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宣益氣湯治療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8 06:56:00

導語:溫宣益氣湯治療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溫宣益氣湯治療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病態竇房結綜合癥溫宣益氣

病態竇房結綜合癥,簡稱病竇綜合征,多由冠心病、高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疾病導致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病變,從而引起竇房傳導功能障礙,出現以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竇性停搏為主的心律失常,甚則出現暈厥和猝死。由于本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其臨床主要脈癥,如嚴重之遲脈、心悸、胸悶,或遲——數脈交替出現等,似可歸屬于中醫學“遲脈證”或“寒厥”之范疇。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可呈間歇發作性。多以心率緩慢所致腦、心、腎等臟器供血不足尤其是腦血供不足癥狀為主。輕者乏力、頭昏、眼花、失眠、記憶力差、反應遲鈍或易激動等,易被誤診為神經官能癥,老年人還易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或衰老綜合征。嚴重者可引起短暫黑蒙、近乎暈厥、暈厥或阿斯綜合征發作。心電圖特征:①竇房傳導阻滯和(或)竇性靜止和(或)顯著竇性心動過緩;②逸搏、短陣或持續逸搏心律,逸搏奪獲二聯律,游走心律;③伴隨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如頻發房性過早搏動。陣發或反復發作短陣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房性心動過速,與緩慢的竇性心律形成所謂慢-快綜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syndrome)。快速心律失常自動停止后,竇性心律常于長達2秒以上的間歇后出現;④房室交接處起搏和(或)傳導功能障礙,表現為延遲出現的房室交接處逸搏、過緩的房室交接處逸搏心律(逸搏周期>1.5s)或房室傳導阻滯,偶見合并束支傳導阻滯[1]。我科近4年來自擬溫宣益氣湯治療本病63例,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63例中,男性25例,女性38例,年齡50歲至88歲不等,平均67歲,病史八個月至21年不等。中醫辨證為心脾氣虛者19例,心腎陽虛者44例。治療前均做心電圖及阿托品試驗,確診為病竇綜合征。

1.2治療方法

黃芪15-30g黨參15-30g白術15-30g熟附子6-15g肉桂10g仙茅15g仙靈脾10g丹參10-30g枳殼10g甘松8g炙甘草6g麥冬15g生地15g五味子6g血行不暢者,瘀血內阻者加赤芍、桃仁,紅花以助行氣化瘀;水汽泛濫者加車前子、大腹皮,腹苓皮以助溫陽利水、心陽不振、胸悶憋氣者加瓜蔞、郁金,薤白以開胸宣痹。

1.3治療結果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率﹥60次/分37例,占58.7%

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心率﹥50次/分20例,占31.7%

無效:臨床癥狀有好轉或無變化,心率﹤50次/分5例,占8%

總有效率90.4%

2.討論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屬祖國醫學“心悸”“怔忡”范疇,其病機為心腎陽氣不足,失于溫煦,加之寒凝血瘀,其病位在心,其本在腎,脾次之。中醫治療以溫宣益氣,活血化瘀定裁,方中枳殼甘松開胸宣氣,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益氣健脾,附子肉桂溫通心脈,仙茅仙靈脾補骨脂溫補腎陽。麥冬生地五味子滋陰養血兼治溫陽劑之燥熱。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具有促進加強心肌細胞代謝及補償能力,擴張冠狀動脈,改善血液流變性,抗氧化作用[2];附子具有激動β1受體效應,可增快心率[3];肉桂可能通過改變細胞核的結構而調節DNA與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功能,從而增加竇房結自律性,改善其傳導性而增快心率;枳殼中所含的N-甲基酪胺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和明顯的利尿作用,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a-受體興奮劑,對心臟β1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產生升高血壓的作用;甘松抗心律失常,內含纈草酮有抗心律不整作用[4]。

【參考文獻】

[1]陳國偉,顧菊康,陳灝珠.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37-639

[2]雷正一.黃芪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3,13(7):443.

[3]何安民,王麥霞,張敏芳.中醫藥治療中老年竇性心動過緩43例[J].陜西中醫,2001,22(2):77.

[4]徐重白,婁彬.復律靈膠囊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1,3(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