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17:1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腹腔鏡手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腹腔鏡手術探討論文
隨著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的普遍開展,其出血少、痛苦小、恢復快的優勢和良好效果,從手術治療方面顯著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但手術前進行的腸道準備、腹腔鏡術中所使用的CO2氣體及藥物麻醉作用,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術后胃腸道功能從抑制到恢復需要一段時間。為減少患者的痛苦,促進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早期恢復,我們將2004年1月~10月住院手術的160名婦科患者分為兩組,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常規護理和早期床上鍛煉兩種方法進行觀察和比較?,F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連續選擇2004年1~10月在我科住院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160名,年齡18~60歲,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應用早期鍛煉法,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法。兩組患者所患疾病均為卵巢腫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原發不孕、繼發不孕等。其他相關條件(年齡、手術范圍、手術種類、內科疾病)亦無顯著差異。兩組患者均于術前l日18:00遵醫囑行肥皂水清潔腸道;21:00遵醫囑口服安定7.5mg;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
1.2方法實驗組:術后患者完全清醒后(約4小時),即進行床上早期鍛煉,至排氣、腹脹解除為止。1)上肢運動:未靜脈輸液的手進行握拳、松拳,反復5次:屈伸肘關節5次。2)下肢運動:屈伸左右膝關節5次,上抬雙下肢5次。3)翻身運動:未輸液的手捂住腹部小切口位置,左右翻身各5次。上述運動每2小時進行1次,直到排氣為止。對照組:按術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術后第2天早晨拔除留置導尿管、更改護理等級后,進行床旁活動。
1.3觀察指標囑兩組患者和家屬記住術后患者最早排氣的具體時間,告訴護士并進行記錄。
1.4統計方法用stata統計軟件,對分類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檢驗水準α=0.01.
婦科腹腔鏡手術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鏡手術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并且采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體位傷、電灼傷、氣壓不足以及氣腫的情況。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體位傷、氣腫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術后感染率高于觀察組,手術時間也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升手術的效果,并且防范相應的治療風險。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風險管理;應用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婦科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疾病診斷方面,已經成了當前婦科疾病手術治療中的關鍵手段。因為具有康復快、患者創傷較小、療效確切等有點,所以在當前婦科良性疾病手術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盆底障礙性疾病以及婦科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效果和經陰道手術以及經腹手術的效果相當,并且優于這些傳統的手術方法。為了持續提升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預防水平,并且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必須加強對腹腔鏡手術中風險因素的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齡在25~74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0.5歲。手術類型包括:15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15例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13例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10例腹腔鏡下卵巢根治術,17例腹腔鏡下膽囊取石。觀察組:女性25例,男性45例,年齡在24~6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1.3歲。手術類型包括:腹腔鏡下14例全子宮切除術,16例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12例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9例腹腔鏡下卵巢癌根治術,18例腹腔鏡下膽囊取石手術。兩組患者的手術類型、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論文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總結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工作的經驗。方法:對婦科皮膚、會陰、腸道等術前準備工作進行改進。結果:在護理工作中體現了人性化關懷。結論:手術的成功離不開高質量的護理。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我院自2005年2月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以來,已成功完成手術110例,并發深靜脈血栓2例,膀胱損傷1例,都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而治愈。通過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護理,逐漸掌握了腹腔鏡手術的護理要點及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種類、原因、臨床表現、好發時間及常規處理措施,合理制定護理計劃,及時觀察病情變化,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1]。
1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需求在疾病發生、發展,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視[2]。無論何種手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如緊張、焦慮,對手術的治療效果持懷疑態度,因此心理護理應貫穿于整個護理治療過程中,尤其在術前2d,手術當天,歸入病區時都要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如在術前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盡可能的解答,對腹腔鏡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術中感覺、術后反應等給予講解。并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針對患者不同需求及層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患者應激反應,為手術創造一個良好條件。
手術室腹腔鏡設備精益管理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實施精益管理后,我院從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了90例腹腔鏡手術,其中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30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10例,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10例,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疝氣修補術10例,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20例,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除術10例;以實施精益管理前90例腹腔鏡手術作為對照組,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操作流程
具體的手術操作流程為:手術前將設備安置好,檢查性能是否完好以及二氧化碳容量;粘貼負極板、安放腳踏;設置二氧化碳壓力和流量以及電凝、電切功率;鋪巾后連接導線,開機并對光源亮度和白平衡進行調節;確認腹腔鏡進腹后打開二氧化碳開關;手術中對設備和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手術完成后關機,將二氧化碳余氣排干凈,透光孔回零位,導線分離后交給機械護士,負極板分離后再進行檢查,腳踏進行回收;切斷電源并整理好電源線,清潔設備后蓋好防塵罩,并歸位制動,最后在《使用維修登記本》上進行記錄。
腹腔鏡手術室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者85例,其中,男47例,女38例,患者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48.3歲。手術原因:膽囊手術16例,胃腸手術24例,婦科手術20例,脾臟手術15例,肝臟手術16例,其他4例。ASA分級為Ⅰ~Ⅱ級。經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常規腹腔鏡手術治療,入室后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方式護理,術后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手術室護理路徑護理。方法如下。
1.2.1術前護理
腹腔鏡手術與解剖學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方法
1.1.1腹腔鏡手術
術前采取對所有患者進行復合麻醉,取頭高腳低體位,控制患者氣腹壓力在14mmHg左右。從其臍部放入腹腔鏡,在其左側腋下肋骨邊緣下端置入套管針,作為手術主操作孔,并在其肚臍上方偏左部分置入長度為5mm的套管針作為輔助操作孔,在相對應的右側分別置入長度為5mm與10mm的助理操作孔。從患者橫結腸左側偏中部分離結腸系膜前葉,游離到患者結腸肝曲部分,并分離出其系膜前葉。沿結腸血管至其胰頸下段部分進行解剖,暴露腸系膜靜脈結構,從胃網膜右端動靜脈根部切斷,并清掃淋巴結。切開患者胃胰襞,對胃部左側血管根部兩側游離端進行解剖,暴露腹腔結構。從根部切斷胃部左右兩端血管,迅速清掃淋巴結。并從患者肝部下端部分出發游離至胃網膜右端,在超聲指導下,裸化食道下端部分,延伸至腫瘤上端部分,并清掃對應組別淋巴。繼續切斷胃網膜左右及后端血管,同時清掃淋巴結。并在患者上腹部中部切口處進行縫合與保護處理。
1.1.2人體標本解剖
取標本仰臥體位,從其腹部大十字部分開切口,探入腹腔內部,懸吊前腹壁,暴露腹腔結構,在標本肚臍部分置入30°腹腔鏡。重復模擬腹腔鏡下胃癌患者進行胃癌根治術中的淋巴清掃步驟,并嚴格按照的解剖順序。觀察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中需清掃淋巴組織的解剖關系。
宮腹腔鏡診治不孕癥手術探討論文
目前由于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輕、外觀美容等優點,在全國許多醫院都相繼有所開展。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是指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利用宮腔鏡及腹腔鏡來檢查盆腔及腹腔情況,診斷與評估宮腔、輸卵管、盆腔導致不孕的因素,是現有用于診斷和評估宮腔、輸卵管、盆腔等不孕因素的最佳方法。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但宮腹腔鏡手術操作的安全性,一直影響普及率,因此手術中的護理尤為重要?,F將手術配合要點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4例,年齡28~37歲。其中原發不孕7例,繼發不孕27例,在宮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手術順利,無并發癥。術后1日下床活動,3日出院。
2手術方法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實施手術。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腹部及會陰部,于臍輪穿刺沖氣,形成氣腹,置入鏡頭探查腹腔,松解粘連帶,恢復子宮、輸卵管、卵巢位置,暫時撤除腹腔鏡覆蓋傷口。宮腔鏡鏡頭進入宮腔探查,同時予雙側輸卵管插管,美藍通液,明確病變連部位,結合腹腔鏡行患側輸卵管造口、整形,最后退出器械,手術結束。
3護理配合
腹腔鏡手術器械消毒問題研究論文
我院于2005年開展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在外科、婦科受到醫患歡迎。由于腹腔鏡的材質特殊、精密度高、結構復雜,其用后的處理即消毒滅菌難度大,臨床腹腔鏡器械清潔消毒滅菌工作不到位,將影響醫療質量和患者的醫療安全,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為此對我院腹腔鏡器械清潔消毒中存在問題與處理措施進行探討。
1存在問題
1.1腹腔鏡器械清洗中的問題(1)清洗不充分:腹腔鏡手術多,腹腔鏡設備及器械數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故手術頻繁沒有足夠的時間清洗,刷洗不到位。(2)刷洗工具不理想:醫院不重視購置刷洗工具,刷子尺寸大小不符合要求,刷洗不徹底。(3)腹腔鏡手術器械是精密器械,部分部位不能拆卸,無法清洗到關節部位及內臟,手術時反吸的血污較難清洗干凈,極易殘留污物和細菌。(4)用酶清洗浸泡器械前忽略用流水初洗。為了省時或圖方便,使用后的器械直接用配置后的酶清洗液清洗,致清洗液被污染,影響清洗效果。(5)配置后的酶清洗液多次使用:酶清洗液價格較高,為節約反復使用,這易造成二次污染。
1.2腹腔鏡器械浸泡消毒中的問題(1)浸泡消毒時間不足,腹腔鏡手術多,腹腔鏡設備和器械數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術的器械浸泡時間縮短,只達到高水平消毒,未達到滅菌效果。(2)浸泡液的有效濃度達不到消毒滅菌效果。
2對策
2.1消毒隔離制度落到實處認真學習《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手術室護士、醫生充分認識滅菌質量問題引起醫院感染的危害性,提高執行《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的自覺性。
腹腔鏡手術中高頻電刀使用探討論文
【摘要】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新的醫療技術及設備不斷進入并應用于臨床。在許多手術中,高頻電刀的普及,以其創傷小、止血徹底等優點已被眾多的外科醫生所接受。在微創外科中,高頻電刀的使用更是不可替代的,它具有電凝止血、電刀分離、不用縫線結扎、無異物反應的優勢??伤陌踩詤s是一個重要課題,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高頻電刀;安全使用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趨成熟,以腹腔鏡手術為核心的微創外科正越來越被廣大患者所接受。腹腔鏡手術是集光學內鏡與電子影像為一體的現代微創手術,它的動力系統中使用最多的是高頻電刀。電刀的使用貫穿于整個手術過程(如分離膽囊周圍組織、剝離膽囊、止血)而它的使用對人體造成不安全的隱患,如使用不當可造成患者的皮膚灼傷,甚至肢體壞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確而安全地使用電刀是手術成敗的關鍵。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067例,在手術過程中正確執行操作規程,安全使用電刀,無一例發生燒傷、灼傷現象。
1.2安全使用方法患者身體上所攜帶的金屬飾物(如金戒指、項鏈、耳環)都應在術前取下,患者的體表部位應與金屬完全隔開,輸液的手與金屬輸液架分開,放置床邊的手須用兩層中單包裹好,患者需戴上帽子,防頭發脫落接觸金屬頭托。巡回護士在手術前要認真檢查高頻電刀的各個插頭是否插好,將負極板緊貼在患者的肌肉豐富的部位(如大腿外側、臀部),接觸面積不得少于70%。檢查作用電極有無絕緣不良,并在術前調好電切、電凝的功率,原則上能使用小功率就不用大功率,更不要隨意在術中加大功率。在手術過程中,術者應牢記電凝損傷可波及5cm的范圍,故在使用電刀時,應注意保持與空腔臟器的距離>5cm,附近的空腔臟器如小腸、膀胱等要盡量先推開,電切時盡量靠近實質器官側;電凝膽囊動脈時應防止損傷膽管;分離膽囊粘連時要防止損傷腸管;由于在手術中使用鈦夾鉗閉膽囊動脈、膽囊管,因此在使用電刀時遠離鈦夾>5cm,防止熱傳導波及腸管造成損傷。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室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治療方法
經常規消毒處理后,鋪設無菌巾、敷料,在患者臍下緣行1cm左右的弧形切口后建立人工氣腹,將10mm的Trocar針置入后放置腹腔鏡,探查患者的腹腔和膽囊情況,在劍突下3cm部位放置Troca(r10mm)穿刺。在患者的右腹前線在右鎖骨線下2cm或右腹前線部位穿孔,將5mm的刺錐置入,穿刺后進行穿孔手術治療。
1.1.2護理方法
對照組30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依據相關標準手術程序進行;觀察組30例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手術室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準備:術前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幫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緒,消除其恐懼心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并能夠積極的配合手術的進行。術前12h禁止患者攝入食物,術前6h禁止患者飲水,并做好手術前夜的清潔和灌腸處理。術前1d訪視患者,注意患者的癥狀情況,并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具體流程以及手術室的大體布局。指導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并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治療。(2)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包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如發現患者生命體征發生變化,應立即報告醫生,采取措施進行干預,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同時還要及時將術中出現的污物清除,保證手術醫師的視野清晰,將術中切下的標本保存好。(3)術后護理:術后將患者緩慢送入病房,并認真清點手術室中的設備和儀器。妥善固定患者引流管,注意觀察患者引流管的顏色和量。當患者發生并發癥時,在給與并發癥干預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安慰患者不要擔心和害怕,消除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促使患者樹立戰勝病癥的信念,幫助患者能夠以樂觀積極的狀態接受治療,從而起到改善臨床治療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