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教學探討

時間:2022-01-03 08:03:29

導語:病理生理學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理生理學教學探討

摘要: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其學科特點決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總結分析三個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探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進行了經驗總結。

關鍵詞:病理生理學;教學方法;總結;整體性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教學中結合三個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總結分析以下幾個方面共性的誤區及改進方法:

一、習慣死記硬背學習方法

病理生理學的前期課程大部分需要學生記憶,很多學生誤以為學醫就是死記硬背,所以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當學習到病理生理學時,還延續了慣性思維;部分學生則是平時忙于社團活動或其他事務,選擇在考試前背題庫等。這樣的結果一是考試成績不高,二是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在學習中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為改變這種情況,在每個章節的學習中都強調理解基礎上記憶,如單純性酸堿失衡的試卷分析表明名詞解釋幾個年級的得分率都不高,究其原因,絕大部分學生是死記硬背了,在考試時因為沒有理解確切機制,經常容易答錯或把幾個概念混淆。鑒于此,我們在研習時提出三個問題:①pH公式是什么?尤其是分子和分母分別是什么?從數學的角度說明什么問題?②pH正常能說明沒有酸堿失衡嗎?分別是哪幾種情況?③單純性酸堿失衡的4個概念的關鍵詞是什么?共同點又是什么?其實這三個問題都和公式有關,分子上HCO3-是代謝性因素,分母上是H2CO3或PaCO2是呼吸性因素,從數學角度在分子和分母分別對pH的影響是正變和反變且pH取決于二者的比值。在此基礎上直接切入到單純性酸堿失衡的概念,此時,只需要結合定義理解4個概念的共同關鍵詞“原發性”,進一步糾可以理解pH正常的第二種情況代償性的酸堿失衡。解釋清楚這三個問題,后續學生分析血氣指標的變化就變得異常簡單,而且更進一步理解了各項指標的意義。再進一步結合實際再引入案例分析:代謝性酸中毒為什么不能快速補堿?既是對知識點的再理解,也是結合臨床實際的應用及對機制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壓力減輕很多。

二、疏于做總結分析對比,增加學習時間和精力

缺氧章節的四種類型的缺氧,幾個血氧指標的變化課堂基本都可以理解,學生覺得難度不大,但過一段時間再來回顧,比如階段性測試某患者血氧檢查結果是:PaO2正常,血氧容量正常,動脈血氧含量正常,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動-靜脈血氧含量差↑,其缺氧類型為A.組織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環性缺氧D.低張性缺氧E.以上都不是此題的答案如結合表1的橫向和縱向總結,可迅速得出答案,學生借此更容易領會總結對比的魅力。教學中前邊的章節我們會不斷地總結引導,后續的章節我們就會讓學生自己總結。結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總結分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進一步,我們采取部分換位教學,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一個知識點完整復述出來,能準確復述出來,學生一定是理解且記住了;若能更進一步,再將其言簡意賅地表述出來,說明總結分析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講完,同學若能聽懂了,受益的是兩個人,講的學生一定更有自信了,聽的學生也理解了知識點。這是一種主動的吸收、過濾后的吸收,吸收的是精髓、精華,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進行重構、成為知識的主人、學習的主體的過程。因此,總結和分析能力及內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借助這種思維引導,讓學生體驗對比總結的樂趣和優勢,節約學習時間和精力而且能事半功倍。在引導中同時強調注重個體學習風格特點,建議學生摸索自己更適應的學習模式,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適應未來學習的需要。

三、分析案例時“整體性”觀念難以建立

病理生理學是承接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橋梁,因此在學習中要特別強調整體性,但學習中又是分具體章節學習的,在案例分析中,經常發現學生的思維局限性,一個完整的案例很少有能全面分析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強化學生的整體性觀念:1.逐步引導:從第一節課談及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引起學生注意,如課本上提到糖尿病患者局部皮膚瘙癢、潰爛,是全身性血糖持續升高的毒性反應。到水電解質過渡到酸堿失衡章節的課前問題“試述頻繁嘔吐引起低鉀血癥的機理”,答案(1)胃液中含K+豐富,頻繁嘔吐必然導致K+大量丟失;(2)胃液中HCl濃度很高,H+和Cl-大量丟失,均可導致代謝性堿中毒。在堿中毒時,細胞內H+向細胞外轉移,而細胞外K+則向細胞內轉移;同時腎小管排H+減少而泌K+增加;(3)大量胃液丟失可致ECF減少,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后者能促進腎小管排鉀增多。逐步建立各章節內容的整體性。2.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水鈉代謝中高滲性脫水在補水補鈉的基礎上還需要適當補鉀,高滲性脫水的主要失液部位是細胞內液,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借此把鈉鉀代謝聯系在一起。3.結合實際生活:在案例教學中選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案例,鼓勵學生在分析中注重整體性,增強學生興趣和主動性。

總之,病理生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課程,在學習中提倡用全局、動態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提倡課堂與網絡、局部與整體、經驗與科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在教學中用以上教學方法極大程度的促進了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同時學生也熱切地反映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耀防.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及其發展淺析[J].西北醫學教育,1993,11(1):41-43.

作者:師海蓉 單位:江漢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