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蒿化學成分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1 04:46:00

導語:萬年蒿化學成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萬年蒿化學成分分析論文

【關鍵詞】萬年蒿;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萬年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菊科蒿屬植物,別名白蓮蒿、鐵桿蒿。幾乎遍布全國,性味苦,辛,平。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效,我國民間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小兒驚風、退熱、殺蟲、闌尾炎、急慢性胃腸炎[1];可以作為“茵陳”代用品;又作為止血藥,飼料。藥用部位一般為其地上部分,也可為全草。因此,對萬年蒿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近年來國內外對該植物的研究日趨深入,有關其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進行了一定量的工作。為了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該植物,筆者將萬年蒿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綜述如下。

1化學成分

截至到目前,從萬年蒿的地上部分中分得的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除表中所列外,呂惠子等[8]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萬年蒿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測定含量,多糖含量測定結果為22.45%。樸光春等[9]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了萬年蒿水提液中宏量元素Na,Mg,K和微量元素Cr,Mn,Fe,Cu,Zn的含量,發現微量元素中Fe,Mn含量最高;用高效液相法測定了維生素A,D,E,B1,B2,B6,B12,β胡蘿卜素,其中維生素B6含量最高。萬年蒿揮發油的化學成分[10~13]與艾蒿、苦蒿類相仿,但倍半萜類化合物,如β石竹烯,β畢澄茄烯成分比苦蒿類植物多。萬年蒿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樟腦(Camphor)、樟烯(Camphor)、桉油精(Oneole)、石竹萜烯(Caryophyllene)、桂烯(Myrcene)、異松苷醇(1Oefen301)、葛縷酮(Carvone)、α水芹烯(αphtllanedrene)、胡椒酮(Piperiton)、香燴烯(Sabinene)、側柏酮(Thujo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松油醇4、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a)、莰烯(Camphene)、異蒎莰酮(Isoplnocamphone)、γ攬香烯(γelemene)、γ杜松油烯、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綠葉萜烯酮(Patchoulenone)及蒿酮;此外,還含有異纈草酸及黃酮類,花和葉含有傘形花酯[1]、東莨菪內酯、胡蘿卜素、有機酸、倍半萜內酯及維生素、粗蛋白、脂肪、纖維等。

表1萬年蒿中已知的化學成分(略)

2藥理活性

張德志[6]發現萬年蒿的水煎液具有明顯的利膽等作用,抗菌實驗表明,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抑制生長作用。邵紅軍等人[14]發現萬年蒿葉的提取物對玉米大斑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率在72.39%以上,對蘋果炭疽病菌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4.01%,表明萬年蒿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萬年蒿的其它藥理活性研究較少,而與它同屬的植物茵陳蒿則研究較多,后者具有多種藥理活性[18~20],如利膽作用、保肝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腫瘤作用、心血管系統作用、解熱鎮痛消炎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新生兒黃疸、膽道蛔蟲癥、高血脂癥、嬰兒濕疹、痤瘡等疾病。萬年蒿經常作為“茵陳”的代用品,因此它們在藥理活性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3結論

近年來對萬年蒿的研究逐漸增多,但主要偏重于化學成分的分離與純化,其藥理活性研究還有許多空白之處。萬年蒿的資源豐富[17],尤其是在東北、河北、山西、西北和內蒙,分布廣泛,在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路旁、灌叢地及森林草原地區很容易采到,所以應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對萬年蒿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進行更深、更系統的研究,以使萬年蒿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嚴仲鎧,李萬林.中國長白山藥用植物彩色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415.

[2]李銑,張德志.萬年蒿中芳香類成分研究[J].中草藥,l993,24(6):286.

[3]張德志,吳榜華,李銑.萬年蒿中香豆素類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9,20(11):7.

[4]吳立軍,班向東,王春曉.萬年蒿化學成分的研究[J].沈陽藥學院學報,1994,11(1):54.

[5]張德志.一個新倍半萜內酯的分離與結構研究[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5):59.

[6]張德志.萬年蒿中兩個新貝殼杉烷型二萜德分離與結構測定[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8,10(4):34.

[7]張德志.萬年蒿中肉桂酸類化合物的提取與分離[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14(3):15.

[8]呂惠子,樸光春,鄭光浩,等.萬年蒿多糖的含量測定[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4,23(3):61.

[9]樸光春,呂惠子,元海丹,等.中藥萬年蒿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含量測定[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0(1):31.

[10]陳偉民.青海幾種蒿屬植物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及其藥性與用途[J].青海科技,2004,4:7.

[11]胡世林,楊蓮菊.十二種蒿屬藥用植物揮發油組分比較[J].中草藥,1985,16(2):32.

[12]陳馳.茵陳蒿和白蓮蒿揮發油成分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0,11(5):1.

[13]顧靜文,劉立鼎,陳京達.鐵桿蒿精油的化學成分[J].江西科學,1999,17(3):187.

[14]邵紅軍,馮俊濤,韓靜.32種植物提取物的離體抑菌活性測定[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3,31(6):59.

[15]XIANLI,DEZHIZHANG,MASAYIJKIONDA.ENT-KAURANOIDDITERPENESFROMARTEMISIASACRORUM[J].JournalofNaturalProducts,1990,53(3):657.

[16]YAEKOKONDA,Nobuyukifunato,yoshihiroharigaya,etal.AphenolicglycosidefromArtemisiasacrorum.JHeterocyclicchem.1991,28:1949.

[17]商鳳杰,杜曉琪,劉桂杰.我國東北蒿屬藥用植物資源及其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1997,42(3):58.

[18]戴小軍,劉延慶,梅全喜.蒿屬藥用植物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5,28(3):243.

[19]張繼,張燕,張洪斌.新疆5種蒿屬植物的脂肪酸成分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0(4):64.

[20]Fang-QiuGuo,Yi-ZengLiang,Cheng-parisonofthevolatileconstituentsofArtemisiacapillarisfromdifferentlocationsby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andprojectionmethod[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4,10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