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分析

時間:2022-10-13 04:05:27

導語:高職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分析

摘要:國際化發展已成為高職教育的內在需求和發展趨勢,有助于提升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已經初步建立,今后將進一步強化國際化辦學理念、開拓國際化招生渠道、積極創新國際化教學模式,打造一流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

關鍵詞:高職;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

2014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委聯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要建設開放型的職教體系,舉辦高水平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可以說,國際化發展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和必然趨勢。我校藥學專業成立十余年間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作為國家級示范專業、天津市級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團隊主編3部高職藥學專業教材并入選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建成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成功舉辦了3屆藥學專業國家級骨干師資培訓班,為國際化教學標準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建設高職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的意義

1.1滿足“一帶一路”倡議對醫藥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我國自2014年以來在醫藥領域的海外投資交易呈大幅增長態勢,“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制藥企業積極開拓海外醫藥行業市場的投資機會,一方面,國內企業希望將海外優質醫療資源及業務模式引進國內,加速國內醫療健康業務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將收購標的作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平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在建設開放型職業教育體系一節中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2016年,《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指出“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1]。因此,從宏觀環境來看,加強藥學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勢在必行。1.2滿足現代藥學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發展需求。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醫藥工業體系和醫藥流通網絡,成為世界制藥強國。據中國社科院的2012年《中國藥品市場報告》顯示,2005—2010年期間,中國藥品市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20%,2012年市場規模更是達到9261億元。2013—2020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以年均12%的速度繼續高速擴容,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因此,市場對醫藥人才的需求數量大、層次高,結構呈多樣化。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的制定,必將推動藥學專業高職教育“走出去”和“請進來”,高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動使高技能勞動力的國際遷移成為常態,將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一大批知識、素質、技能協調發展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同時,擴大藥學專業高職教育的規模和渠道,為藥學專業高職教育探索開放式的教育模式。1.3滿足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國際化人才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國際化,建設一支具有全球化意識、了解本專業國際發展態勢、掌握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熟練運用國際通用語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教師隊伍已成為當前高職國際化迫在眉睫的任務和長久使命。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教育的國際化將國外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課程開發和教學標準等一系列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擴大高職教師的國際化視野,了解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從而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1.4發達國家更加注重國際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更加具備職業教育的全球化思想,其主要目的是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培養出更具優勢的綜合型人才,一方面通過國際化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接觸多元文化,開闊視野,同時通過長、短期的留學生項目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和學習。據《中國海歸發展報告》國際人才藍皮書顯示,“海歸”群體具備明顯相對優勢,主要表現為國際語言能力、國際化視野、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適應力等方面。1.5發展中國家對我國藥學服務人才的迫切需求。2017年1月18日,在世界衛生組織誕生70周年之際會見陳馮富珍總干事,共同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關于“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等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國醫藥學作為中國的寶貴財富呈現在世界的舞臺。中國藥學服務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內容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開展藥學服務技術援助,主要是培訓當地醫藥人員,傳授先進的藥學服務知識;第二類,直接面向普通需要救治的民眾,建立專門的疾病診療中心和臨床藥站,來彌補當地藥學人員不足的狀況;第三類,參與特定的救災和疫情防御項目,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對西非埃博拉的治療援助。

2我校藥學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建設的路徑

2.1課程標準的創立。開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兼容多元文化體系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層面上更準確地借鑒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發達國家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入發達國家醫藥行業的人才培養要求,積極推進國際化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對接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國家間文化交流、國際認證職業資格證書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視野,熟悉和掌握國際化藥學服務特征,了解國際慣例,同時具有較強國際語言能力的國際化課程標準。2.1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建設。借鑒發達國家高等院校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結合本國國情,在本專業中有計劃地推進專業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推進專業課程的國際化。將本專業藥物服務的特點與國際需求交融,進一步夯實所需基礎專業知識,變革原有的基礎課(包括專業基礎課),滿足新形勢下藥學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根據醫藥行業的發展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重組,使其在體現行業所需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以及又能貼近行業進展和動態之外,又具有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使課程設置既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又有利于知識、能力、素質的協同發展,通過教與學的結合,使學生掌握國際先進的醫藥行業技術,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良好規范的職業習慣。本專業國際化標準建立后,可實現核心課程英文教學門數達到本專業課程的50%左右,逐步過渡到全英語教學。其中,分子生物學課程引入美國執教教師進課堂進行雙語教學,把最新科學成果盡可能融入、滲透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全面的可能性。2.3國際化教材建設與選用。部分課程選用國外原版教材,沒有原版教材,英文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材引進必須具有前沿性,國際上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應在選用教材中有反映,在授課教師有一個高起點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2.4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建設了一支具有全球化視野和意識、掌握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熟練運用國際語言的“雙師型”國際化教師隊伍。通過不斷地為教師提供各種國際交流與實踐的機會,幫助其在教學、研究、服務、管理等方面不斷提高,從而最終提高辦學質量。2.5推進教學國際化管理,搭建科學評價體系。制定符合國際醫藥行業發展的教學管理新制度,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推進學生多元文化和醫藥行業雙實踐活動,以科研的精神和課題的形式推動教學管理工作。最終培養出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夠良好踐行“四個服務”的新一代國際化學生。

3問題與展望

3.1合作模式較為單一目前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引入項目后單獨組織教學的形式,基本上是原封不動地將境外職業項目和證書的課程搬過來,單獨開班教學。此舉雖然能夠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體系不同,借鑒難度也較大。3.2缺乏有效溝通合作的國際化實踐項目目前的國際合作項目大多是依靠人際關系引入,還有一些是通過參加國際教育展第三方或者境外方主動聯系而成。所以大多數對接的境外合作方往往是綜合性大學或其他第三方機構,而不一定是高等職業院校。

參考文獻:

[1]李梓萁.“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教育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J].職業,2019(4):22-23.

作者:馬菁菁 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