)檢測波長345nm,柱溫室溫,流速0.7ml·min-1。

1.1.3線性關系考察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5.4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溶解,再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混勻,得標準貯備液。精密吸取此標準貯備液0.2,0.5,1.0,2.0,4.0,5.0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得到6個不同濃度的對照溶液,分別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中測定,記錄峰面積,并以峰面積(Y)對進樣量(X)進行回歸,得標準曲線方程:

Y=-4215+1660625X(r=0.9998)

以峰面積(Y)-進樣量(X)作圖,得一直線,實驗結果表明:在0.0872~2.18μg范圍內,鹽酸小檗堿的峰面積與進樣量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結果見表1。

表1線性關系實驗結果(略)

1.1.4精密度實驗精密吸取上述對照溶液20μl(濃度0.0872mg/ml)重復進樣5次,測定、記錄鹽酸小檗堿峰面積,結果見表2。

表2精密度實驗結果(略)

實驗表明,精密度良好。

1.1.5穩定性實驗取樣品供試液,分別于0,4,8,12,16h分別進樣20μl,測定,記錄鹽酸小檗堿的峰面積,結果見表3。

表3穩定性實驗結果(略)

實驗表明,樣品供試液在16h內穩定性良好。

1.1.6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將黃連樣品于60℃烘干,粉碎,過三號篩,粉末取約0.1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鹽酸-甲醇(1∶100)95ml,置60℃恒溫水浴中加熱15min,取出,用超聲波清洗機超聲30min,取出,放置過濾,用鹽酸-甲醇(1∶100)定容,混勻,用0.2μm的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作樣品液。

1.1.7樣品測定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用外標法計算含量。

1.2黃連根莖總生物堿的含量測定

1.2.1儀器與試藥

儀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公司UV-1604型)。

試藥:乙醇、甲醇、氧化鋁等均為分析純。

1.2.2方法供試液制備及測定:黃連樣品低溫烘干,粉碎,過三號篩,樣品粉末置干燥器中備用。精密稱取黃連粉末約0.8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鹽酸甲醇(1∶100)適量加熱回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將提取液適當濃縮,轉移到50ml量瓶中,用鹽酸-甲醇(1∶100)少量洗滌容器,洗滌液并入提取液中,并加至刻度,照柱色譜法[2](《中國藥典》2000版Ⅰ部附錄32試驗),精密量取5ml,加于已處理好的氧化鋁柱(玻璃柱,內徑約9mm,中性氧化鋁5g,濕法裝柱,用30ml乙醇預洗)上,用乙醇25ml分次洗脫,收集洗脫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精密吸取2ml,置50ml量瓶中,加硫酸液(0.05mol/L)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2](附錄26),在345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C20H17NO4·HCl的吸收系數為728計算,即得:黃連中總生物堿的含量以鹽酸小檗堿計算,公式如下:

總生物堿百分含量(%)=A×50ml×50ml×50ml728×100×2ml×5ml×w×100%

2結果

2.1黃連根莖中的鹽酸小檗堿的含量變化結果見表4及圖1~2。

從表4和圖1可見,2年生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在8月底和9月中旬達到全年的最高峰,12月底其根莖中的鹽酸小檗堿含量是當年鹽酸小檗堿含量的第2個高峰值,在開花結實期的4月,黃連根莖中的小檗堿含量幾乎為全年最低,這是否與開花結實期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有關。

由表4和圖2可見,3年生黃連根莖中的有效成分鹽酸小檗堿的含量變化趨勢為6月底達到最高峰,在開花結實期的四月,黃連根莖中的小檗堿含量幾乎為全年最低,到5月中旬逐漸升高,其余各月鹽酸小檗堿的含量基本一致。

表4黃連根莖藥材不同時間有效成分鹽酸小檗堿含量變化規律(略)

圖1兩年生黃連不同時間的小檗堿含量(略)

圖23年生黃連不同時間的小檗堿含量(略)

由表4可見,4年生黃連和5年生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為所測各年份中含量最高,此兩年中的鹽酸小檗堿的含量尤以9~10月為最高,利用統計學進行回歸分析,4年生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與采收日期間呈二次回歸關系,擬合的方程式為:

Y=5.64+0.591X-0.029X2r=0.86

5年生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與采收日期也呈二次回歸關系,擬合的方程為:

Y=6.22+0.38X-0.017X2r=0.74

2.2黃連根莖中總生物堿的含量動態結果見圖3及表5。

圖3黃連根莖不同年份總生物堿的含量變化(略)

從表5和圖3可見,黃連不同年份根莖中的總生物堿含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0~11月含量最高,尤以5年生黃連為最高。在2~5年生黃連根莖中,以10~11月黃連根莖中的小檗堿含量達到最高值,其中尤以5年生黃連的鹽酸小檗堿含量為最高。這與黃連干物質積累也是在10月左右達到最高峰的情況近似。

3討論

鹽酸小檗堿和總生物堿是黃連生理活動的次生代謝產物[3],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黃連在生育后期其干物質和次生代謝產物的含量顯著增加。黃連生育后期的生理活動可能有利于黃連次生代謝產物的形成。

表5黃連根莖中總生物堿的含量動態(略)

從質量角度確定黃連采收的主要依據是黃連根莖中的鹽酸小檗堿和總生物堿的積累規律。研究結果表明:黃連的最佳采收期為9~11月的5年生為最高,建議作為最佳采收期,這與傳統習慣的采收期相吻合。說明幾百年來石柱縣黃連產區形成的黃連采收期能夠保證黃連的質量,具有科學依據。

有關黃連根莖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研究較多[3,4],各家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這可能與取樣和不同的生態地理環境有關。對黃連總生物堿的含量動態研究鮮有報道,我們認為,對黃連根莖中有效成分的積累規律研究應與總生物堿相結合來作為黃連藥材的質量指標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孔文彥,黃正方.實用黃連栽培技術[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3.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附錄32,附錄26.

[3]彭強,劉汗蘭,周大衛.黃連不同生長期小檗堿含量的變化[J].中藥材,1989,2(3):7.

[4]吳春紅,謝穎.RP-HPLC法測定黃連中小檗堿含量的研究[J].華西醫學,2006,21(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