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輪歇種植模式問題論文
時間:2022-08-10 10:35:00
導語:砂仁輪歇種植模式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砂仁;,,輪歇種植;,,休閑期;,,土地管理;,,病蟲害防治
摘要:從輪歇種植、輪歇地管理、輪歇種植與病蟲害防治的關系等方面,對砂仁開展輪歇種植模式中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今后砂仁的輪歇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砂仁;輪歇種植;休閑期;土地管理;病蟲害防治
陽春砂(AmomumvillosumLour.)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林中蔭濕處,分布于廣東、云南、廣西、福建等省(區),多為栽培。目前西雙版納在天然林下種植陽春砂仁,其生態后果已引起了生態學家的廣泛關注[1,2]。筆者認為陽春砂仁輪歇種植有其理論基礎及生態學意義[3],一些學者也認為輪歇種植是協調保護與發展的較好方法[4~6]。有關砂仁輪歇種植的關鍵技術及應注意的問題目前尚未見報道。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以期對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能對整個砂仁輪歇種植周期有所幫助。
1改變砂仁栽培模式的必要性
據報道,目前國內砂仁種植模式主要有:熱帶雨林+砂仁、雜木次生林+砂仁、杉木+砂仁、橡膠+砂仁、芭蕉+砂仁、竹林+砂仁、純砂仁等種植模式[7]。陽春砂仁自20世紀60年代初引入西雙版納熱帶濕性季節性雨林中栽培以來,發展速度很快,至今種植面積達7333ha,產量可能超過全國總產量的70%。近年發現砂仁種植對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群落結構和生產力等有明顯影響[8,9],主要表現為:物種流失、群落結構變得簡單以及環境惡化。其次,在竹林、雜木林次生林、芭蕉、橡膠林下,甚至非林地情況下也可獲得穩產高產,說明熱帶雨林環境并非是種植砂仁的必要和唯一條件。為保護我國原本面積不大且又十分珍貴的熱帶雨林資源,從砂仁的可持續生產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長遠利益來考慮,改變傳統的砂仁栽培模式十分必要。
2軟歇種植
在1950年以前,居住在西雙版納半山區和山區的少數民族,如拉祜族、基諾族、瑤族等民族則以輪歇農業作為主要的生計方式,只有少數哈尼族和布朗族種植水稻。直到20世紀80年代,輪歇農業面積還比灌溉農業的面積大。雖然輪歇耕作沒有被政府禁止,但是它仍然還是在逐漸衰退。輪歇耕作的衰退主要是逐漸把輪歇地改為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傳統的輪歇農業是刀耕火種,通常把樹木砍倒燒光后,簡單地將土地鋤犁后就用于種植旱谷、玉米等,森林的演替與砍燒是熱帶山地進行輪歇農業生產最基本的“天然投入”[10]。輪歇農業中耕作期和休閑期差異較大。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加,導致土地的休閑期較短,常常是土壤肥力還未恢復就種植,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耕作常導致產量越來越低和土壤肥力日益降低的惡性循環。根據陽春砂仁種植七八年后產量開始下降這一生物學特性,可開展砂仁輪歇種植即每家每戶放棄一部分砂仁地(拔除砂仁,退耕還林,讓其恢復自然肥力),加強另一部分陽春砂仁地的管理;經過七,八年的種植后,又輪換交替種植。這樣,砂仁始終保持在高產期。根據砂仁的生長特性,休閑期保持在8~9年,是充分用地與積極養地、高產高效益相結合的輪作制方式。鑒于目前西雙版納陽春砂連種時間長、葉枯病嚴重、植株普遍衰老退化的現象,第1輪可適當縮短休閑期,第2輪后保持在8~9年的休閑期。
3種苗繁育
輪歇種植中,在進入下一輪耕作時要對砂仁進行清除,砂仁從種植到產出約有3年時間,為確保輪換交替種植時不影響當年收入,可在休閑期第7年左右,開始育苗繁殖,種苗繁育可以農戶自行育苗,也可建立種苗繁育基地,生產培育優質種苗提供市場。種子繁殖選豐產、成熟度高且較為一致、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鮮果。隨采及時播種,種子發芽快,萌發率高,早成苗,次年5~6月即可移苗定植;春播宜在驚蟄至清明前后播種,春播發芽率低。分株繁殖選生長健壯、開花結果多的植株,割取帶有1~2條新萌發的匍匐莖,具5~10片葉,基部尚未膨大成球狀莖的壯實幼苗。分出的新植株可適當剪去部分葉片和長根。或采取“以苗育苗”的方法,即從大田割取種苗,先在水肥條件好的苗圃地培育,加強肥水管理,一年后每年從苗圃割取種苗供大田定植,或直接從大田選取優質純正的苗定植。
4輪歇地管理
輪歇種植地拔除陽春砂后,林下空闊地增加,通風、光照等條件都得到改善,植物有更多的定居生長空間,幼苗生物量增加顯著,林下植被恢復迅速,特別是一些生長迅速的草本植物和一些蕨類植物更易在林下生長。草本植物緊貼地面,對雨滴的緩沖能力強,有效降低了雨滴對地表的擊濺力。根據植物群落草本→灌木→喬木的演替規律,草本植物往往起到先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阻止陡坡上砂仁拔除后的水土流失起很大作用;拔除砂仁后,讓苗木自然生長(砂仁長出后清除,也不種植其它經濟作物),自然恢復土壤營養元素含量和改善土壤結構,退耕還林。應用較長的休閑期和采用良好的管理措施,土地可以種植較長時期而不發生嚴重退化。當休閑期結束,輪換交替種植時,要清除林下的小樹、灌木層植物和草本植物,保存上層部分喬木作為遮蔭,蔭蔽度保持在60%左右。
5輪歇種植與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西雙版納種植砂仁的山區、半山區,出現一種嚴重的葉病,導致大量砂仁葉片枯黃,植株枯死[11]。由于此病危害加上栽培管理不良,故砂仁產量一直較低,一些鄉鎮農戶因葉枯病嚴重發生而大面積砍伐植株或放棄管理,使砂仁處于荒蕪狀態,一些山區民族因陽春砂仁減產而出現返貧的現象。西雙版納的陽春砂仁一般都種植在熱帶濕性季節性雨林和次生林下,群落高度在20~45m,郁閉度在55%~70%,砂仁一經種下,就可連續采收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施肥、不噴藥,砂仁有多少就收多少,長期的“人種天管”,使砂仁生長處于野生或半野生狀態。由于砂仁葉枯病是一種新近描述的導致植株枯萎和大量減產的嚴重病害。據報道,病菌在田間病殘體上可存活16個月以上,且病枯葉經久不爛,周年都有足量菌源存在[12],因此給防治工作帶來困難。砂仁輪歇種植是堅持貫徹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環保方針及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的體現。據報道,同一種作物連續種植,其產量和品質出現下降的現象稱為連作障礙。連作障礙具有作物特異性,運用輪作可以減輕或消除[13]。輪作可避免土壤某種養分過度消耗而造成養分失衡,也可調整土壤微生物種類和群落間的關系,從而減輕連作產生的病蟲害,因此輪作是農業中應用廣泛的生產措施[14]。砂仁輪歇種植的1個周期至少9年,休閑期可使土壤養分、理化性狀諸因素趨于協調合理,為砂仁高產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彭建明,張麗霞,馬潔,等.西雙版納引種栽培陽春砂仁的研究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2):97.
[2]馮志立,甘建民,鄭征,等.西雙版納陽春砂仁栽培的兩種模式的比較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2005,29(1):137.
[3]彭建明,張麗霞.西雙版納陽春砂輪歇種植的理論依據及生態學意義[J].中草藥,2006,37(7):1109.
[4]彭建明,馬潔,彭朝忠.陽春砂在西雙版納的栽培模式及可持續生產建議[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4):364.
[5]高雷,劉宏茂,崔景云,等.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砂仁種植的可持續性分析[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3):262.
[6]高雷,劉宏茂.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下砂仁拔除后的生態恢復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2003,27(3):366.
[7]張友彬,施濟普.西雙版納砂仁種植模式探討[J].熱帶農業科技,2005,28(3):14.
[8]馮志立,甘建民,鄭征,等.西雙版納熱帶濕性季節雨林和次生林林下砂仁種植的比較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8):1318.
[9]鄭征,馮志立,甘建民.西雙版納熱帶季節雨林下種植砂仁干擾對雨林凈初級生產力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3,27(1):103.
[10]劉怡濤,龍春林.拉祜族食療花卉的研究[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5,14(4):49.
[11]李加智.西雙版納砂仁葉枯病病原觀察[J].云南熱作科技,2002,25(1):16.
[12]賴傳雅.陽春砂仁葉枯病病原及寄主范圍研究[J].廣西農業大學學報,1993,12(1):49.
[13]馬匯泉,鄭桂萍,趙九洲,等.大豆連作障礙及產生機理[J].土壤,1997,1:46.
[14]趙楊景,王玉萍,楊峻山,等,西洋參與紫蘇、薏苡輪作效應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12.
- 上一篇:獨家原創:談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英語高年級
- 下一篇:中醫推拿治療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