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中藥不良反應的因素

時間:2022-09-26 10:20:00

導語:深究中藥不良反應的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中藥不良反應的因素

中藥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時出現的五官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因素有多方面。筆者將誘發不良反應的幾種因素與同行們作一淺析。

1超劑量或療程過長因素

人們一般認為中藥是天然藥物,無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在用藥劑量方面比較隨意,有的因長時間超劑量使用,引起蓄積性中毒。論文百事通如有資料表明的因長期服用雷公藤及多苷片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還好由食用有毒中藥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藥,因劑量過大或療程過長發生不良反應的現象,如...頭類藥物用量稍大即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顫死亡。黃藥子、壯骨關節丸及黃藥子的其他制劑因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引起肝腎損傷的報道。

2用藥不當因素

中醫用藥根據“辨證施治”,在臨床用藥如不對癥不及起不到治療的目的,反而引起中藥不良反應情況,如寒咳癥,誤用寒涼的蛇膽川貝液治療,輕則久咳不愈,重則生變他癥,如可能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其他病癥。

3藥品質量因素

藥品質量優劣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而其質量又取決于原材質量的好壞,如中成藥制劑方法不當或原藥材質量低劣,亦可導致中藥不良反應。例如臨床報道的復方丹參片引起過敏性哮喘,板藍根沖劑治過敏反應等例。另有品種產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

4個體差異因素

過敏性體質的病人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此外有年齡差異如嬰兒肝腎功能發育不全,對某些藥物易發生不良反應。常見臨床報道六神丸中毒。不少為新生兒或小兒濫用且過量服用導致。老年人肝腎功能衰退,機體代謝緩慢。使血中藥濃度增高或消除延緩,引起毒性反應。還有性別不同,如有婦女比男子已發生不良反應的臨床研究報道。

5中西藥配伍因素

臨床中西藥配合使用,有許多產生協同作用,加速機體康復。但也不少產生拮抗作用,出現不良反應。有資料統計,含較多金屬離子的重要有石膏、瓦楞子、牡蠣、石決明等,同西藥四環素類及異煙肼同時服用,生成結合物妨礙藥物吸收,降低療效。含朱砂的藥物有牛黃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于西藥的溴化物,碘化物同服產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沉淀,導致藥源性腸炎。

總之,誘發中藥不良反應的因素眾多,我們臨床藥劑師必須正確認識中藥不良反應重視其不良反應,加強醫、藥、患三者溝通。在臨床注意收集各種藥物不良反應的報道及時反饋給臨床醫師,同時向醫師提供可靠的用藥信息,介紹新的中藥,中成藥的臨床新用及藥品產地,來源,藥物的加工炮制等情況。確保藥物的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把不良反應降低到最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