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合劑治療心力衰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10:53:00
導語:益心合劑治療心力衰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選68例心衰患者均為我院心血管內科、西醫內科的門診及住院病人。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4.5±9.8)歲;對照組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63.7±9.6)歲;兩組在人口學特征、病情、病程,以及治療前一般體檢項目如心率、血壓、NYHA心功能分級、心電圖、實驗室指標及中醫舌象、脈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參照陳灝珠主譯(美)《臨床心臟病學》中有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制定[1]。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修訂的心臟病心功能分級標準制定[2]。
1.3納入病例標準
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在Ⅱ~Ⅲ級(NYHA),原發病為冠心病,病情相對穩定。
1.4排除病例標準
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級或Ⅳ級者;非冠心病引起的心衰,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動過緩(<60次/min)、傳導阻滯、急性心梗的患者,心衰合并未控制的感染;合并嚴重的肺、肝、腎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血壓≥180/110mmHg或未控制好的高血壓,需加用相關藥物者;因洋地黃中毒所導致的心衰癥狀加重者。
1.5治療方法
兩組基礎治療相同,均給予低鹽飲食,臥床休息,必要時吸氧,雙氫克尿噻20mg,1次/d,對照組口服倍他樂克12.5mg,2次/d,治療組口服益陰助陽、益氣解毒、活血利水之中藥益心合劑,(處方組成:赤小豆15g,紅參6g,薤白6g,桂枝9g,川芎9g,黃芪15g,炙甘草9g,白芍20g,黃精20g,葶藶子20g,葛根15g,茯苓20g,全當歸12g,遠志12g,百合20g),水煎取汁400ml,分兩次溫服,1劑/d,兩組3個月為1個療程。
1.6觀察指標
1.6.1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兩組病人治療前后LVEF,CO,FS,E/A等心功能指標的變化。
1.6.2參照200205第1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癥狀分級量化表,將治療前后主要癥狀嚴重程度記分。①心悸:休息時無癥狀,輕微活動即會引起心悸,不能進行日常活動記6分;正常活動時明顯心悸,休息后可緩解,可勉強堅持日常活動記4分;正常活動時稍感心悸,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記2分;無心悸記0分。②氣短:平素不活動亦感氣短喘促記6分;稍活動后氣短記4分;一般活動后氣短記2分;無氣短記0分。③疲倦乏力:精神氣力嚴重疲乏,難以堅持日常活動記6分;精神疲乏、全身無力、勉強堅持日常活動記4分;精神不振、氣力較差、仍可堅持日常工作及活動記2分;無疲倦乏力記0分。④四肢浮腫:指陷性浮腫++以上記6分;指陷性浮腫+~++記4分;晨起晚間輕微浮腫記2分;無浮腫記0分。⑤自汗:平素即自汗,動則汗如水漬狀記6分;不活動皮膚微潮,稍動則更甚記4分;活動后微汗出,略有濕衣記2分;無自汗記0分。⑥尿少:尿量明顯減少,24h尿量100ml以下記6分;尿量減少,24h尿量400ml以下記4分;尿量稍減少,24h尿量1000ml以上記2分;無尿量減少記0分。
1.6.3觀察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
1.7療效標準
心功能療效判定標準:參照2002年5月第1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心功能達到Ⅰ級或心功能提高2級為顯效;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足2級為有效;心功能分級無變化為無效;心功能惡化1級或1級以上為惡化。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wilcoxon秩和檢驗。
2結果
2.1兩組心功能NYHA分級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表1兩組心功能NYHA分級療效比較(略)
2.2兩組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指標比較結果見表2。表2兩組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指標比較(略)
2.3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變化結果見表3。表3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變化(略)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結果見表4。表4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略)
)
2.5安全性評價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5例,4例表現為心動過緩(<60次/min),1例表現為血壓過低(收縮壓<90mmHg或/和舒張壓<60mmHg)。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均無異常。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急性心梗后及早再灌注干預存活患者的增加,使心衰人數迅速增加。美國65歲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占6%~10%[4]。國內調查顯示,心衰患者占同期內科住院患者的3.8%[5],心衰的防治面臨嚴峻挑戰。2001年歐美相繼公布慢性心力衰竭診療指南,制定了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β受體阻滯劑為基石的規范治療策略,但藥物的不良反應常常限制了藥物的使用,患者又不能僅僅根據癥狀判斷治療效果,使“有效藥物”和“有效劑量”難以推廣[6]。如何提高心衰治療的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因此,我們探索以中醫中藥的方法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醫目前治療心衰的方法主要有“溫陽、活血、利水”,這與西醫傳統的“強心、利尿、擴血管”的方法可謂異途同歸。大量事實證明,舊的治療原則雖然能夠暫時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是對患者的生存率卻沒有意義,有的治療反而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7]。心衰治療不應僅僅局限于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和緩解癥狀,還應兼顧到對神經內分泌激活的干預和對心室重塑的干預[8]。回顧我們的中醫文獻,由于局限于傳統的病因病機的認識,所以治療方法除溫陽、活血、利水外,還有瀉肺、養陰、益氣等方法,雖然研究結果也證明有改善心肌收縮力,改善癥狀等作用,但并沒有帶來突破性進展。而且,目前關于中藥治療心力衰竭的報道,大部分是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即對照組為西藥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中藥治療,因此不易觀察中藥的單獨療效。隨著現代醫學對心衰病理、生理認識和醫療觀念的改變,不能不對中醫治療心衰的一些觀念和措施做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我們經過長期臨床觀察,結合現代醫學對心衰病理、生理認識和醫療觀念的發展趨勢,認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較長,遷延不愈,常陽損及陰,陰損及陽,致陰陽兩虛,病情復雜,發病機理可見氣虛、陽虛、陰虛、血淤、毒邪等表現。在此基礎上,擬定心衰治療以益陰助陽、益氣解毒、活血利水為大法,組方用于臨床,已取得良好療效。方中紅參大補元氣;黃芪、茯苓益氣利水;桂枝、薤白溫經通陽,助一身之陽;黃精、百合、白芍、遠志滋陰養心;川芎、葛根、全當歸活血通脈;葶藶子、赤小豆利水解毒;甘草調和諸藥。益陰助陽、益氣解毒、活血利水的治療方法體現了現代醫學治療心衰的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緩解癥狀、干預神經內分泌激活和心室重塑的新觀念和發展趨勢。
觀察結果表明,益心合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顯著改善心功能指標及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益心合劑治療心衰明顯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更有利于患者的接受。由于本觀察例數有限,資料尚不完善,故對益心合劑的療效需要做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灝珠(美).臨床心臟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33.
[2]張子彬,TsungO.Cheng,張玉傳.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2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
[4]PackerM,CohnJN,AbrahamWT,etal.Consensusrecommendationsforthemanage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J].AmJCardiol,1999,83(2A):13.
[5]秦愛瓊,鹿慶華,蔣衛東,等.單中心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狀況調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3):203.
[6]胡大一,吳彥.規范心力衰竭治療加強患者管理[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6):495.
[7]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2.
[8]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第2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41.
【摘要】目的觀察益心合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口服益心合劑,對照組33例口服倍他樂克,同期進行臨床觀察,療程均為3個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2.86%,療效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顯著改善心功能指標,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均明顯降低,治療組四肢浮腫、自汗、尿少積分減少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在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方面優于對照組,治療組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結論益心合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關鍵詞】益心合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益陰助陽益氣解毒活血利水
- 上一篇:藥用植物學教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逍遙軟膠囊質量控制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