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教育教改范圍與策略
時間:2022-04-28 09:38:00
導語:藥學教育教改范圍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務院對十一五期間職業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教育部也在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兩個指導性意見的頒布,使“工學結合”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縮短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本文將從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及轉換教師、學校、學生角色等方面加以闡述教學改革內容及措施,體現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具有的優勢。
1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
我們認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提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我國的藥學被譽為“朝陽產業”,這個巨大的產業鏈里蘊藏著大量的發展先機,整個藥學的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包括了應對醫藥研究和開發挑戰,也面臨從仿制為主向原始創制的戰略方面的轉移,人才缺口大于市場需求的挑戰以及藥物設計、新藥創制、藥物代謝、給藥系統到藥品生產、使用等藥學學科各個方面的挑戰。可是遺憾的是,我們培養出來的藥學人才還難以滿足現在發展的需要,問題在于人才角色的轉換,學校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人才在企業需要重新定位,導致人才、時間以及精力的浪費。對醫藥藥企以及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后,我們認為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其基本內涵是始終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線,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為基礎,堅持走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相結合,培養過程與工作相結合,培養方案與雙證書相結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動手、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延伸力為目標,實現學生德智體勞和職業能力各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
2轉換教、學角色,適應崗位需要
許多學校仍未走出傳統的實習模式,仍然以俯視的態度對待當前的教育模式,沒有將校企合作的模式與企業實習區別開來。事實上這樣的合作沒有建立在校企雙贏的基礎上,是不牢固的。企業不會提供足夠的空間,崗位給予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而學生也無法接觸到工作真實的環節,與教育的最終目的大相徑庭。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創新點在于“校企合作,提前角色轉換”,企業、學生是主體,學校是組織者,教師是指引者,作為學校應該發揮橋梁的作用,教師作為指引者在學校中完成教學以外,還應該更深入企業對學生市場的情況進行調查,完成教學-調查-反思.再教學的循環教育。近年來,我校與本地區多家醫藥企業和單位已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教師和學生可以經常性的進入企業進行實踐與鍛煉,將教學工作、理論學習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加強了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每學期選派專業教師到醫院、醫藥企業進修學習,真正參與企業工作,實現教師向醫師藥師、技師身份的轉變。這不僅可以達到充電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業、企業的最新需求帶入到教學工作當中。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適應崗位需求,必須將校內學習與崗位實踐相結合,達到“在教中學,學中做,層層提高”的目的。經過幾年來的摸索與研究,已經初步形成了在“理論學習,實訓、見習、頂崗實習”方面有機結合的模式,并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將校企合作滲透到教學環節的各個階段。學生在校內主要完成理論學習和仿真模擬實訓過程,二年級以后,進入醫院、藥品生產銷售企業及藥品檢驗部門進行短期的見習活動,三年級到醫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通過這些措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并從實踐活動中總結理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將這些問題帶人到學校學習中,提高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只有順利的轉換“教、學、練一體”的角色和位子,建立在互利共贏、校企互動的基礎上,校企合作才會進入良性循環。
3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調整,是轉變藥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一環。目前全國都在研究探索實踐工學合作模式,紛紛提出自己的課程體系,包括精品課程,專業建設等,我校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為校領導、專業建設負責人、骨干教師、課程專家;二是精品課程體系,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其資格和任務是:專業建設負責人一般是學科帶頭人(或系主任),具有專業開發、國家職業標準開發的豐富經驗,熟悉職業開發的全過程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主要任務是設計總體方案,帶領教師進行人才需求調研和分析,引導行業技術專家進行職業任務分析,組織專家和教師進行教學分析確定課程體系,通過網頁,遠程教育以及院校交流,校企交流進行完善促進評價,構建專業建設體系和精品課程的開發,實現“教學一反饋一再教學”,“從學校來,到企業中去,回歸學校的”專業課程體系。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尚在進行中,但是已經卓見成效,該模式與當前的人才需求相適應,推行“工學結合”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是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成功之路。隨著探索和研究的不斷深入,必將在培養新型人才的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縣水利局全年目標及任務安排意見
- 下一篇:家私城黨工委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