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操作保護措施
時間:2022-12-13 10:08:52
導語:婦產科護理操作保護措施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患者對就醫(yī)過程中自身隱私的重視程度亦日益增加。因此,護理人員需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滿足患者不斷增加的隱私保護需求[1]。婦產科是院內較為特殊的科室,患者多數(shù)具有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科室內主要診治生殖系統(tǒng)疾病,在病因的咨詢、疾病的治療及護理操作過程中,往往會涉及或暴露患者的生活方式、性行為等隱私,屬于患者隱私最容易受到侵犯的科室之一[2]。但目前部分婦產科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存在疏忽或不重視保護患者隱私的情況,導致患者在治療護理時增加心理負擔,進而使護患關系逐漸緊張,最終造成越來越多的患者不信任醫(yī)院,不愿來醫(yī)院就診等不良情況。因此,重視婦產科患者隱私的保護十分必要[3]。為了使患者隱私得到有效的保護,本文將分析目前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隱私造成威脅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隱私保護措施,以期為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提升醫(yī)院整體形象以及促進婦產科日常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基礎。患者隱私的含義隱私指的是當事人不愿被他人知曉、干涉甚至侵犯的個人信息、私事等,隱私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患者隱私則是指患者在醫(yī)療機構進行救治的過程中涉及的自身秘密,醫(yī)療機構和相關醫(yī)護人員等由于實施救治所需,通過合法方式取得患者此類信息,并需嚴格遵守規(guī)定,獲取后不得非法泄密[2,4]。婦產科住院患者在救治護理過程中可能會涉及未婚先孕、性器官檢查、婚外性伴侶、異常婚育史等自身隱私問題,容易引起患者害羞、焦慮、恐懼、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不愿意如實與醫(yī)護人員交流,進而導致疾病診斷失誤,影響治療進程。因此,重視婦產科患者隱私保護,增進患者對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尤其重要。
威脅患者隱私的原因
1.護理人員方面。婦產科護理人員自身與患者的隱私受到侵犯之間關系密切,主要因護理人員對患者隱私保護的意識(相關法律意識)欠缺。護理人員是接觸患者隱私信息的主要人員,同時還是患者隱私的保護者[5]。但目前存在個別護理人員對保護患者隱私的相關法律缺乏了解,且相關意識薄弱,在侵犯了患者的隱私時還渾然未覺;或為簡化護理操作,明知在侵犯患者隱私卻未進行改正,以提高護理業(yè)務與技能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卻忽略了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未真正做到將患者的權益放在工作首位。另外,因護理人員對患者隱私的保護意識薄弱,可發(fā)生在閑暇之余隨意與他人討論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甚至是患者特殊疾病的治療狀況。查房時完全不在乎患者感受,公開且隨意地詢問患者病情或個人隱私問題等不良現(xiàn)象。2.患者自身方面。部分患者缺乏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自身疾病情況不了解,主動與他人進行病情或隱私交流,導致自身疾病及個人隱私等信息泄露,而增加心理負擔。3.醫(yī)院管理方面。醫(yī)院的基礎管理、環(huán)境管理以及病歷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不足是造成婦產科患者隱私受侵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特殊性、危險性操作較多,醫(yī)院內部缺乏保護患者隱私的相關規(guī)定易造成婦產科患者隱私受侵,不利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形成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不利于患者自我隱私保護意識的提高。另外,患者病歷管理不當可直接導致婦產科患者隱私的泄露。病歷上涉及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結果及方式,部分涉及患者月經周期、性生活、婚史、傳染病史、家族史等各種詳細資料,若婦產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歷資料、化驗單等隨意堆放,造成化驗單丟失、任由他人隨意翻閱等,極易使患者隱私遭到嚴重泄露,在影響患者后續(xù)治療開展的同時,惡化了護患關系[6]。此外,婦產科患者在就診中易暴露私密部位,但目前院內就診環(huán)境不良,容易增加患者不安感,不利于患者隱私的保護。醫(yī)院未對婦產科護理人員進行有關“患者隱私保護”的教育,未對護生進行“患者隱私保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教育,未在患者住院時對其進行“自我隱私保護重要性”的講解等,均易最終造成患者隱私的泄露。4.法律方面。保護患者隱私的相關法律不健全同樣是醫(yī)院婦產科患者隱私受侵的重要原因。雖然我國法律中有個人隱私權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但尚無明確的隱私權保護法,總體來說對患者隱私保護的法律發(fā)展相對滯后,故導致婦產科患者隱私保護相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存在阻礙。同時,由于目前法律中關于患者隱私保護方面的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未界定隱私的范圍,未明確在何種情況下患者隱私應受到法律保護及相應具體的保護措施,使一些不法人員有空可鉆,以至于患者個人隱私在護理操作中受到侵犯而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護[7]。
患者隱私保護措施
1.強化護理人員對患者隱私的保護意識、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了防止患者隱私受到侵犯與泄露,婦產科護理人員的隱私保護意識、護理溝通技巧及護理質量急需強化與提高。在隱私保護意識方面,婦產科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隱私權,意識到自身為患者隱私的保護者,并應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將保護患者隱私納入日常護理工作,避免患者因隱私的泄露而造成家庭、社會方面的矛盾。在溝通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方面,護理人員應認真嚴肅對待患者隱私,在詢問患者隱私問題時,要足夠尊重患者,避免有第三人在場,并通過有效溝通使患者放心,以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促進診療、護理的順暢進行。在對患者隱私部位實施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應進行必要的遮擋,例如放置導尿管時,對于能夠自由活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前往操作室進行相關診療,而對于不能自由活動的患者,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應注意采用屏風、床間簾為患者營造相對的個人空間。最后,護理人員應以專業(yè)的技術、負責的態(tài)度消除患者疑慮,使患者能夠放心、誠實地與醫(yī)護人員進行交流,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的發(fā)生,最大限度避免患者接受護理時出現(xiàn)尷尬與不安情緒,同時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的發(fā)生[8]。2.增強對患者的隱私保護教育。醫(yī)院應在患者入院當天,安排護理人員講解隱私保護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強隱私保護的意識,避免因不在乎、不重視隱私信息而引起不良事件,同時對護理人員隱私保護操作起到監(jiān)督作用。另外,婦產科部分患者在就診時存在羞恥和焦慮的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地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并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盡早放下心理負擔,走出心理陰影,從而能夠科學、客觀地面對自身疾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疾病的健康宣教等方式(一對一當面教育或者發(fā)放宣傳資料進行教育),積極有效地緩解患者對疾病的疑慮,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體驗到優(yōu)質護理服務[5]。3.建立或完善院內隱私保護規(guī)章制度。為了使婦產科患者的隱私得到更好的保護,醫(yī)院急需建立或完善保護患者隱私的相關制度,例如出臺與患者隱私保護相關的獎懲措施,對保護患者隱私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護理人員進行獎勵;對由于不良工作態(tài)度、行為等造成患者隱私泄露,并導致患者家庭、甚至社會矛盾的護理人員給予嚴肅處理[2,9]。另外,醫(yī)院應加強保護患者隱私相關制度的實施,例如與相關醫(yī)生或護理人員簽訂協(xié)議,嚴懲泄露患者隱私者;醫(yī)院通過規(guī)章制度不斷規(guī)范院內婦產科護理人員工作言行,為保護患者隱私的日常工作定下標準,進一步避免患者隱私的泄露。4.加強院內環(huán)境、病歷資料管理。改善院內婦產科診療環(huán)境、強化患者病歷安全管理是避免患者隱私泄露的重要途徑。在就診環(huán)境改善方面,醫(yī)院應為婦產科患者創(chuàng)造既能保護患者隱私又能方便診療護理的診療環(huán)境,并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為患者提供單獨的診療空間,空間規(guī)格能夠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當條件不允許時,應設立相對獨立的間隔診區(qū)。在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或者接受相關護理時,允許患者將診療室、檢查室、病房或者手術室等特殊場所視為私人空間,并嚴格要求除診療工作相關的醫(yī)生與護理人員外,其他無關醫(yī)護人員均不得入內[5]。醫(yī)院還應改善院內硬件環(huán)境,例如在多人病房內,于病床間掛布簾營造相對獨立的空間;掛號、收費等處設立隔離帶;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導醫(yī)服務,并盡可能配備一對一的私密空間。在婦產科患者病歷管理方面,由于患者病歷資料通常涉及患者多方面隱私,因此安全合理管理病歷對避免患者隱私泄露具有重要意義[10]。護理人員應保管好婦產科患者病歷資料,嚴禁隨意放置病歷,防止他人(除主治醫(yī)生外)隨意翻看患者住院期間的化驗單、診療報告以及個人基本信息等資料;嚴禁在學術交流會議、每周例會或者其他會議、報告上顯示患者姓名,以避免患者信息泄露及患者隱私受侵。護理人員在書寫、記錄患者的診斷卡時,應注意患者隱私的保護。建議護理人員將患者紙質病歷、化驗單、檢查結果資料等妥善放置于特定區(qū)域,并設專人進行嚴格規(guī)范的存管,患者電子病歷應設置密碼進行嚴密存管,以避免患者病情、個人基礎信息等的泄露。5.其他保護措施。法律規(guī)定、社會關注同樣是醫(yī)院患者隱私保護必不可少的兩大“措施”。法律對護理人員的行為具有顯著的約束作用,在婦產科患者隱私保護方面的效果尤為明顯。建議法律上明確患者隱私權的含義、外部延伸以及侵犯隱私權的具體責任形式,還需明確侵權的法律后果,讓患者的隱私權得到實際保護。另外,社會媒體具有較強的社會宣傳作用和公眾引導能力,建議社會媒體積極關注醫(yī)院患者隱私保護問題,并宣傳患者隱私保護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引導患者、醫(yī)護人員等群體正視隱私保護問題,自覺尊重、保護患者隱私[2,11]。
總而言之,保護患者隱私是護理人員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亦是醫(yī)護人員的義務與責任。婦產科護理人員應時刻謹記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患者隱私保護意識,時刻注意維護患者的基本權益,并將保護患者隱私作為工作自覺性進行培養(yǎng)。婦產科護理人員應重視護理中的細節(jié),并加強對婦產科患者的人文關懷,尊重并保護患者隱私,盡可能滿足患者隱私保護的特殊需求。醫(yī)院可根據(jù)婦產科實際情況,出臺最適宜的婦產科患者隱私保護相關規(guī)章制度或完善科室患者隱私保護管理辦法,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另外,法律規(guī)定及社會媒體的關注監(jiān)督均為患者隱私保護的有效措施。提高公眾的道德素養(yǎng),將能從根本上解決隱私泄露的問題,為護患和諧發(fā)展,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張利燕 余玲華 鄒婷 單位:杭州市婦產科醫(yī)院
- 上一篇:醫(yī)院婦產科感染發(fā)生危險因素及對策
- 下一篇:麻醉在婦產科手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