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探討
時間:2022-09-28 02:54:03
導語: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護理本科的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南京醫科大學遵循“以人為本”和“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整合解剖學和護理學的教學資源,探索以提高勝任力為目標的護理解剖學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建立和完善基于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自主學習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解剖基礎扎實、具備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的本科護理專業人才。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護理專業;討論式自主學習;課程設計
護理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實踐能力的高低與人體解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密切相關。長期以來,南京醫科大學本科護理專業的人體解剖學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均與臨床醫學專業相似,未能體現本科護理專業特色,也未能滿足臨床護理實踐對解剖學知識的需求,不利于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們以提高勝任力為目標,改革護理解剖學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為后期課程的學習和臨床護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堅實的解剖學基礎。
1編寫護理解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建護理
解剖教學團隊南京醫科大學在本科護理的教學改革中,以召開解剖學教師、護理專業教師及臨床護理人員研討會為契機,討論護理專業解剖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并根據學時要求,圍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以勝任力為基礎的解剖教學需求,共同制訂適應護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建專門的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團隊,加強解剖學教師與護理專業教師的聯系與交流,共同探討各護理操作的解剖學基礎,以明確解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
由于本科護理專業只有一門系統解剖學課程,而護理實踐技能離不開局部解剖學的應用,因此在系統解剖學的教學中,應加強與局部解剖學、護理應用解剖學的橫向綜合,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在現行的解剖學教學中強化護理解剖學基礎,突出護理學專業特點,是一個既易于實施且效果較好的方法。南京醫科大學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以臨床護理應用為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精心設計護理解剖“自主學習討論提綱”和實驗學習指導。共設計討論題目300個,覆蓋護理解剖學課程全部重點與難點,主要包括:運動系統中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體表投影,臀區、肩區及表淺靜脈、皮下、皮內、注射區表面應用解剖;消化系統中的口腔護理、胃管、結腸鏡及灌腸等相關的解剖內容;呼吸系統中的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支氣管鏡等應用解剖;心血管系統中的心內注射、心包穿刺、動脈與靜脈穿刺解剖,感覺器中的淚道沖洗應用解剖;神經系統中的椎管穿刺等。
3優化實驗教學資源,建設護理解剖實驗室
由于目前護理專業與其他專業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學標本匱乏、缺乏針對性,所以需優化實驗教學的資源,參照最新出臺的解剖學實驗室建設標準,結合護理專業特征,優化解剖實驗標本,同時配備皮內、皮下注射標本,與肌內注射有關的臀區層次標本,股動、靜脈穿刺標本,腰椎穿刺術標本等。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物標本以及活體組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4改革教學方法,強化自主學習
4.1理論教學方法改革
在課程開始前,要求師生充分認識“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教知識,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每次課結束前10~15min將下一次課討論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上課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言,圍繞討論題展開討論;教師幫助學生將問題引向深入、解決學習過程所遇到困難、掌握重點內容的意義、理解難點內容的方法、相關知識的臨床意義,并適當介紹學術界對相關知識點認識的歷史演變、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大膽質疑,從而激發學生養成主動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達思想的學習思維習慣。這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和討論的快樂,充分發揮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夠顯著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
4.2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護理學和人體解剖學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科學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環節。①實行“執行組長負責制”。每自然班分為6個實驗小組,每組有4~6名同學組成,每次實驗課由1名同學輪流擔任的執行組長,根據自編的《護理解剖學實驗指導》實習的內容及標本的辨認方法,組織本組同學標本觀察和討論。教師“不示教”,負責答疑和考核。這種實驗教學,改變了教師示教,學生再觀察標本的傳統實驗教學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集體學習、討論交流、團結協作的良好自主學習氛圍與學習習慣。②增加與解剖學知識相關的護理操作介紹。例如:在胸膜實驗時,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學基礎及操作要點;在進行泌尿系統實驗時,結合男女性尿道的特點,利用男女性導尿模型,介紹男女性導尿術的操作要點;在動脈標本實驗時強調肱動脈的走形特點及血壓測量的注意事項;在腦和脊髓的被膜實驗中結合脊柱的韌帶,強調腰穿的部位、層次等解剖學基礎和操作要點。③體表解剖學實驗和護理實驗模型相結合。將護理專業實驗室的模型應用于解剖學實驗教學。如:利用“女性護理模擬人”結合活體進行解剖體表標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結合活體進行重要臟器的體表定位;利用“手部靜脈穿刺模型”結合活體進行上肢淺靜脈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內注射模型——帶監測警示系統”結合活體和標本進行臀部血管神經定位;利用“口護模型”結合活體進行口腔解剖實驗;利用“分娩機轉模型”結合標本強化骨盆解剖學知識等。④強化醫學倫理和感恩教育。護理學是極具有人文精神的傳統學科,根據人體解剖學的學科特點,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強調醫學人文精神的滲透,將護理解剖學與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強“尊重遺體標本,珍惜實驗機會”醫學倫理和感恩教育,培養敬畏生命、無私奉獻的醫學人文素質。
4.3應用網絡平臺輔助教學
網絡教學是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數字化、多媒體、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為普通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①開設護理解剖學網絡課程,明確提出本科護理專業解剖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②網絡教學平臺提供護理學操作視頻,使學生通過視頻提前了解相關護理學操作規程,強化對相關的解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構建和完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與評價體系——“人體解剖學網絡自主學習考試系統”,包括解剖標本結構辨認,單項、配伍和多項選擇題目。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解剖學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徹底做到考教分離,更客觀地反映教學效果。
5采用過程性學習評價,提升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方法“一卷定乾坤”,嚴重制約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改革評價方法,制定相對合理的“過程性評價”方案,采用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并體現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學習成績由四部分組成:①課堂討論分:理論課根據學習小組參與討論情況,師生共同評分,主動參與以得分制記分,被動參與以得、扣分制記分,占總分10%。②實驗技能分:實驗課根據實驗小組每次標本學習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記分,執行組長的組織情況以得、扣分制記分,占總分10%。③階段考查分:全課程分四個階段,利用“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考試系統”上機考試,占總分20%。④期末考試分:以主觀題形式進行筆試,客觀題和標本結構題形式進行上機考試,各占總分30%。護理學高等教育中傳統的解剖教學與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解剖和護理教師的共識,護理專業本科解剖學教學改革,最根本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臨床護理應用型人才,以適應臨床護理崗位勝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醫科大學探索和實踐本科護理專業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實行基于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自主學習模式,以培養應用解剖基礎扎實的具備崗位勝任力的本科護理專業人才。
作者:張露青 丁亞萍 李雷 靳建亮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系
參考文獻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張露青,肖明,張永杰,等.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孫偉偉,袁小琴,等.本科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特色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4(6):1162-1164.
4ZhangL,XiaoM,GuM,etal.AnoverviewoftherolesandresponsibilitiesofChinesemedicalcollegesinbodydonation[J].AnatSciEduc,20147(4):312-320.,
5周慶,高建林,桑愛民,等.基于崗位勝任力培養的臨床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醫學教育管理,2017(1):64-67.
- 上一篇:以人為本在婦產科護理管理的運用
- 下一篇:塑化標本在解剖學的應用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