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感染情形及影響原因探析
時間:2022-04-29 05:30:00
導語:醫院手術感染情形及影響原因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了解圍手術期病人醫院感染的發病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觀察2002年濟南鐵路局中心醫院所有手術患者的感染情況,并對影響發病的可能因素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1368例患者,從入院至手術后出院發生醫院感染192例,感染率為1404%。感染率,男性1392%,女性1421%。不同年齡,手術持續時間不同,住院時間不同,使用抗生素的種類不同、時間長短不同,麻醉方式不同,是否伴有惡性腫瘤、糖尿病,是否氣管切開,手術切口分類不同的病人,其醫院感染率不同(P<001)。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年齡、手術持續時間、麻醉方式、伴發惡性腫瘤、住院時間進入回歸方程。[結論]年齡大、手術持續時間長、全身麻醉、伴發惡性腫瘤、住院時間長是病人發生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圍手術期;醫院感染;影響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incidencerateofperioperativenosocomialinfectionamongsurgicalpatientsanditsrelevantfactors[Methods]TheincidenceofallsurgicalpatientsinJi''''nanRailwayHospitalin2002wereinvestigatedandunconditionallogisticregressionwereadoptedtoanalyzetheitsrelevantfactors[Results]Onehundredandninetytwooutof1368surgicalpatientswereconfirmedasperioperativenosocomialinfectionsduringtheperiodfromhospitalizationtocheckingout,withtheincidencerateof1401%(1392%inmale,1421%infemale)Theincidencerateisdifferent(P<001)indifferentage,durationoftheoperation,durationofhospitalization,kindofantibioticusedanddurationofuse,typeofanesthesia,whethercompanyingmalignanttumorsanddiabetesornot,whetherconductingtracheotomyornot,andtypeofincisioninoperatingMultivariateunconditional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sthatage,thetimethattheoperationlasted,thetypeofanesthesia,malignanttumorcompanied,thelengthoftimehospitalizedshouldbeenteredtheregressionequation[Conclusion]Elderage,thelongtimethattheoperationlasts,generalanesthesia,companyingmalignanttumor,thelongtimeofhospitalizationaretheriskfactorsofperioperativenosocomialinfection
Keywords:Perioperation;NosocomialinfectionL;Riskfactors
〖HJ*3/7〗〖FL(2K2〗
圍手術期系指病人住院后直至手術結束與本次手術有關的處理告一段落的時間。外科手術的危險之一就是術后感染,輕者使患者醫療費用增加,重者造成死亡[1]。為了掌握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探討其危險因素,為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我們對2002年濟南鐵路局中心醫院所有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02年濟南鐵路局中心醫院所有外科手術患者共1368例。
12方法由經統一培訓合格的調查員,從病人入院至手術后出院,觀察患者的一般特征,糖尿病、癌癥、切口類型等易感染因素,泌尿道插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吸機、氣管切開(插管)等侵襲性操作及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
醫院感染診斷按照2001年版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將原始資料編碼整理后,輸入計算機,用FoxPro建立數據庫,先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單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重新賦值作為自變量,感染與否作為因變量(感染=1,未感染=0),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的賦值為:性別,女=0,男=1;年齡(歲),<30=1,31~59=2,≥60=3;住院時間(d),<7=1,7~13=2,≥21=3;手術持續時間(h),≤4=0,5~6=1,7~8=2,>8=3;麻醉方式,全麻=1,非全麻=0;切口類型,Ⅰ類=0,≥Ⅱ=1;伴有惡性腫瘤,伴有=1,不伴有=0;伴有糖尿病,伴有=1,不伴=0;侵襲性操作,有=1,無=0;抗生素使用種類,1種=0,2種=1,3種=2,≥4種=3;抗生素使用時間(d),<6=1,6~11=2,≥12=3。2個或多個感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HJ*3/7〗
21感染發生情況1368例患者中,發生感染的192例,感染率為1404%。醫院感染率,男性為1392%(113/812),女性為1421%(79/5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4,P>005);15歲以下為1458%(14/96),16~30歲為769%(26/338),31~45歲為721%(22/305),46~59歲為1045%(23/220),60歲以上為2616%(107/4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38,P<001)。手術持續時間不超過2h的為671%(49/730),2~4h的為1496%(57/381),5~6h的為2400%(36/150),≥8h的為4673%(50/1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985,P<001);住院時間<7d的為742%(46/620),7~13d的為1603%(75/468),14~20d的為2192%(32/146),>20d的為2911%(39/1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3,P<001)。使用1種抗生素的為1012%(58/573),2種的為1164%(56/481),3種的為1753%(27/154),≥4種的為3188%(51/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99,P<001);使用抗生素不超過3d的為1045%(61/584),4~6d的為1149%(54/470),7~12d的為2000%(29/145),>12d的為2840%(48/1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3,P<001)。全身麻醉的為1902%(124/652),非全身麻醉的為950%(68/7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58,P<001)。伴有惡性腫瘤的為2047%(79/386),未伴有惡性腫瘤的為1151%(113/9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37,P<001)。氣管切開者為1775%(98/552),未氣管切開者為1152%(94/8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56,P<001)。Ⅰ類切口手術為954%(31/325),Ⅱ類切口手術為1431%(76/531),Ⅲ類切口手術為1660%(85/5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0,P<005)。伴有糖尿病的為1758%(87/495),未伴有糖尿病的為1203%(105/8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9,P<001)。
192例醫院感染者中,感染部位為呼吸道的82例(占4271%),切口69例(占3594%),泌尿道18例(占938%),皮膚與軟組織10例(占521%),消化道7例(占365%),血液6例(占313%)。
22影響感染發生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將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在α=005下進行影響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發病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進入方程的有年齡、手術持續時間、麻醉方式、伴發惡性腫瘤、住院時間,即年齡大、手術持續時間長、全身麻醉、伴發惡性腫瘤、住院時間長者容易發生圍手術期感染。見表1。
表1影響圍手術期感染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BHDFG2,WK8*2,WK6,WK5,WK5,WK5,WK10*2W〗
影響因素ββxP值RR值RR值的95%CI
年齡2850122000012433549~64141
〖BHDWG1*3〗手術持續時間2390725000111623237~32254
麻醉方式2340681000510793648~21126
伴有癌癥2280236001010882054~19436
住院時間114057900209591325~16687
常數項-54800310000000-
3討論
本次觀察結果,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404%,高于王紅旗報道的住院患者平均感染率(213%)[2],這是因為術后患者由于機體受到創傷,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易發生醫院感染[3]。也高于武迎宏報道的手術患者感染率(619%)[4],這是因為本次采取前瞻性觀察方法,在整個圍手術期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監測,能及時獲得患者感染的資料,與一般事后根據病歷等資料進行統計的比較,結果更為準確,得到的醫院感染率能代表醫院感染的實際水平。
分析結果,年齡大、手術持續時間長、全身麻醉、伴發惡性腫瘤、住院時間長是病人發生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理防御、免疫功能和自理能力呈進行性自然減退,發生感染的機會增加;隨著手術持續時間的延長,手術野受手術室環境、手術者及手術人員攜帶的病原菌污染的機會也增加,手術時間長者可能為手術復雜、手術操作不熟練、操作不規范,容易增加手術切口污染的機會;全麻患者多有氣管插管、吸痰等操作,破壞或改變了機體的外部屏障,增加了感染的機會;惡性腫瘤患者由于抗癌藥的使用,使機體抵抗力、免疫力進一步下降,促進醫院感染的發生;住院時間長的患者,感染機會相應增加,也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手術患者較其他住院患者容易發生醫院感染,應針對危險因素加強防護。醫務人員在嚴格執行手術無菌操作的基礎上,應盡量減少手術時間,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支持治療,縮短住院時間,加強醫院感染監測,有效降低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余如平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0):991
[2]王紅旗,徐艷,劉蓮香369例醫院感染病例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15
[3]李世娟,鞠幼華,孫麗萍手術科室術后患者感染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2):1234
[4]武迎宏,王吉善外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6,6(2):80
- 上一篇:有關醫院藥學部的思索
- 下一篇:深究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