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服務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04 03:15:52

導語:臨床藥學服務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藥學服務教學研究

[摘要]目的:依據藥師工作崗位的需求,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系統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優化給藥方案與實施,協助醫師、患者選擇藥品,促進合理用藥。方法:通過調研、文獻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藥師工作內容及知識需求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并對現行的課程設置提出教學的改革。結果與結論:藥學專業教育應有系統、規范的臨床醫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參與臨床藥學服務實踐,以臨床思維、良好的溝通技巧服務公眾。

[關鍵詞]醫藥分開;臨床藥學服務;課程改革

醫師的多點執業、自由執業、醫藥分家、藥品零加成、兩票制引發醫院處方外流,催生了醫院藥房托管的經營管理模式,逼使藥品從業人員正在向提供臨床藥學服務方向轉型;但因醫、藥專業知識結構的不完整,無法幫助患者在面對品類多樣,劑型多種的藥品做出滿意的選擇,尤其對慢性疾病患者的指導用藥及后續用藥咨詢時突顯的專業技術服務已難于滿足公眾的實際需求。分析當前教學存在不足,探導新的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順應未來的藥學服務模式。

1傳統藥學教育存在不足

傳統藥學教育側重于理論知識研究,專業主干課程主要是以化學為主線的關于藥品研發、生產與檢驗,關注的是藥品生產質量與產品服務,如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對藥理學學習僅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層面上,缺乏臨床思維與技能,無法與臨床醫師、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推薦藥品和指導用藥,難于信任以“患者為中心”全程化的藥學技術服務。不懂門診常見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結核,消化系統疾病中胃炎、胃腸炎、肝炎,心腦血管疾病中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并發癥、實驗室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預防與治療,看不懂實險室和特殊檢查報告單以及醫療文書內容[1]。

2基于工作崗位內容要求探導藥學教育的課程改革

2.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的工作模式已從傳統的“藥品保障型”向“藥學服務技術型”轉變,醫療行為從醫病到醫人、從個體到群體的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注重藥物與人的關系[1]。“醫藥分家”、“零加成”、“兩票制”帶來處方的外流,如何幫助學生清醒認識正視自身不足,如何熟知臨床專科常見疾病發病機理、治療流程及要點,在醫師作出診斷同時,藥師能“開方”,為達到個體化臨床治療效果,思考首選藥品是什么、怎么用、什么時候用、用藥風險評估等是當前藥學專業教師與學生共同面臨的神圣使命與職責[2]。2.2啟動新的課程設置。調整專業核心課程減少傳統藥學專業主干課的教學學時,增加臨床專科的基礎知識及實踐技能學習。處方的審核,用藥的評估、用藥咨詢、用藥的干預及療效的追蹤,參與查房、參加疑難病案討論,優化臨床治療方案與實施是當前藥師崗位工作的主要內容[3]。醫師的專長是對疾病的診治開方,對結構復雜、品類多樣、劑型多種和質量要求嚴格的藥品難以全面掌握,常在開方時出現:用藥與臨床診斷不符、有害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重復用藥、給藥途徑與病情輕重不適宜、給藥的時間及間隔不正確、用藥對象不適宜等。增設臨床醫學基礎知識、臨床藥物治療學、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臨床藥理學、藥物不良反應與藥物警戒、診斷學、循證藥學、藥學倫理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藥物和人的關系、給藥方式以及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力求滿足藥患彼此間應有的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的服務。2.3臨床實踐性教學。除按教學計劃規定學生實習時間外,對在校學習專業理論課的學生還應同步組織到醫院藥房、住院專科病房見習,選擇固定的1~2個的臨床專科病房或就某一類藥物如抗菌藥物的專項點評、圍手術期藥物的使用監測,由臨床專科醫生、臨床藥師實施帶教指導,參與日常藥物治療實踐,熟悉臨床崗位工作[4,5]。醫院藥房見習可以培養學生對處方進行形式審核、用藥適宜性審核,調配核對處方與發藥能力,學習處方點評要點,熟知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掌握特殊藥品、高危藥品、貴重藥品、有貯存要求藥品的管理與使用,學會使用行業的服務語言與溝通技巧解答、指導患者用藥,提供用藥咨詢的服務[6]。住院專科病房見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多層次的臨床藥學服務,熟悉臨床常見疾病或慢性病的診療流程、臨床的癥狀、實驗檢查,依據患者病情和檢體診斷商討、調整治療方案與實施,給予用藥建議和用藥指導;較熟練閱讀醫療文書,學會藥歷的書寫,參與對危重患者急救,病例討論及對重點患者用藥監護[1,5]。2.4采用多途徑教學方式及加強實踐技能和綜合知識應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學習軟件,選取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PBL)或病例為中心教學法(CBL)、小組討論(SGD)教學法及藥物整合(Med-Rec)模擬教學法[7],通過學院的模擬藥房、模擬連鎖藥店,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邀請臨床專業的醫師、臨床藥理師線上或線下方式授課。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準備典型病案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臨床訪問、對典型病例藥物治療分組討論、解答,包括臨床癥狀、檢查、臨床診斷、診療路徑重點與難點,選擇藥物的依據、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藥物相互作用及藥物過量等制作成PPT。每組選代表發言,其他小組進行修正或補充完善。教師作出點評后整理、歸納匯編再發回給學生共享學習[4]。如審核處方教學:由授課教師簡介患者病情,布置存在有形式性和用藥適宜性審核錯誤的處方,讓學生分組(5人/組)完成處方綜合審核的任務,解答路徑包括【處方審核】是否合格,【原因】分析原因,【處方分析】對使用的藥品進行分析點評。學生通過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多渠道學習方法,訓練學生崗位工作綜合技能與解決問題能力。

3結論

注重學科的交叉,熟悉醫學基礎理論以及精通藥學知識的實踐性教學是當前推行的深化藥學服務的核心內容[8]。依據循證醫學、循證藥學以臨床思維指導臨床用藥,關注患者的情緒與心理需求是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

作者:陳育煌 祁銀德 余巧 單位: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