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學院為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措施
時間:2022-08-28 03:35:00
導語:醫藥學院為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吉林省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完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目前我國農村需要著重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吉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所占比重較大,醫療衛生保健水平較低,個別貧困地區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同時,吉林省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與專業素質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現狀與新農村建設乃至整個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成為吉林省衛生事業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省有12314個村衛生所(室),鄉村醫生共19774名[1]。針對我省農村醫務人員的學歷情況,吉林省衛生廳與吉林省人才辦、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方案,方案決定從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醫藥學院、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白城醫學高等專科等高校,采取脫產與半脫產兩種方式,對在崗鄉村醫生和優秀農村青年進行醫療衛生專業培訓,力爭通過7年努力,使全省每個行政村都有1名大專以上學歷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每年計劃培養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不少于15%,全脫產定向專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計培訓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學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動了吉林省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但是,由于農村自身的環境和條件所限,我省鄉村醫生培訓機制仍然存在培訓重數量輕質量、重理論輕技能、專業結構不合理、培訓機制不夠完善以及城鄉聯系制度不夠健全等諸多弊端,要想較好地解決農村醫療存在的問題,必須以醫藥院校的培養目標、方向入手進行改革,政府有關部門給予長期的政策和物質條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將醫藥院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層次和專業結構等進行一定的調整,以提高醫藥院校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更好地推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醫藥院校服務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優勢分析
地域性優勢:醫藥院校雖然身處市區,但距離所轄范圍內的農村相對較近,在醫療培訓、醫療服務方面,具有距離近、可及性強的優勢。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為鄉村醫生的培訓提供便利條件。從培養人才和提供培訓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慮,本地區醫藥院校無疑是培養本地農村醫療服務人才的最好選擇。人才科技優勢:高等醫學院校是醫療人才培養的搖籃,作為醫學科學的前沿陣地,醫藥院校是醫學科學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醫藥院校不但明確當今醫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和重點,而且肩負著培養地區醫療人才的重要任務。充分利用醫藥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優勢,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服務,也是醫藥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醫藥院校所擁有的醫學科研人員和科研條件,都能為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提供技術和硬件支持。醫療資源優勢:眾所周知,醫藥院校擁有相對集中的醫療資源,其所擁有的直屬及附屬醫院等,是集教學、科研和醫療于一體的綜合性機構,不但具備良好的設備等硬件條件,而且擁有技術過硬的醫師和專家等軟件條件,是培養醫學人才和鄉村醫師培訓的良好平臺,具有其他機構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
吉林醫藥學院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與成果
作為我省“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項目”實施方案的重點依托單位,我校在近年來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并在人才培養與鄉村醫師的繼續教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制定適合鄉村醫生特點的培養方案:針對農村醫療衛生的特點,結合基層醫療工作的實際,學院將重點放在鄉村醫生的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見病、多發病的培訓上,要求學生畢業后應明確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人類疾病的病因、病理分類鑒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以及預防醫學和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構建適合于鄉村醫生特點的課程體系:學院制定了吉林省鄉村醫生脫產培訓統一教學計劃,共開設必修課程20門,總學時620學時。①專業基礎課程276學時,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人體寄生蟲學、診斷學基礎等。②專業課程344學時,主要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五官科學、急診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基礎、常見醫療技術操作、衛生法學(講座)、英語及拉丁語藥物名稱(講座)、合理用藥(講座)、醫學倫理學(講座)等。③選修課程包括: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皮膚性病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等。④畢業實習26周。選用或編寫適合鄉村醫生使用的專業教材:針對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缺乏系統性的特點,為適應教學需要,學院編寫了《實用基礎醫學》和《臨床技能學》兩部專業教材。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根據鄉村醫生的特殊性,制定統一的實習計劃和實習內容,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本著“以人為本、優先自選”的原則,鼓勵學生到工作單位附近的符合條件的縣級醫院實習,對于那些沒有聯系到合適的實習醫院的學生,學院將為其安排省內具備臨床教學條件的縣級醫院進行實習,確保臨床實習工作順利完成。建立鄉村衛生醫學網絡教學資源網,方便鄉村醫生學習:為方便鄉村醫療、在校學生及其他醫務工作者工作學習需要,我院建立了鄉村衛生醫學網絡教學資源網。衛生資源應用系統以鄉村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及診斷治療為重點內容,充分體現鄉村醫療衛生特色。本系統劃分22個子系統,涵蓋了醫學各個領域,集普及性、實時性、前瞻性、科學性于一體,具有方便快捷、易學易用、互動性較強等特點,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為鄉村醫務工作者的學歷后教育提供科學、豐富的醫學網絡資源。
醫藥院校為農村醫療服務的對策研究
明確辦學定位:辦學定位問題,實質上是要解決“辦一所什么樣的大學”的問題。根據目前我省農村醫療服務的現狀,結合我省提出的相關政策,醫藥院校必須以實際情況為切入點,以科學發展觀指導高校辦學定位。①辦學目標定位:我國很多高校在培養目標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培養規格、層次和類型上區分度不高,缺乏特色[3]。我校正處于各方面提升和發展的重要階段,辦學與科研實力與國內一流大學仍有一定差距,應著眼于生存和發展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奮斗目標,按照“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提高水平、創建名校”總體辦學思路和“依法治院、質量立院、特色建院、科技強院”的辦學理念,著力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②辦學類型定位:作為吉林省惟一一所獨立的醫藥綜合類本科院校,我校在培養醫學應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醫藥院校類型的定位有利于高校找準落腳點,以更好的作出發展規劃。作為國家高教系統的基礎部分,我校類型應定位于以培養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實用型人才為主的一般地方院校。③人才層次定位: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及當前所面臨的實際任務,培養層次應定位為以本科生培養為主,兼顧專科生和成人教育,培養人才方向應是實用性技術人才。④服務對象定位:面向地級市和所轄區域農村地區辦學。醫藥院校的最直接目的是培養醫療人才以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不但要服務城市,更要面向廣大農村。⑤辦學特色定位:辦學特色是指某一學校與其他學校相比,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辦學內涵。醫藥院校以興辦特色專業為主,增強服務針對性,如我校開辦的藥學市場營銷及英語護理專業等,同時定向臨床醫學本科班開辦很好地解決了招生和就業的問題,使之能夠取之于農村,服務于農村,有利于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建立農村衛生人才培訓機制:從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出發,圍繞學生的思維拓展、知識綜合運用、方法能力訓練等,規劃設計新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形成與科學技術發展、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性適應的現代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目前各高校在教學研究和改革中面臨的共同課題[4],所以,人才培養機制的選擇尤為重要。⑴學歷教育: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學歷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質量的手段,也是政府“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項目”的最主要內容。學歷教育必須以醫藥院校為載體,通過正規的學歷教育,使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系統掌握醫學理論和科研技巧,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學歷教育達到考助理執業醫師資格。⑵非學歷教育:所謂非學歷教育,即指所有除學歷教育之外的培訓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短期培訓。這種方式可以依托學校,也可以通過相關的培訓機構,具有形式靈活,時間短效果明顯的特點。通過培訓,使農村醫療服務人員掌握更先進的醫療技術,提高其診療水平。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直屬醫院等機構,是農村醫療衛生人員良好的培訓基地,通過臨床技能實踐,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人員醫技。⑶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①培訓目標:通過高校學歷教育和培訓,提高鄉村醫生的醫技水平,更好地為農村醫療服務。②培養要求:主要掌握基本的醫療知識和臨床醫療技能,接受臨床技能的訓練,具備臨床診療一般性疾病的能力和應對流行性疾病的常識和能力。③培養周期:根據政府相關政策,學歷教育應為3年,短期專業技術培訓視情況而定,但每年不少于1次。總體利用5~10年時間使所有鄉村醫生學歷達到大專水平;達到報考助理醫師的資格并爭取拿到職業助理醫師資格。④培養形式:在校集中學習、到培訓基地學習、選派優秀醫務人才下鄉授課。⑤配套建設:提高醫藥院校的師資水平,通過各種途徑如進修、學習等方式加強醫藥院校教師的個人素養,為鄉村醫生培訓提供更好的支持。
政策機制研究:①招生政策:高等教育是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有力支持者,醫藥院校應設立與農村醫療服務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的系科專業,并根據農村需求設置專業及相關的學習科目。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對這些專業予以資助以推動其發展,以更好地進行農村醫療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時,制定特殊的“三定”政策,即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和定向分配,面向農村招收農村定向生,適當借鑒“國防生制度”,簽約就學,并適當予以資金上的補貼。學生畢業后必須回到定向地點工作,若違約給予適當的處罰,以推動和約束醫療人才走向農村并服務農村醫療事業。②城鄉聯系政策:政府應制定完善的城鄉聯系政策,幫助醫藥院校與周邊農村建立對口聯系,除應定期招收鄉醫到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訓機構接受培訓和進修外,還應定期選派技術精湛的專家學者走進農村,針對農村醫務人員工作較忙有時無法抽身參加培訓的特點,主動上門服務,開展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專項技術指導等,以促進其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醫藥院校的發展關系到醫療衛生事業的穩步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更需要醫藥院校的有力支持,所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提高醫藥院校的辦學質量,并制定合理的適合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政策,才能使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
- 上一篇:教育局關工委指導方案2篇
- 下一篇:教育局生活費補助意見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