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與重金屬類礦物藥應用論文

時間:2022-07-24 08:44:00

導語:中藥與重金屬類礦物藥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與重金屬類礦物藥應用論文

【關鍵詞】中藥

中藥重金屬元素的研究近幾年發展迅速,引起了國內外廣大學者的重視。這一新興的邊緣學科已取得了很多的有益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和保障中藥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啟示。

含重金屬類礦物藥的應用歷史

在我國安陽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載有朱砂,據考證這是公元前1566~1120年間的古物。這證明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利用過朱砂。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我國現在發現的最古醫書《五十二病方》中,記載了21種礦物藥,其中包括雄黃。《五十二病方》據考證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時代的產物。它不但記載了這么多礦物藥,還有以礦物藥組成的方劑。《山海經》是我國古供書籍之一,據考證是春秋時代的作品,其中記載礦物藥4種,有朱砂、砒霜等。世界上第一部本草書《神農本草經》(公元前1世紀)記載了礦物藥46種,并分上中下三品。其中有關于汞制(水銀、輕粉、朱砂)和砷劑(砒石、雄黃、雌黃)的記載。

《雷公炮炙論》對藥物的采集、加工、修冶一直指導著藥物的加工炮制,是我國醫這史上最早的一部制藥專著。此時就知道礦物藥炮炙加工中的煅和水飛法。這些炮制方法可以提高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有毒微量元素的含量。

宋代(公元1076年)的“太醫局賣藥所”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局。在唐·王燾的《外治秘要方》中,礦物藥朱砂、雄黃等已見于方劑中。

明代繆希雍的《神農本草經疏》中有礦物藥253種,而李時珍(1518~1593年)著的《本草綱目》,更是集前人之大成。書中共收集1892種藥物,而礦物藥則發展到355種,并且都有比以前更祥細的記載和論述。

清朝以后至新中國成立前,有關重金屬類礦物藥的研究處于停滯階段。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近十幾年,有關重金屬類礦物藥的研究日趨深入和廣泛,正在引起廣大醫藥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

含重金屬類礦物藥對醫學的貢獻

我國礦物藥的發現和應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從煮鹽的過程中發現鹽水明目,芒硝瀉下,從冶煉過程中發再現硫黃壯陽,水銀殺蟲。

《神農本草經》中有礦物藥46種,分上中下三品,此時已經指出藥物的相使、相須及相畏、相反作用,也就是現代所產的協同和拮抗作用。《神農本草經》中有石膽,即膽礬“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癥,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的記載,有關鉛類礦物藥的功能,《神農本草經》載“鉛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狂,除熱下氣”。認為朱砂“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雄黃“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殺百蟲毒”。由此可見,2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就對含重金屬類礦物藥有了如此深刻的認識,并用于治療疾病。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用30年時間,積累和總結了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寫成了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它概括和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歷代的藥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并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達到當時世界先進的醫藥科學水平。其中收載礦物藥355種,對含重金屬類礦物藥的功能主治,毒性大小,臨床應用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從上述討論中可以看出,含重金屬類礦物藥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在治療當時的疑難病證方面功不可沒。

中藥中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研究

隨著人類對微量元素認識的不斷深化,微量元素的作用也已成為人們進一步研究探討中醫藥學的一個新觀點。

中藥中重金屬存在狀態:為了全面深入地探討中成藥中微量重金屬元素的作用,本文所討論的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當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微量重金屬狀態主要指游離態和配合態。

重金屬元素不同存在狀態與生物活性的關系:中成藥中重金屬元素的生物活性只有在其被人體吸收后才能表現出來。重金屬元素的存在狀態首先直接影響了它在人體的生物利用度,從而對人體的機能產生程度不同的作用,表現為人體有益或有害。牛黃解毒片、六應丸、喉癥散等相當一部分中成藥中都含有雄黃(以硫化亞砷As2S2為主要成分),雄黃含砷量很高,而砷是一種劇毒物質。

影響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的因素:中成藥制劑工藝是影響其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的重要因素。同一處方的藥物,劑型不同,其微量元素存在狀態及含量也會有所不同。以八珍方為例對不同制劑的微量元素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對同一元素,蜜丸中含量很高,其次為湯劑、沖劑、口服液。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制劑工藝。丸、散劑多含有大量的原藥材料末,微量元素損失較少,狀態受到影響也較小,而經過了水或醇處理后的液體劑型,微量元素則會有較多變化或損失。在制劑過程中的一系列反應,如絡合作用的產生等,影響了重金屬元素在制劑中的存在狀態、溶出率,從而直接影響了制劑的生物活性。

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研究的定義:研究中成藥中重金屬元素存在狀態是揭示其生物活性的核心和關鍵,只有通過研究探討重金屬元素發揮藥效或不良反應的機理,才能進一步地去利用其治療疾病或降低毒性。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如:銅與蘆丁本身對癌細胞并無殺傷作用,但是蘆丁和銅的絡合物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卻較大。又如:硒是一種稀散元素,近年來人們發現硒和人體有密切關系。一方面,硒及其化合物都是劇毒的,硒的氫化物毒性更強,長期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如肝大,對細胞代謝氧化也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硒又有營養價值和特殊功能,是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以對抗各種金屬的毒性,對抗化學致癌,保護放謝性造成的損失。最近又發現硒是具有生命功能的酶系統蛋白的關鍵成分。人們因此研制出硒酵母,既降低了毒性,又可用于防癌。

總之,通地對中成藥重金屬元素狀態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發現中成藥及其重金屬元素的作用機理,從而為我們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毒性,開發新藥提供了機會。中藥重金屬研究尤其對有毒重金屬的存在狀態研究才剛剛開始,筆者認為如果按前述指導原則和方法論進行工作,尤其在我們所提出的重金屬元素的正確研究思路和中藥有效化學成分的配位化學學說指引下,重金屬元素的研究必將逐步深入,不斷取得豐碩成果,為中醫藥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