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解剖學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09-28 08:40:44
導語:護理解剖學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士作為臨床一重要角色,其工作能力不容忽視。如何才能培養出基礎知識牢固,臨床操作能力強,并且個人素質又高的護士值得深思。人體解剖學是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基礎課程,各種注射、插管、急救等技術都離不開解剖學知識的指導。因此,在護理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過程中,解剖學教學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理應受到重視。目前,我國大部分醫學院校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解剖教學大都集中在這兩方面:①理論為主;②系統解剖為主,致使護理專業的學生對解剖學知識掌握的比較片面,在臨床工作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及操作的不準確性等。鑒于此,筆者欲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對護理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1護理的概念及社會現狀
美國護理學會1980年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現今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日趨交叉滲透,護理學科也呈現綜合化和全面性發展趨勢,護理人員的技術工作也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照顧”或只與血管打交道,他在健康保護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對護士的素質、價值以及在醫療衛生行業中所起的作用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如護理范圍增大、內容增多、水平增高和時間延長等等。因此,對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精心安排。
2革新教材
張善強等[1]在“菲律賓護理解剖學教學淺析”一文中闡述了菲律賓護理解剖學教學方式。筆者發現張等提到“菲律賓護理解剖學課程不拘泥于一本固定教材,教師會根據教學需要添加其它教材的優秀內容”。我認為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錦上添花”,有針對性的編寫真正屬于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書籍。筆者認為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結合護理專業特點,緊密聯系臨床,重點突出;②適當添加部分局部解剖知識,如:人體結構層次配布、胸壁結構安排,臀區結構層次特點等等,不能僅局限于系統解剖學知識點;③對神經系統的內容安排進行調整:以周圍神經系統為主,以中樞為輔。通過給護理專業學生適當添加少量解剖操作的實驗課內容,既掌握了局部結構關系,亦鍛煉了操作能力,對臨床護理工作建立足夠的自信心。
3教學方法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各高校解剖老師教學方式基本類同,如:PPT教學,實驗標本觀察,并配合多媒體、視頻等輔助教學手段,近年我室還采用了新的拓展性教學方式——對學生24h開放的數字化3D標本虛擬教學,促使盡可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這里,筆者主要討論對有關PBL教學模式的思考。PBL教學模式是由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1969年首創。它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圍繞現實案例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2]。筆者發現,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一經問世,各大高校各個專業都爭先恐后實施,并高談其優越性和帶來的正面影響。仔細分析之后,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量體裁衣,并非所有專業所有課程都適用該教學方法。護理解剖教學就不甚合適。我校像其它多數高校一樣,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是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進行。要實行PBL教學方式,前提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才能有目的的圍繞問題進行網絡查詢、形成觀點并討論,而我國的醫學生包括護理專業學生在內高中畢業直接進入醫學領域,并不具備醫學基礎知識;此外,學生剛剛從十幾年的“你講我聽”環境中來到略顯開放的高校并不能盡快適應這種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教學方式。因此,PBL在我國高校的醫科院校低年級階段實施可行性并不樂觀或者說很難實施:課堂上學生不會討論,也不敢討論,更不用說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了,于是結果變成老師提出問題,老師總結問題。經過實踐,筆者針對我國護理專業學生狀況,將PBL教學方式稍做修改:可以將一學期分3個階段:①開始階段授課時,每次課堂均以臨床案例篇拋磚引玉講解課堂內容,并做相應知識的延展。這一階段中,案例選取很重要[3];②中間階段,布置作業,獨立查資料,獨立完成作業;③最后階段,可開展課堂后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這樣循序漸進,使學生一方面在一學期的時間內快速適應大學的教學環境,同時也學會帶著問題進圖書館,獨立解決問題。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與大家分享。
4革新考核評價體系
我國高校常采用的考核形式即期末考試,該學科是否過關拿到學分,期末成績具有決定性。因此,學生平時不努力,全靠考前突擊,考過之后,很快對學習的內容變得很陌生,如此各門學科最后都學的很不扎實,進入臨床工作,導致基礎差,基本功不過硬等現象。這與我們培養人才的最初目標顯然有些差距。近年我室推出了針對臨床專業學生局部解剖學教學的考核新形式——形成性評價體系,即將平時成績納入到期末總評中來,平時成績包含了學生實驗課表現情況(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團隊精神)、實驗報告、網絡作業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認為,護理解剖學科終成績也不能一錘定音,需要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總和。但平時成績如何設置尤為重要。為了能夠促使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建立獨立工作思考的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能夠建立良好的職業責任心,我們將上述形成性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平時成績可如上所述的分階段教學樣,第1階段授完課之后行第1次正式考試,標本考試或理論考試,占期末終成績的25%;第2階段結束后隨堂考試,題目可以安排與臨床有關的案例來分析形態結構之類的題目,可查資料,占終成績的20%;第3次考試即期末考試,理論考試形式,占終成績的50%;尚有平時的出勤和上課回答問題等課堂表現占5%。通過近年的護理課堂實踐,學生帶有一定的壓力,上課期間積極努力,很快便養成了良好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學效果明顯。除了上述諸方面,伴隨而來的當然還有一些其它問題,如學時安排的調整、理論課和實驗課課時調整、實驗操作課時安排等等。教學內容計劃和教學目標確定之后,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首先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線路,需要始終貫穿針對臨床護理專業,培養能夠滿足臨床護理的實際應用和良好的操作技能的實用型護理人才。根據我國現狀,我們需要客觀的評判新教學方式,特別是國外新教學手段,不能盲目挪用。因此,一本合適的護理解剖學教材,通過應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同時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能夠使我們的護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真正上一新臺階,為我國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出貢獻。
作者:朱淑娟 盛華均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人體解剖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張善強,姚立杰,沈雷.菲律賓護理解剖學教學淺析[J].解剖學研究,2015,37(4):306-308.
2AlderedMJ,ArdredSE.Problembasedlearning:thegood,thebed,andtheugly[J].JDentEduc,1998,62(9):650-655.
3王之一.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臨床案例的選取[J].解剖學研究,2015,37(4):308-309.
- 上一篇: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與探索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思考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