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在解剖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9-10 03:11:39

導語:翻轉課堂在解剖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轉課堂在解剖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解剖學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的作用。方法從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抽取98名隨機分為對照組(49名,傳統教學方式)與研究組(49名,翻轉課堂教學)。對比教學前后不同組別評判性思維評分、理論考核成績。結果教學前不同組別評判性思維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教學后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理論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解剖學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可提升學生評判性思維評分與理論考核成績。

【關鍵詞】翻轉課堂;解剖學教學;理論考核成績

解剖學為現代醫學基礎學科,內容豐富、復雜,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當前醫療技術水平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宣講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1]。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我國醫學人才專業水平、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大有裨益。本次研究將分析解剖學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的作用。現進行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我院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抽取98名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49名,男性、女性分別27名、22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1±0.9)歲,解剖學綜合成績61-96分,平均(72.3±3.4)分;研究組49名,男性與女性分別26名、23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0±0.7)歲,解剖學綜合成績,62-95分,平均(72.5±3.6)分。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1.2方法。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即為教師在課堂中基于教學大綱的要求,將解剖學教材作為基礎,講解理論知識,布置課后作業。研究組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學習。授課前,教師使用網絡公開課、參考資料、文獻查詢等多種方式整理教學相關的材料、課件、視頻,然后通過校內網上傳,由學生下載;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教學資料的學習,可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進行知識的交流,并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根據要學習的章節,要求學生自行制作幻燈片。課堂內化。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分組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完成教師準備的課堂任務,從而內化知識。1.3研究指標。(1)教學前后不同組別評判性思維評分。評價依據為評判性思維調查表(CTDI-CV),包含尋求真相、開放思維、分析能力、評判思維的自信等條目,分數為70-420分,分數越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越強。(2)理論考核成績。分數為0-100分,分數越高,學生理論考核成績越好。1.4數據處理。數據資料用SPSS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學前后不同組別評判性思維評分。教學前不同組別評判性思維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教學后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2.2不同組別理論考核成績。研究組理論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中,教學后研究組評判性思維評分、理論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翻轉課堂教學可提升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理論考核成績的提升。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即為引入視頻教學,轉換教學場所。其具有以下優勢:該種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視頻相對精煉,可促進學生自學積極性的提升,無需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去篩點;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信息針對性更強,也更清晰,學生可針對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情況進行知識結構的構建[3]。作為解剖學教師,要重構課堂、掌控課堂。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多與學生交流,轉變傳統教學中的思維固式,增強教學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解剖學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可提升學生評判性思維評分與理論考核成績。

參考文獻

[1]伏輝,龔厚武,徐四元,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護理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17,39(4):303-305.

[2]王鯤鵬,申岱,馬恒香,等.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應用于牙體解剖學教學的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5):73-74.

作者:呼睿 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