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14 10:48:30

導語:思維導圖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導圖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應用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本文通過設置傳統教學班級以及思維導圖教學班級,對學生進行課程教授。實驗組學生基本掌握導圖制作以及相關軟件應用的技巧,并繪制了下頜第一磨牙解剖形態知識匯集導圖,且認為思維導圖的方法可提高課程的新穎性、啟發性、條理性。最后,導圖教學班級認牙考試的成績提升與傳統教學班級相比有明顯差異。

關鍵詞:思維導圖;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質量

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面臨著各種解剖形態、特征、毗鄰關系、生理功能、臨床應用等繁瑣知識系統性記憶問題,因此,教育者的教學方法對于確保將解剖生理學相應知識的概念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非常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育工作需要改變教學策略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并賦予他們未來自學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最早由托尼•布贊開發,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通過把主題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起有效的記憶鏈接調動右腦機能,協助學生在知識與認知、邏輯與想象之間均衡發展[1]。這樣具備邏輯結構的分支圖形,使學生在一頁紙上就可以簡明扼要地寫出大量的信息,使復雜的文本更簡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吸引人的顏色、圖片和流程圖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熱情。由此,我們在近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通過與傳統教學對比,測評其教學效果,為以后的教學改進積累經驗。

1過程及結果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級口腔醫學專業2個平行班級學生,共計102人。A班為對照組,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B班為實驗組,在選定課程下頜第一磨牙解剖形態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兩班課程講授由不同的解剖生理教研室教師承擔。

1.2效果評價

(1)采用無記名問卷的方式了解參與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包括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知識記憶的有效性。

(2)設置認牙考試,滿分為10分。分別統計對照班級以及實驗班級的考試成績,通過配對t檢驗,SPSS18.0軟件分析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1.3結果

(1)分析問卷調查表格,對照組班級發放56份(收回56份),實驗班級發放46份(收回46份)。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學生對學習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認可度較高。對比傳統教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方法可提高課程的新穎性、啟發性、條理性,能更好地應用知識提高學習效果。(2)分析學生認牙考試成績,如表2所示:導圖教學班級認牙考試的成績提升與傳統教學班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2討論

學生的成績在教育體系中很重要,因為某個學生的成績直接反映了學生對老師所教課程的理解程度。學生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方面成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該課程提不起興趣[2]。

這項研究發現表明,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學生對思維導圖方法帶來的新穎性、啟發性、條理性表示認同,傳統教學對照組學生和思維導圖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思維導圖的使用也可能減輕注意力分散效應。由于解釋性文字與圖形分離而產生這種效果。因此,學生需要分析和處理兩種資源(文本和圖形)即可構造新的知識框架[3]。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通過處理、分析和整合來自單一來源的信息來產生新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自主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寇繼虹,戴亦舒,劉芳,等.動態思維導圖軟件TheBrain的功能機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227(12):45-51.

[2]M.Efstathios,MM瑪麗亞,M.Chrystalla.致力于在數學和科學中更建設性地使用技術[J].2004.

[3]P.Ayres,G.Cierniak.分裂注意力效應百科全書[M].2012:3172-3175.

作者:陳誠 張琳梅 單位:1.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口腔綜合科 2.西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