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

時間:2022-12-16 09:21:04

導語: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

【摘要】目的:觀察在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組內隨機性抽選的方式抽取35例,采用常規手術展開治療,作為對照組;余下35例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及糖類抗原-125、癌胚抗原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可以有效保障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醋酸甲地孕酮;早期子宮內膜癌

在婦科常見腫瘤性病癥中,早期子宮內膜癌屬于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在中老年女性群體中一直有較高的發生率,對患者健康造成的影響較大,以圍絕經期女性為主要病發群體。在該病影響下,患者會出現陰道出血、疼痛等癥狀,若診斷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運用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逐步在臨床得到運用,但結合實際可以發現,在常規手術方案的作用下,依舊存在部分患者復發的現象。本研究針對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組內隨機性抽選的方式抽取35例,采用常規手術展開治療,作為對照組;余下35例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6.23±1.28)歲;觀察組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7.71±1.7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首次在我院進行診斷且確診患者;②不存在子宮內膜癌病史者;③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②存在一定的精神功能障礙者;③近1年時間內接受過手術治療者。

1.2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以常規腹腔鏡手術展開治療,術中體位為膀胱截石位,進行靜脈全麻,在患者肚臍位置做一個2cm左右的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氣腹,隨后置入胸腔鏡,對患者腹腔內情況進行探查。選擇常規生理鹽水對患者腹腔進行沖洗,對患者雙側輸卵管峽部進行電凝處理,隨后將后腹膜打開,對卵巢血管進行電凝后,運用超聲刀對腹股溝深、閉孔等部位進行切除。隨后將患者腹主動脈厚膜打開并對淋巴結進行清理。逐步打開患者子宮直腸腹膜,并對骶韌帶進行電凝,逐步推開膀胱以及輸尿管,促使陰道處于游離的狀態,隨即將淋巴結等附件取出,在檢查無誤后再對腹腔進行沖洗并將腹腔鏡取出。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單次口服150mg,每日服用1次,持續服用6個月。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糖類抗原-125,癌胚抗原水平、人附睪分泌蛋白4水平進行統計。若治療后,通過病理檢測提示患者病變完全消失,且不存在有不典型增生的情況,患者各方面臨床癥狀均消失,則為顯效;若治療后,病理檢測提示存在不典型增生的情況,則為有效;若治療后,病變部位未得到改善,存在出現新生癌組織的情況,則為無效[2]。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為94.29%(33/35),其中20例為顯效,13例為有效。對照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為80.00%(28/35),其中15例為顯效,13例為有效。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糖類抗原-125水平、癌胚抗原水平、人附睪分泌蛋白4水平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糖類抗原-125水平(76.48±4.01)U/mL、人附睪分泌蛋白4水平(8.67±2.18)ng/mL、癌胚抗原水平(160.57±10.38)pmol/L與對照組的(77.01±6.04)U/mL、(8.55±2.47)ng/mL、(162.73±7.37)pmol/L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糖類抗原-125水平(29.84±3.12)U/mL、人附睪分泌蛋白4水平(3.15±1.42)ng/mL、癌胚抗原水平(74.25±2.76)pmol/L均優于對照組的(52.37±4.16)U/mL、(5.05±1.26)ng/mL、(86.52±3.42)pmol/L,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子宮內膜癌在我國的臨床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隨著腹腔鏡技術等的不斷完善,部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3]。但因在疾病早期,患者多數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在確診后已經處于疾病晚期,單通過手術對癌變組織進行切除等已經無法保障綜合治療效果,需要輔以化療等方式提升治療效果[4,5]。故此,在常規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需要選擇合理藥物幫助清理患者癌變細胞等,保障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降低遠期復發率。醋酸甲地孕酮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治療中迅速得到運用,該藥屬于天然孕激素的人工合成衍生物,作用于患者后可以調節患者體內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起到抑制雌性激素的作用,最終達到抑制子宮內膜瘤細胞生長的功效。早在劉艷梅[6]研究中已經指出,在常規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輔助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對早期子宮內膜癌進行治療,可以調節患者體內激素水平,實現對癌細胞的徹底清除,有效提升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將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運用于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對比單純手術治療,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提升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調整患者體內激素水平,對于保障遠期治療效果等均存在極為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優先采用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的方式,確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香,段廣庭,孟萍.宮腔鏡保守性手術聯合孕激素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3(12):11.

[2]栗軍香.醋酸甲羥孕酮聯合順鉑和氟尿嘧啶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32):368.

[3]高天明,付強,叢麗莉,等.醋酸甲地孕酮聯合他莫昔芬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療效及其對血清TSGF,PRL,HE4的影響[J].武警醫學,2020,31(4):313-316.

[4]魏靜,馮力民,楊保軍,等.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20,87(4):354-357.

[5]翟高科.醋酸甲羥孕酮片聯合新輔助化療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32(10):9.

[6]劉艷梅.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孕激素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評價[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78(9):96-97.

作者:湯馥瑜 單位: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蘭大二院西固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