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卷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8:49:00

導語:藥用卷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用卷柏研究論文

摘要:綜述了藥用卷柏在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概況,提示豐富的卷柏資源有進行深入研究的意義。

卷柏為蕨類植物門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約有700種,廣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國約有50種,產于全國各地[1]。常作為藥用的有6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九九五年版中收載的兩種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ing;墊狀卷柏S.pulvinata(Hook.etGrev.)Maxim.,具有活血通經之功效,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炒炭后可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脫肛。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使用的石上柏,《廣西中藥材標準》中收載石上柏的來源為卷柏科植物深綠卷柏S.doederleiniiHieron.(別名:大葉菜);江南卷柏[WTBX〗S.moellendorfiiHieron.(別名:地柏枝),具有清熱解毒、抗癌、止血之功效,用于癌癥、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眼結膜炎和乳腺炎。《貴州民間藥物》中將深綠卷柏稱為多德卷柏S.doederleiniiHieron.,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咳之功效,用于風濕病,風寒咳嗽。山東省有些地區使用中華卷柏S.sinensis[WTBZ〗(Desv.)Spring,用于治療慢性氣管炎。福建等地使用的為袞州卷柏S.involvens(Sw)Spring。

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卷柏的藥用價值,現將對卷柏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情況做簡要綜述。

1化學成分

1.1黃酮類:現已發現卷柏中含有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扁柏雙黃酮(hinokiflavone)和異柳杉素(isocryptomerin)[2]及阿曼托黃素(amentoflavone)[3]。林瑞超[4]等從深綠卷柏中分離得到阿曼托黃素、7,7″-二-O-甲基阿曼托黃素、7,4′,7″,4″-四-O-甲基阿曼托黃素和三葉膠樹黃酮。陳平[5]等從深綠卷柏中分離出芹菜素。

1.2生物堿類:林瑞超[6]等從深綠卷柏中分離得到3種新的生物堿苷(alkaloidglycoside):hordenine-Ο-α-1-rhamnopyranoside,n-methyltyramine-O-α-1-rhamnopyranoside,hordenine-O-[(6″-O-trans-cinnamoyl)-4′-O-β-d-glucopyra-nosyl-α-1-rhamnopyranoside。

1.3酚類:林瑞超[4]等從深綠卷柏中分離得到5種木脂素:(-)-里立脂素A、(-)-里立脂素B、(+)-蕘花醇、(-)-去甲絡石苷和(+)-羅漢松脂素;2種苯丙酮:3-羥-1-(3-甲氧-4-羥苯基)-丙酮和3-羥-1-(3,5-二甲氧-4-羥苯基)-丙酮;卷柏[2]中也含有酚性成分,具體成分不詳。

1.4有機酸類:陳德釗[7]等從江南卷柏中分得棕櫚酸、硬脂酸;巫忠德[8]等從深綠卷柏中分離得到莽草酸,陳平[5]等分離得到大葉菜酸和硬脂酸(stearicacid)。

1.5其它:卷柏[2]中含有氨基酸以及海藻糖等多糖類成分;從江南卷柏[7]的氯仿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異茴芹素(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及少量二萜內酯;深綠卷柏[9]的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十四烷酸乙酯、7,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2、十五烷酸乙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六烷酸異丙酯,9-十八碳烯酸(Z)乙酯、15-甲基-十七烷酸乙酯;并含有β-谷甾醇和異茴芹素(isopimpinellin)[5]。

2藥理作用

2.1免疫及抗腫瘤作用:卷柏[10]全草的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用總細胞容積法測定,對小鼠肉瘤S180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體內實驗結果,對小鼠艾氏腹水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長移植腫瘤動物的壽命。從卷柏[3]中提取的阿曼托黃素對磷脂酶C有抑制作用,而磷脂酶C是磷酸肌醇轉換退速酶,在一些腫瘤中磷酸肌醇的轉換活性都有所增強,因此磷酸肌醇抑制劑將是研究細胞內信息傳遞和治療腫瘤的有效工具。小菅卓夫等[11]用石上柏的乙醇提取物在體內、體外試驗中對小鼠艾氏腹水瘤均有抑制作用,體外試驗的抑制率為75%以上。黃才等[12]報道:石上柏的乙醇提取物對蛋白激酶C有強烈的抑制作用,蛋白激酶C在細胞跨膜信號傳遞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與細胞增殖有關,許多蛋白激酶C抑制劑對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一些抗癌藥本身就是蛋白激酶C的抑制劑。因此蛋白激酶C抑制劑可能是開發和研制抗癌藥物的有效途徑。Katsuhiko[13]報道:深綠卷柏水提物對脫氧核糖核酸聚合物α、β、γ和逆轉錄酶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張曉莉等[14]報道:卷柏與木賊組方制成的注射液對小鼠脾細胞PFC、T淋巴細胞轉化的實驗,證明該注射劑具有明顯促進小鼠MΦ的吞噬功能,提高T淋巴細胞轉換率。MΦ不但參與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而且在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MΦ可分泌細胞因子作用于TH及B細胞,使之活化、增殖,從而提高機體抗體產生水平。活化的T淋巴細胞是機體抗病毒、抗腫瘤的主要成員,同時它又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機體的免疫調節。林培英等[15]報道:江南卷柏能降低小鼠血清IgG的含量,抑制小鼠特異性抗雞紅細胞抗體IgM和IgG溶血素抗體生成;能顯著升高血清補體C3的含量,但能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的含量。

2.2對血液系統的作用:晁志[16]等用卷柏提取液小鼠灌胃給藥,以毛細玻璃管法測定凝血時間,以小鼠剪尾法測定出血時間,結果卷柏和墊狀卷柏及其它們的炮制品均能顯著地縮短出血時間,其水溶性部分效果最佳,并證明生品比炒炭后的炮制品效果好。鄭愛光等[17]報道:以兗州卷柏水提取液制成的注射液能明顯縮短小鼠和家兔的凝血時間;通過給藥前后家兔自身對比可明顯縮短凝血酶元時間。另據報道[18],以江南卷柏為原料制成的江南卷柏片能明顯縮短小鼠斷尾的出血時間,升高兔血小板數,并且具有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的趨勢。對小鼠60Co照射后血小板有保護作用,在體內外均能促進血小板的聚集。

2.3抑菌與抗炎作用:陳國佩等[19]用卷柏及其炮制品卷柏炭做了抑菌實驗,結果僅對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姜波等[20]報道:采用卷柏熏的方法進行抑菌實驗,結果卷柏煙熏法對感冒桿菌、奈氏菌有抑制作用,時間越長效果越佳,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許楨燦[21]等報道:復方兗州卷柏煎劑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通過觀察足掌注射蛋清前后腫脹變化實驗證明,復方卷柏煎劑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與對照組間存在著非常顯著差異。

2.4鎮痛鎮靜作用:陳美琳[22,23]等報道:卷柏與木賊組方制成的注射劑用小鼠熱板法及扭體法測定,有較明顯的鎮痛作用,而且毒性小,無成癮性,鎮痛作用特點為起效慢,持續時間長。在試驗過程中發現該制劑對小鼠、鴿、家兔等動物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并對戊巴比妥有協同作用;明顯延長家兔的睡眠時間;也能對抗中樞興奮藥安鈉咖的中樞興奮作用;對動物的士的寧驚厥均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2.5其它作用:毛金軍等[24]報道:卷柏水提取液對正常離體兔腸平滑肌的蠕動及張力有明顯抑制作用,對氯化鋇和乙酰膽堿增強的腸肌張力也有對抗作用。馬峰峻等[25]報道:該注射劑給犬靜脈注射可使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降低,降壓效應在給藥后1min之內略微上升,而在23min出現降壓效應,至10min降壓最多,15min開始恢復,至30min基本恢復到給藥前水平。

3討論

藥用卷柏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國多數省份均產,春秋兩季均可采集,藥源豐富。雖為同科同屬植物,但在化學成分、功能主治等方面不盡相同,尤其從臨床應用上,石上柏具有抗癌作用,而其它幾種均未見抗癌藥效的報道;江南卷柏的臨床應用和藥理作用顯示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而藥材石上柏的原植物來源為深綠卷柏和江南卷柏,這在臨床使用上有差異。鑒于藥用卷柏豐富的資源,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編.《北京植物志》.第二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1

2,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472

3,HyunSunlee,WonkeunOh,BoYechkin,等.PlantaMed,1996,62(4):293

4LinRC.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4,16(6):37

5,陳萍,孫靜蕓,謝年庚,等.中草藥,1995,26(8):397

6,LinRuichao,ElisabethSeguin,FrancoisTiliequin.JNatProd,1987,50(3):422

7,陳德釗,余競光.中草藥,1986,17(1):4

8,巫忠德,李蘭香,粟舜英,等.中山大學學報,1981,(2):113

9,陳萍,謝年庚,孫靜蕓.現代應用藥學,1994,11(2):13

10,冉先德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1993:8

11,小菅卓夫,橫田正g,衫山清,等.藥學雜志(B),1985,105(8):791

12,黃才,覃燕梅,梁念慈.中草藥,1995,26(8):414

13,KatsuhikoO,HideoN,MengZM,etal.ChemPharmBull,1989,37(7):1810

14,張曉莉,陶惠然,陳明軍,等.中醫藥信息,1997,14(6):36

15,林培英,潘競鏘,肖柳英,等.中藥材,1992,15(11):36

16,晁志,程彰華,潘德濟,等.中草藥,1997,28(6):351

17,鄭愛光,李斌,林元桐,等.福建醫藥雜志,1989,11(1):28

18,白云醫藥信息,1995(2):41

19,陳國佩,林海英.中成藥,1995,17(12):20

20,姜波,孫耀華,王玉鳳.吉林中醫藥,1994,(5):35

21,許楨燦,李維秀,朱賢道.中成藥研究,1984,1(增刊):48

22,陳美琳,傅正中,李嚴,等.中成藥研究,1986,(6):25

23,陳美琳,李嚴,高貴波.中成藥研究,1987,(11):45

24,毛金軍,李嚴,路雅珍,等.佳木斯醫學院學報,1988,11(3):194

25,馬峰峻,陳美琳.中成藥,198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