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的人才流動的時代背景
時間:2022-04-09 09:53:00
導語:公立醫院的人才流動的時代背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拉開序幕,特別是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出臺,提出“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為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1]。這意味著在新醫改背景下,我國醫學人才將由單位人逐步轉變為社會人,多點執業和醫學人才的流動勢在必行。而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主力軍,其內部的醫學人才如何有序流動,更值得我們關注探討。
1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時代背景
在新經濟環境下,傳統的經濟資本已經逐步讓位于以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特征的人力資本。醫學人才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資源,是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主體,在醫學人才管理上,仍然存在管理體制落后、分配制度不健全、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缺失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醫學人才流動形成制約,導致了醫學人才緊缺和浪費并存、醫學人才供給與需求失衡、市場配置醫學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滯后等矛盾,從而造成公立醫院占據大量優勢醫學人才資源,卻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嚴重地妨礙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當前,衛生行政部門已推出了醫生多點執業的規定,雖然能部分改善醫務人員受執業地點等各方面限制而不能自由流動造成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但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如何得到保障;醫務人員趨利思想如何得到避免;公立醫院內部如何加強管理等。因此,探究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模式,改進醫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盤活醫學人才資源,成為了公立醫院發展與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從國際發展角度來看,世界上經濟和醫療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已將醫生視為一種自由職業者,以保證醫療質量為前提,具備行醫資格的醫生可以同時應聘于不同的醫療機構。例如,美國醫生以州為單位進行注冊,只要經過合法注冊就可以在本州內的不同醫療機構服務;在英國,對不同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做了明確的規定,每周必須工作若干小時,其余時間可以兼職。在國外,醫務人員多點執業是醫師管理體制的主流,像美國、德國等國均不斷地通過醫療體制改革來完善醫學人才的合理流動。而在我國一直以來醫生未被納入自由職業者范疇,總是局限或隸屬于某醫院,不被社會所共同擁有。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出臺,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已經開始試點,公立醫院醫學人才的流動成為必然趨勢。
2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重要意義
新醫改加大了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力度,明確公立醫院在衛生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提出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醫務人員受到鼓舞,讓監管人員易于掌握,使群眾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這就要求公立醫院站在公益目標、優化資源的角度做好醫療資源整合,為公眾健康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探究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機制,可以規范醫學人才的合理、有效、有序流動,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1滿足醫學人才發展的需求,有利于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公立醫院醫學人才的合理流動有助于醫務人員展現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明確專業職責,不斷地提高醫務人員自身素質。醫學是一門艱辛的科學,需要廣大醫務人員的長期艱辛的付出,通過醫學人才流動激發醫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醫學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有效配置。
2•2為公立醫院順利改革提供支持,有利于推進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公立醫院是政府舉辦并向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性、社會性醫療服務的載體,是國家衛生政策價值取向的集中反映。醫學人才的流動促使公立醫院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公立醫院醫學人才結構,創新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創建公立醫院團隊文化,對最終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的順利開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2•3整合醫學人才資源,緩解“看病難“的社會問題,有利于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我們要創建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服務平臺,促使醫學人才動態管理,規范醫學人才流動約束機制,合理配置衛生人才資源。在城市醫療機構之間、城市醫療機構與農村、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實現醫學人才有序的流動。通過分享優質醫生資源,降低患者及家屬等的間接醫療費用,提高整體的醫療服務和衛生水平,以利于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保障新醫改有序進行。
3創建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平臺
在醫改的大背景下,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逐步由單一的國家統包、統配體制向以市場配置為主的市場機制轉變。合理醫學人才流動是實現醫學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消除當前我國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過程中存在的”趨市“、”趨利“現象的必然選擇。合理的醫學人才流動既要使醫學人才充分地流動起來,又要認真考慮人才流動的效率性與公平性,使醫學人才的個人發展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有機統一。
3•1探索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市場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學人才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主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配置。而建立開放靈活的醫學人才流動機制,保障醫學人才有序流動的實現,必須創新醫學人才市場運行機制[2],建立醫學人才流動專業服務機構,形成完善的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
3•1•1建立醫學人才流動專業服務機構
建立醫學人才流動專業服務機構,這對于制定人才流動政策,交流人才余缺信息,溝通社會需要,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醫學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極不規范,因此,應盡快建立和健全醫學人才交流的服務機構,優化醫學人才交流平臺:利用報刊、電視等傳媒,構建大眾傳媒醫學人才市場;利用網絡資源,加快虛擬醫學人才市場建設,建立權威的國內聯網的醫學人才信息庫網站,實行人才服務”網上行“,實現人才市場由集市型向信息網絡型轉變。
3•1•2探究醫學人才市場的價格機制
價格是市場交易的關鍵,由于醫療行業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存在人才競價還很不成熟,亟需加強醫學人才市場的價格機制研究。衛生人才資源是社會公益性的資源,同樣不能因為其公益性,就不細致探究人才市場的價格機制。醫學人才的市場化,必然要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加快醫學人才市場的價格機制探究[3],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人才價格體系,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動的”趨利、趨市、趨眾“現象的發生。
3•1•3注重醫學人才市場的供求機制的研究
醫學人才市場的供求機制是醫學人才流動市場機制的主體,是醫學人才流動市場運行的保證機制。醫療單位自主用人,醫學人才自主擇業,是醫療人才市場實現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礎條件。一方面,要加強醫生多點執業實施辦法的研究,推動市場主體到位,形成并完成醫學人才與用人單位的供需交易。另一方面,要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發揮供求機制在醫學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的調節作用。
3•2探究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約束機制
通過對約束機制的研究,加強對醫學人才流動過程的有效監督控制,防止醫學人才無序流動及其趨利問題對社會形成負面影響[4]。我們可以從完善醫學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各級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準入退出機制、健全公立醫院與醫學人才的契約機制等方面著手。
3•2•1完善科學的醫學人才評價體系
約束醫學人才流動,必須以科學合理的醫學人才評價機制為前提。近年來我國在建立各類醫學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仍存在種種弊端,有從論資排輩走向以學歷、科研和職稱為主的傾向。醫學人才評價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引導著醫學人才發展方向,因此必須建立以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為核心,由醫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綜合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特別是在醫學人才的流動上,更要以最終的社會效益作為衡量其表現和業績的主要指標,使醫學人才的價值得到合理的體現。
3•2•2建立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準入退出機制
不正當的人才流動對醫學人才市場秩序產生破壞作用。在合理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針對各級公立醫院醫學人才的流入流出建立準入退出機制,控制醫學人才流動方向、流動總量、流動類別等,并建立與之對應的獎懲制度,通過各級公立醫院內部制度性建設對醫學人才流動進行約束。
3•2•3注重醫學人才流動個體契約
契約是在法律層面提供人才流動的合法保障與約束。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制定適合醫改新形勢下的法律規范,建立起公立醫院與個體醫學人才流動的契約機制[5]。避免因醫療安全、醫療風險、人才培養等而導致的法律糾紛,約束醫學人才的無序流動。
3•3創建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協作模式
公立醫院之間人才流動協作機制、公立醫院內部良好的人文管理以及醫生優良的職業精神培養是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的協作機制,從而規范醫學人才合理有序流動,達到醫學人才資源的充分利用,推動公立醫院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
3•3•1建立公立醫院之間人才流動的聯動機制
遵循發展的、開放的、互惠的、共享的原則,建立公立醫院之間人才流動的聯動機制,突破區域體制的束縛,改變以往醫院間簡單的溝通聯系,由松散型協作轉向緊密型協作,努力推進醫學人才流動政策協調、制度銜接和服務貫通,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建立醫學人才流動與人才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醫學人才網站聯盟,建立規范的人才互為派遣業務等醫學人才共享交流機制和聯系協調機制,逐步形成協調合作的醫學人才流動服務體系,實現公立醫院之間醫學人才自由流動,形成公立醫院人才互補優勢。
3•3•2加強公立醫院內部人文管理
公立醫院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吸引醫學人才和留住醫學人才的基本條件,加強公立醫院的人文管理,如情感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等。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評體系等研究,公平、公正、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能激發醫學人才的積極性。加強科研和新技術開展帶動人才培養;要善用人才資產,培養院內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要改革傳統的分配辦法,建立新的分配機制,真正體現人才的勞動價值;要借力醫院文化,激活公立醫院內能,吸引更多的醫學人才真正融入公立醫院的發展。
3•3•3注重醫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當前正處于醫療制度變革探索時期,伴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呈現出醫療行業人文、倫理精神的發展相對落后;醫療資源的不合理分配、醫療職業潛風險及醫學模式的轉變導致醫療職業中出現了信任危機。要倡導醫學人才的合理流動,重塑醫師職業精神是時展的客觀需要。當代醫師職業精神不僅包括對專業技術孜孜不倦的探索,而且包含日漸完善的醫生職業人格、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追求至善的醫學人文理念等內涵。
因此,通過培育與當前醫療形勢相適應的醫師職業精神,自發地規范醫學人才的職業行為,有效地調整其與患者、社會之間的關系,不僅是醫師職業的內在要求,而且是促使醫療行業和諧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醫學人才流動乃大勢所趨,是醫療資源的自我優化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合理的醫學人才流動可以給醫療衛生事業帶來活力,不僅促使醫務人員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及人文素養,而且促使公立醫院不斷革新,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我國醫改的新條件下,開放的醫療體系和流動的醫學人才,必將成為發展我國現代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環節。時代要求要更好地統籌調配公立醫院衛生人才資源,拓寬醫務人員的職業發展空間,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延長醫務人員的職業生涯,推動公立醫院醫學人才流動機制有效地運行。
- 上一篇:街道花炮產業集群調研普查方案
- 下一篇:林業局毛竹業發展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