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診藥學服務論文

時間:2022-11-07 04:10:49

導語:醫院門診藥學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門診藥學服務論文

1門診輸液病人藥學服務需求調查

門診輸液病人對藥學服務有一定的需求,但藥學服務的名詞并未在病人和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中得到普遍接受。根據其概念,對病人的調查涉及對藥物知識需求的,均視為藥學服務需求。陳丹丹等[3]對100例靜脈輸液病人進行調查,90%的病人希望了解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彭科[4]對298例門診輸液患兒家長進行調查,90%的家長希望了解藥物相關知識;發熱病人家屬對發熱的健康教育指導有強烈的需求。李善臻[5]對145例發熱病人家屬進行調查,135名家屬強烈需要了解退熱藥物的選擇,116名家屬強烈需要了解退熱藥物的使用方法。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目前臨床上普遍存在給兒童濫用抗生素藥物的現象,致使兒童對多種廣譜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非常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6]。藥師對病人的調查中,付強等[7]對9260例病人藥學服務的回顧性調查顯示,前來咨詢的藥品中涉及心血管藥占33%,其次是抗生素。藥學服務既包含用藥過程的常識,更關注病人對這一常識了解之后的用藥心理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用藥行為方式的改變。

2藥學服務的現狀

目前,開展藥學服務主要是醫院的藥師,藥學服務工作內容包括:處方點評、藥師參與查房、藥物信息服務、用藥咨詢、藥品不良反應收集、檢測血藥濃度、設計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藥物利用研究、為典型病例建立藥歷[8-10]。蘇瓊華等[11]認為,在強調藥學服務的同時不應該忽視社會因素、生活因素和病人的心理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藥學服務不應僅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技術型的服務,還應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藥學服務。護士開展的藥學服務方面,容桂榮等[12]在門診輸液室開展多種形式的藥學服務,如打印藥品說明書、藥學咨詢、辦置板報,并把藥品價格、藥品說明書等藥學服務相關資料存儲到計算機中,病人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擊或通過護士幫助點擊所需了解的藥學知識。李珂佳等[13]認為,臨床藥師需要與醫生、護士合作,利用專業知識,共同為病人提供最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以保證藥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經濟。在門診輸液室要同時為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系統的藥學服務相關知識教育,以上的形式均有一定的不足,而醫院視屏是一種較理想的藥學服務形式。

3醫院視屏在門診輸液病人藥學服務中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盡管現有的報道對藥學服務場所多顯示在醫院的門診藥房,主要是因為開展藥學服務的人員是醫院的藥師,但容桂榮等[14]認為,門診輸液室也是開展藥學服務的理想場所。輸液室每天輸液200人次~400人次,等候輸液時間10min~30min,輸液時間30min~120min,適合開展藥學服務。由于門診輸液室病人多、工作量大,護士相對不足,每天都在不停地配藥、打針、換藥水、拔針,難以對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專門的一對一的藥學服務,而集體藥學服務可減輕護士的負擔,提高工作效率。藥學服務是門診輸液室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彭科[4]認為,患兒就診時一般易吵鬧、不合作,家長心情焦慮、緊張,擔心護士不能一針穿刺成功,同時又急迫想解除患兒的病痛,不斷催促護士盡快進行輸液治療,家長無心聽清楚護士的宣教內容,所以患兒家長不希望在治療操作時進行健康教育,輸液治療前或輸液過程中患兒情緒較穩定時進行健康教育能接受,但希望時間不要過長。門診輸液室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開展藥學服務時適合應用分眾傳播。分眾傳播的特點[15]:分眾傳播的人群相對穩定,具有相對明確的目標受眾;傳播時段相對集中,針對性強;以受眾需求為中心,注重專業化、細分化的信息提供;注重核心信息的提供,經濟上比較節約。醫院視屏是利用分眾傳媒進行醫院健康教育的一種新的健康傳播形式,是將藥學服務內容制作成電視節目,存儲到計算機中,在輸液室設置液晶視屏,通過局域網技術將各視屏終端鏈接到計算機上,由服務器通過交換機控制不同液晶視屏節目的播出,它將局域網技術和單機播放技術兩種技術結合起來。藥學服務的內容是大多數病人及其家屬共同關心的問題,如兒童發熱用藥常識、抗生素應用常識、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常識、不同劑型藥物用法指導等。根據病人及其家屬的需要,可隨時更新、補充藥學服務內容。這些電視節目把畫面、鏡頭切換、聲音、音樂、文字等要素有機組合起來,共同構成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片。這樣可以吸引病人及其家屬的注意力,使他們有興趣接受藥學服務教育,從而獲得藥學相關知識,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用藥行為和生活方式,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利用醫院視屏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分別播放藥學相關知識30min~60min,其他時間可收放電視節目。

藥學服務是臨床藥學的發展方向,門診輸液室護士應把藥學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職責,將有利于護士轉變服務理念,加強藥學專業知識學習、培訓,并實行醫、藥、護三者聯合,共同為病人實施更好的藥學服務,確保病人用藥安全。

作者:溫宇鳳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