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雪片治療高熱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1 04:42:00
導語:新雪片治療高熱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新雪片治療外感高熱癥的臨床療效,并與常用西藥對比。方法選取80例外感高熱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分別給予新雪片和日夜百服寧及常規補液治療,觀察用藥后體溫及臨床癥狀體征變化。結果治療組40例,痊愈30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40例,痊愈25例,顯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0%。兩組間療效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對照組開始退熱時間(2.175±1.599)h較治療組(3.313±1.578)h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首次降至正常時間兩組無顯著差異,治療組(7.253±3.265)h,對照組(6.456±3.369)h。完全降至正常時間治療組(27.849±19.634)h明顯較對照組(55.675±20.465)h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結論新雪片治療高熱癥雖起效稍慢,但退熱作用持久,可以更快完全退熱,臨床應用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可作為治療急性病的首選中藥制劑。
【關鍵詞】新雪片;高熱;外感
高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其發病率很高。筆者用中成藥新雪片治療高熱80例,并與西藥組進行對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均來自我院急診,年齡為18~60歲,男女各半。
1.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疾病診斷標準》[1]制定,臨床上均具備以下條件:①起病急,病程24~48h;②體溫≥39℃,<40℃,并可伴鼻塞、流涕、咽痛、干咳、頭痛、全身酸痛等。查體可見咽部充血伴或不伴扁桃體腫大;③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可在正常范圍或偏高。
1.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1994〕1號文《中醫內科急癥外感高熱癥診療規范》[2]制定。
外感高熱衛氣同病證:主證:高熱惡寒,煩渴,少汗身痛。兼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脈:舌紅,苔薄黃或厚膩,脈浮數或洪大。本組病例均屬中醫外感高熱衛氣同病癥,經西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體炎者。
1.3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②妊娠、哺乳期患者;③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性別、體溫、年齡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
2治療方法
2.1給藥方法治療組給予新雪片(慶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廣州奇星藥業有限公司),2片/次,3次/d,同時靜脈滴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ml,維生素C2.0g加入0.9%鹽水500ml,1次/d。對照組給予日夜服寧口服,1片/次,3次/d,同時靜脈滴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ml,維生素C2.0g加入0.9%鹽水500ml,1次/d。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它藥物。開始用藥后每2h測體溫,連續觀測24h,無發熱者每8h測溫,仍有發熱者每4h測體溫。
2.2觀查指標觀察體溫開始下降時間、首次降至正常時間、完全降至正常時間以及鼻塞、流涕、咽痛、干咳、頭痛、全身酸痛、咽部充血等癥狀體征變化。
3結果
3.1療效評定參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執行。72h內退熱,癥狀消失,咽部充血水腫消失,為痊愈;72h內退熱,癥狀明顯好轉,咽部充血水腫明顯減輕,為顯效;用藥72h仍有發熱,癥狀無改善,咽部充血水腫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
3.2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計量資料的比較,t檢驗進行率的比較。
3.3治療結果
3.3.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40例,痊愈30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40例,痊愈25例,顯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0%。經統計學處理,兩組間療效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說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n=40
3.3.2兩組退熱時間比較從表2看出,對照組開始退熱時間較治療組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說明對照組退熱起效較治療組快。首次降至正常時間兩組無顯著差異。完全降至正常時間治療組明顯較對照組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說明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雖起效稍慢,但退熱作用持久,可以更快完全退熱,而對照組則起效雖快,但發熱易反復,完全退熱時間慢。
表2兩組退熱時間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1
3.3.3不良反應在觀察治療中,治療組僅有3例出現輕度腹瀉等不適癥狀,其它無任何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3例出現體溫反復回彈及上腹痛、嘔吐等不良反應。
4討論
新雪片是由石膏、寒水石、滑石、人工牛黃、梔子、廣升麻、穿心蓮、竹葉卷心、冰片、珍珠層粉、芒硝等14味藥物組成,其組方源于清熱開竅的名方“涼開三寶”之一紫雪丹,功效清熱開竅,鎮痙熄風。主治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及熱盛動風之證。證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痙厥,口渴引飲,唇焦齒燥,尿赤便秘,舌質紅絳苔黃干,脈弦數有力,以及小兒熱盛痙厥。其中石膏性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適用于溫熱病邪在氣分,壯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實熱證。現代藥理研究報道石膏及白虎湯對內毒素發熱有明顯解熱效果。寒水石辛咸寒,歸心、胃、腎經,功效清熱瀉火,常與石膏同用。滑石甘、淡、寒,既能利水,又熄風止痙,清解暑熱;牛黃味苦性涼,歸肝、心經,功效熄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可適用于溫熱病及小兒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等癥;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清熱瀉火除煩,可用于熱病煩悶;升麻辛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可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可用于風熱頭痛、麻疹不透、齒痛口瘡、咽喉腫痛等多種熱毒證;穿心蓮味苦性寒,歸肺、胃、大腸、小腸經,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消腫,可用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肺熱咳喘,肺癰吐膿、咽喉腫痛;竹葉卷心為竹葉中卷而未放的幼葉,甘、辛、淡、寒,歸心、胃、小腸經,用于熱病煩渴、口瘡尿赤;冰片辛、苦、微黃,歸心、脾、肺經,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可用于熱病神昏,目赤腫痛、喉痹腫痛等;珍珠層粉味咸性寒,歸肝、心經,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鎮心安神,與上藥合用,加強清熱除煩定驚止痛之功;芒硝咸、苦、寒,歸胃、大腸經,功效瀉下、軟堅、清熱,用于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咽痛、口瘡、目赤及癰瘡腫痛。諸藥合用,清熱解毒功效強,用于各種熱病之發熱,如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氣管炎所引起的高熱以及溫熱病之煩熱不解。
本觀察表明,新雪片治療高熱癥之退熱作用緩和持久,目前,常用的西藥退熱藥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熱作用雖快,但短時間內體溫又見回升。而新雪片注射液退熱后未發現有體溫復升的現象,特別是對年老體弱或體溫40℃以上者,不會因大量出汗、體溫驟降而引起虛脫。在應用新雪片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說明新雪片治療高熱癥療效明顯、可靠,可作為治療急性熱病的的首選中藥制劑。
【參考文獻】
[1]貝政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S].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80.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外感高熱癥診療規范[J].中國中醫急癥,1995,4(6):259.
- 上一篇:加強和改進鄉鎮人大調研報告
- 下一篇:人大代表作用原因及對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