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行病學教學的初探
時間:2022-01-03 04:24:42
導語:藥物流行病學教學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一主三學”教學模式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全面便捷的導學、助學和促學[3](圖1)。“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綜合性學習理論和教育信息技術理論。“一主”是學生自主學習,包括主動自學、小組互學和選擇助學三個層次,分別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學”是在自主學習基礎上教師的導學、助學好促學支持服務。在“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導學”、“助學”和“促學”是教師提供的支持服務,它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而展開,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和教學各個環節。“導學”是基礎,它對學生自主學習具有引導性;“助學”是關鍵,學生對助學各項支持服務具有選擇性;“促學”是保證,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只有“一主”和“三學”相互結合,互動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為目標導學——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評價促學五個環節。藥物流行病學教學模式在實施“一主三學”過程中,將從臨床藥學專業定位、藥物流行病學自身特點和臨床藥學專業藥物流行病學教學模式三方面細化、深化、活化每一個操作程序。.
2.臨床藥學專業的正確定位
臨床藥學研究重點是藥物合理應用,即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地使用藥物;但臨床工作中常是針對具體問題權衡利弊、尋求最佳平衡點[4]。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將來需針對臨床藥物應用展開廣泛的研究,通過臨床藥物應用實踐,促進合理用藥;因此,臨床藥學是技術性很強的創新性活動。這一部分的“一主三學”以目標導學和評價促學為主,主動自學、小組互學和選擇助學為輔。臨床藥學從臨床的角度出發,以患者和藥物使用環節為關注對象,促進藥物的合理使用[5]。但藥物使用受眾多因素影響,所以臨床藥學必須科學嚴謹的分析鑒別藥學與臨床醫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將其充分利用。在具體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中,也需要在思路、方法及結果解釋上運用藥物流行病學對藥學與臨床醫學的經驗進行客觀嚴謹地吸取。
3.充分理解藥物流行病學的學科特點
流行病學是病因研究的一門工具學科,著眼于醫學、藥學科學研究的全面設計,在介紹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側重傳達一種思維模式和研究思路。藥物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的一個分支,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臨床藥學都是藥物流行病學創建的學科基礎。臨床醫學和臨床藥學的工作從合理用藥的角度,將研究對象確定為用藥人群時,便自然進入了藥物流行病學領域。目前,藥物不良事件/不良反應日益受到關注,藥物流行病學的作用也逐漸被重視[6]。藥物流行病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與傳統流行病學的相似,但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藥物流行病學需要調查、研究、評估人群中藥物使用的源頭、分布、利用和效果,其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有其特殊性;藥物使用涉及到人的思維方式和選擇因素,藥物使用后療效受用藥劑量、用藥次數、用藥依從性、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影響,其結果分析有其復雜性。因此,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需要把握藥物流行病學的學科特點,加強主動自學、小組互學和選擇助學操作環節,著重掌握藥物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理解藥物流行病學在新藥臨床試驗、檢測藥物不良反應或非預期作用、參與國家基本藥物的遴選、調查藥物利用情況、參與藥物經濟學研究、評價生命質量中的具體應用。
4.臨床藥學專業藥物流行病學“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思考
4.1學生能力的培養
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其能否成為合格的臨床藥師主要取決于是否學會終身學習,在校期間的一次性教育觀念已難以適應醫藥信息量劇增的現實,因此,主動自學、小組互學和選擇助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至關重要。臨床藥學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賴于其對專業課程興趣的提升,因此,藥物流行病學的“導學”的作用不可忽視。目標導學的授課內容需要與專業結合,授課案例、習題均應貼近臨床具體問題;在臨床藥物治療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藥物流行病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這將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授課內容和授課案例的合理安排,學生可以自己重復或揭示臨床藥學某些專業領域的規律;通過臨床藥學科研實例的剖析,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藥物流行病學在設計實驗、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授課內容都是藥物流行病學主動自學、小組互學和選擇助學過程的靈活運用,加之教師的評價促學,可以進一步促進專業興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
4.2教師能力的提升
藥物流行病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的基礎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綜合能力,即提高目標導學和評價促學的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是臨床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提和基礎,藥物流行病學的授課教師需要有扎實的藥物流行病學基礎及豐富的數據處理經驗,并且需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體系,重視開展真實世界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和科研水平,同時需要加強對藥物流行病學相關領域如醫學統計學、循證醫學、臨床藥物評價、科研方法等各個方面的認識,從宏觀角度培養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7-10]。
4.3實踐教學的實施
藥物流行病學的實踐教學是鞏固和強化理論課內容,培養和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臨床藥學問題的能力。目前國內的流行病學實踐多以課后習題課和統計軟件上機操作為主,尚未見藥物流行病學的實踐教學,我們結合流行病學實踐,傾向于藥物流行病學實踐采用統計軟件上機操作、網絡操作及藥物流行病學案例分析的形式開展。“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得以充分地體現。藥物流行病學的實踐教學、網絡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通過目標導學,創建藥物流行病學案例情景,將藥物流行病學理論與臨床藥學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自覺進入主動自學狀態,以小組互學展示相應的學習成果和經驗,展開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藥物流行病學的SPSS和SAS等統計軟件上機操作和案例分析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是必不可少的,但軟件分析無法對方法學適應性作出判斷,分析方法選擇的正確與否依賴于使用者對藥物流行病學資料的了解程度和對統計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此時自由選擇助學方式,參考教師支持服務和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解決相應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藥物流行病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學結束環節由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總結評價,鞏固強化學習成果,既可以調控“教”與“學”的過程,避免實踐教學放任自流、失去控制,也可以激發學生使用新方法的積極性,降低遺忘率,提高其應對臨床藥學數據的分析能力,有利于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
5.小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臨床藥學作為一門新興的醫學和藥學橋梁學科,教學體系正在不斷完善;藥物流行病學作為促進臨床藥學發展和臨床合理用藥的應用學科,其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廣闊。“一主三學”的藥物流行病學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正確的定位臨床藥學專業、認清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藥物流行病學的教學效果。
本文作者:宮建潘雯畢開順楊靜玉郭鳳趙明沂楊澤禮工作單位:沈陽藥科大學
- 上一篇:藥師在病區的藥學實踐與思考
- 下一篇:工業園組織活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