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胃炎外科治療論文

時間:2022-06-18 06:19:00

導語:酒精性胃炎外科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精性胃炎外科治療論文

論文關鍵詞:酒精出血手術

我們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粘膜病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52例,其中酒精性胃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經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而中轉手術治療。現(xiàn)將診治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4歲,平均46.2歲。發(fā)病前皆過量飲酒。其中首次大量飲酒后發(fā)病7例,占77.7%。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酗酒數(shù)小時后上腹飽脹、疼痛,繼而嘔血黑便。一次出血量最多1000ml左右,最少400ml左右平均800ml左右。反復出現(xiàn)8例,占88.8%。全組病例均有心率增快、血壓下降、脈搏細弱、面色蒼白等周圍循環(huán)衰竭征象。全組患者平素體健,發(fā)病時無其他誘發(fā)急性胃粘膜病變的病因,無胃炎、胃潰瘍等病史。出血致就診時間最短4小時,最長16小時,平均8.6小時。入院后急診胃鏡檢查8例,均見胃粘膜糜爛、充血水腫。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1例,見胃壁多處細小血管出血,呈斑點狀。考慮為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變伴上消化道出血。本組8例標本病理檢查均證實有急性胃粘膜損害。按消化性潰瘍治療原則,給予抑酸、止血、支持、對癥(包括輸血)等處理,仍不能控制出血,中轉手術治療。

1.2手術方式:進腹首先切開胃前壁探查止血:清除胃內積血和凝塊,探查時均見胃粘膜糜爛、充血水腫,并見有多處散在的小出血點,未見其它病灶。本組全胃切除2例(P型空腸代胃1例,Branne式空腸代胃1例),胃體竇加十二指腸球部切除6例,單純胃前壁切開探查1例。

2、結果

全胃切除2例和包括十二指腸球部切除的遠端胃次全切除6例均痊愈,1例胃切開探查病例,因未發(fā)現(xiàn)明顯出血而終止手術。術后仍有大量出血,于術后50小時死亡。

病理學檢查:糜爛性出血性胃炎6例,淺表性胃炎伴粘膜出血2例。

3、討論

急診胃鏡檢查是診斷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變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法。本組9例中8例行胃鏡檢查確診。當患者有活動性出血而胃鏡又未能發(fā)現(xiàn)出血病灶時,應采取血管造影檢查,以排除胃外出血灶的存在。出血性胃炎的動脈造影表現(xiàn)是彌漫的、細小的、不規(guī)則的多個小血管出血,呈斑點狀。本組1例動脈造影符合上述表現(xiàn)。

服用非甾體消炎止痛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飲酒或有“應激”情況之后,可以引起急性胃粘膜病變(AGML)。部分病人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廣泛分布的多發(fā)性糜爛和潰瘍出血是各種胃粘膜病變并發(fā)出血共同的病理改變,而對酒精引起胃粘膜病變的機理尚不完全清楚。據分析,初屬出血性胃炎。并發(fā)休克后,又夾雜又應激因素使然。根據王吉甫【1】和徐永玲【2】報道,通過對動物的研究,認為酒精能迅速滲透胃粘膜層,造成胃粘膜損傷。胃粘膜粘液屏障的破壞和鈉水潴留,進而導致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并增加粘膜層的通透性,使固有膜和粘膜下層的血管、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暴露于有害物質中。由于有害物質對血管的直接作用,使血管充血、上皮脫落和壞死,形成糜爛。如較深的血管受損,則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潰瘍。若在此基礎上再遭循環(huán)衰竭,進一步加重胃粘膜損害,則內科治療難以奏效而需外科手術止血。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變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可先行內科保守治療,以消化性潰瘍標準實施藥物療法,并讓患者戒酒。對來勢兇猛、出血量大、進展快、內科治療不能奏效的病例,應及時中轉手術。對手術中切開胃壁探查未見活動性出血的病例,應考慮到患者處于不同的血容量和血壓狀況時胃粘膜的病理表現(xiàn)有所不同:低血壓時表現(xiàn)為肉眼不易見到的彌漫性、隱匿性滲血,待血壓回升后則轉變?yōu)轱@性滲血或活動性出血。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終止手術,須觀察血壓提升后的胃粘膜表現(xiàn)。本組有1例僅作單純胃壁切開探查,因未見活動性出血而終止手術,結果在術后50小時死于再出血,是為教訓。而另一例術中探查情形相同,提升血壓后見滲血加重,且范圍較大,行全胃切除,術后得以康復。

對急性胃粘膜病變并發(fā)出血時手術切除范圍,已有大量報道,【3-5】。結合本組治療情況,切除胃體竇和十二指腸球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黃修海的研究【6】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順序為:胃竇部>十二指腸>胃底>幽門管>胃體。本組手術探查略有不同,以胃體部為主,其次是十二指腸和胃底部。我們認為切除范圍主要取決于術中耐心仔細的探查和動態(tài)觀察,其次要顧及術后的胃功能。另外,要嚴格掌握手術指證,術前盡可能明確出血部位。內科治療要積極可靠,術后仍需嚴密觀察出血情況。

參考資料

1.王吉甫急性胃粘膜病變的發(fā)病機制,實用外科雜志,1991,2(11):61-63

2.徐永玲鄭芝田胃粘膜保護新概念,中華消化雜志,1990,2(10):170-171

3.黃莛庭重視急性胃粘膜病變的臨床研究,實用外科雜志,1991,2(11):58-60

4.譚毓銓嘔血病人手術探查指證和步驟,實用外科雜志,1988,2(8):65-66

5.王宇殷云西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療,實用外科雜志,1990,1(10):5-7

6.黃修海胃十二指腸粘膜局限性糜爛與上消化道出血86例分析,實用外科雜志,1990,10(7):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