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在病區的藥學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1-03 04:16:25

導語:藥師在病區的藥學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師在病區的藥學實踐與思考

1臨床藥師的藥學實踐

1.1參與查房、審核醫囑

臨床藥師參與呼吸科晨交接班,通過護士與值班醫師的匯報,了解新入院患兒的病情以及危重或特殊患兒的病情變化;跟隨醫生參加查房,了解患兒的疾病情況,對查房過程中醫生提出的與用藥有關的問題進行解答。臨床藥師查房的重點內容為:藥物的治療效果以及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盡可能地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間接地減少醫患矛盾[2]。審核醫囑中藥物應用是否合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用法用量、使用療程、藥物間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重復用藥等情況。臨床藥師與醫師一同查房,參與制定給藥方案,并對用藥方案的調整提出建議。當醫囑出現變更時,審核新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及是否在病程記錄中有說明。積極參與病例討論與會診。我院目前臨床藥師會診主要是為抗菌藥物的使用提供參考意見,如長期使用抗菌藥(超過1個月)療效不佳時抗菌藥物的選擇,特殊使用級別的抗菌藥物在臨床的使用等。臨床實例:患兒,男,10歲,診斷為支氣管肺炎。臨床使用紅霉素靜脈滴注抗炎,氨茶堿口服平喘,鹽酸氨溴索口服祛痰。查房時患兒家長反映其異常興奮,晚上無法入睡。臨床藥師分析:紅霉素為肝藥酶抑制劑,可抑制氨茶堿的代謝,使其血藥濃度升高;而鹽酸氨溴索也可延長氨茶堿的半衰期從而延長其在體內的滯留時間[3]。因此,臨床藥師建議將祛痰藥鹽酸氨溴索改為吉諾通(標準桃金娘油)膠囊,而將紅霉素改為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抑制氨茶堿代謝的作用較弱。臨床醫師采納了臨床藥師的意見,避免了三種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不良反應。此后,患兒家長反映,患兒無喘息,興奮、煩躁癥狀較前緩解。

1.2血藥濃度及不良反應監測

臨床藥師應對體內個體差異大、毒副作用表現與疾病本身的癥狀相似、治療窗窄、相互作用較多的藥物做好血藥濃度監測工作,并根據血藥濃度監測結果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合理調整用藥方案。如氨茶堿和萬古霉素是兒童呼吸科常用的藥物,我們對其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并根據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實時調整劑量。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是藥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有些醫生和護士對藥物不良反應缺乏認識,認為上報藥物不良反應會引起醫療糾紛。臨床藥師應主動與醫生、護士溝通,協助臨床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并及時上報。

1.3重點病人的用藥監護,撰寫藥歷

對病程長、用藥復雜、療效欠佳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患兒以及對肝、腎和其他重要器官受損甚至功能不全的患兒進行全程用藥監護,并對用藥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建立重點患兒的藥歷,并對其住院期間藥物的治療情況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1.5用藥咨詢與教育

臨床藥師應為臨床提供藥品特別是新藥的使用信息、國內外藥物研究的動態,為臨床藥物選擇提供參考,為臨床醫生、護士、患兒及家屬提供用藥咨詢服務,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如提供新藥百咳寧顆粒的信息,在治療類百日咳綜合征的病例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臨床藥師直接與護士溝通交流,加強了病房高危藥品、冷藏藥品、急救藥品等儲藏與管理。臨床藥師為臨床研究生、進修醫生以及住院醫生及護理人員提供專題藥學講座。如結合全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工作的抗生素專題講座、結合美國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評審的高危藥品知識講座等,提高了病房年輕醫生、護士對合理用藥的認識及藥品安全意識。臨床藥師根據呼吸科患兒的用藥特點進行用藥教育,包括正確的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用藥中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慢性病患兒)、自備藥品的管理等,解除患兒及家長的用藥顧慮,提高患兒的用藥依從性,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如哮喘患兒不同吸入劑的正確使用、哮喘藥物的劑量調整、藥物的服用時間等。告之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患兒家長霧化后要清潔口腔和面部,以預防口腔真菌感染,而且要堅持用藥,以保證療效;哮喘多在夜間或凌晨發作,而哮喘患兒在凌晨0~2點對乙酰膽堿和組胺最敏感,因此哮喘治療藥物的最佳達峰時間在凌晨,故平喘藥應在睡前使用等。

2對今后臨床藥學工作的思考

2.1加強臨床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臨床參與能力

呼吸病區的臨床藥師不僅要熟悉兒科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膿胸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以及相關的指南,還要熟悉相關的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它們在診斷中的意義,此外感染是呼吸科常見的疾病,應掌握微生物的流行病學及耐藥性的變遷,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藥物治療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決策,提出針對性的、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

2.2對患兒及家長的用藥指導,是臨床藥師切入臨床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前通常由護士對患兒家長進行用藥指導,由于護理人員缺乏藥學專業知識,往往不能全面、有效地進行用藥指導。通過臨床藥師深入臨床,與病人面對面的交流,能全面了解患兒的用藥情況,并根據患兒的具體特點給予全面的用藥指導,對患兒安全、合理、有效用藥能起到更為專業的指導作用。如伏立康唑片劑應在餐后或餐前至少1小時服用,因為與高脂肪餐同時服用時,伏立康唑的血藥峰濃度和給藥間期的藥時曲線下面積分別減少34%和24%[4],而護士在分發藥品時未能交待空腹服用的注意事項,因此可能影響藥物的療效。

2.3堅持藥學知識講座

一方面住院醫師、進修醫師以及臨床研究生的藥學知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通過授課、醫生的提問,使藥師自身的藥學知識得到提高。

2.4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通過收集、整理、上報、分析和處理藥物不良反應,有利于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可提高藥物治療水平,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衛生資源[5]。

2.5共同管理病區藥品

臨床藥師與護士共同管理藥品,使藥品管理更規范,確保患兒的用藥安全,并起到臨床醫護人員與藥師(藥房藥師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藥師)間的橋梁作用。

本文作者:楊彤何艷玲和凡工作單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