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監督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分析
時間:2022-10-23 03:46:19
導語:衛生監督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當中衛生監督機構人力始終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對衛生監督機構人力資源的研究,以此可以為衛生監督機構人員提供更好的保障,實現對良好政策環境的創造。人力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在衛生監督機構中的配備情況將對于我國有效開展衛生監督工作和提高監督執法能力造成直接影響。
關鍵詞:衛生監督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現狀
衛生監督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組成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部分,通過建立健全的監督體系對于促進我國公共衛生建設的有序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至關重要。衛生監督人力資源作為一種影響衛生監督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分析當下我國衛生監督機構的人力資源現狀與配置問題,對于提高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和強化對監督事業的研究至關重要[1]。
1現狀分析
1.1我國衛生監督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衛生監督事業在深入改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將國家、省、市及縣分級的管理模式的衛生監督機構建立起來。1.2人員編制。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各地區衛生監督機構均具備較為充足的人力資源,人員編制數目較富裕,不存在短缺的情況,甚至還存在編制空余的情況。但是,我國衛生監督機構是新成立的單位,成立時間短,且編制漸趨于滿編或超編,相應的便極大的縮小了衛生監督機構人員的調整范圍[2]。1.3人員構成方式。①學歷構成。關于衛生監督人員人力資源,整體素養與學歷構成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為正相關。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機構人員的學歷以本科、大專和中專為主,研究生占有很少的比例;站在區域角度上,學歷較高的人員集中在東部地區,西部和中部學歷水平較低。如:某地區的衛生監督人員的學歷與多以本科(638人/25.5%)、大專(572人/22.9%)及中專(598人/45.9%)為主,而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非常少(142人/5.7%)。②職稱構成。工作人員的職稱結構在衛生監督機構中,能夠將實際工作中的水平直接反映出來,根據調查顯示,中級職稱人員最多、其次是初級、人員最少的是高級職稱。某地區衛生監督機構,初級職稱人員共89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5.9%,中級職稱人員所占比例最多共1150人,占46.0%,而高級職稱者最少共453人,占18.1%。1.4具體招錄情況。①衛生監督機構人員單位招收的渠道。院校畢業分配是目前衛生監督機構的工作人員進入機構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機構內部的人員流動和調入。根據調查東、中、西部人員劃分情況發現,東部招錄方式以應聘形式居多,西部則是機構流動與調入,采用畢業分配形式進行招收的最少。②錄用評價方式。在評價錄用人員的過程中,多采用面試與知識技能方面的測試。分層后,東部多測試知識技能,省級相比較于地市級、縣級明顯較高[3]。1.5培訓情況。①培訓數量。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每年平均開展1-2次培訓,大約有10%的工作人員沒有接受培訓。培訓情況最好的為省級、其次是市級、最低為縣級。②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的制定多以專業衛生知識、時間操作技能、職業道德為主,其中在外語方面的培訓地域性較為明顯,中東部多于西部,但是西部工作人員所接受的技能培訓和實踐綜合培訓較多,對于外語和管理技能并不重視。
2對策研究
2.1人才發展機制的建立。為促進我國衛生監督機構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指明發展方向,將穩定的投入和增長機制建立起來,以此實現對良好環境氛圍的營造和監督機構性質的明確,在編制有效人員和科學核定時,需要將監督機構衛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制度制定下來,在此基礎上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尤其是強化對堅持實施農村基層衛生監督人員的培訓項目,為提升學歷可以積極的舉辦成人學歷教育[4]。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與醫學知識的更新,衛生人員通過繼續教育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以此有助于學歷的提升。2.2強化政府管理。國家需要強化戰略管理,政府職責需要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中得到進一步明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整理現有文件并做出科學的評價。同時,強化規劃管理,將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起來,將各個不同管理制度間的管理理順,極大增加對衛生監督機構的財政投入。2.3人力資源的管理建議。在嚴格按照我國衛生監督機構現狀合理編制人員的基礎上,需要先編制相關的標準,為有效保障衛生監督需要對該項標準嚴格執行;加強各個衛生行政監督部門的合作,強化機構人員,工作重點側重于基層區域,確保能夠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監督機構。同時,在招收衛生監督人員時需要嚴格把控質量關,促進監督隊伍人員結構的高效化,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的原則進行評選,提高人員的學歷和自身素養要求;限制錄用專業水平低或不對專業的人員,根據監督隊伍的需要科學的整合各種資源,使監督隊伍建設和機構建設有效結合,實現監督隊伍配置合理化。另外,衛生監督機構需要有計劃、有組織和分層次的對機構成員進行培訓,在此基層上將較為完善的培訓基地建立起來,在高等院校國家需要增設相關的專業,以此有助于促進監督人員專業素養的極大提高;各機構每年都至少組織監督人員進行一次培訓,將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起來,采取科學合理的激勵評價方式,并將現有的制度與管理措施結合起來,以此有助于建設人員管理機制。
3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國衛生監督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的思考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有效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房澤國,馬兆輝,安清.衛生監督檢查中的程序細化及落實[J].中國市場,2009(44):20-21.
[2]方亮,巫建華,文進博,等.江蘇農村基層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基于某縣級市鄉鎮衛生院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7,34(2):73-76.
[3]張科宏,黃玲,蔡春潔,等.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配置調查[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2):2883-2885.
[4]趙大仁,何思長,劉志會,等.新醫改以來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發展狀況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7):15-16.
作者:鄧慧芳 單位:深圳市鹽田區衛生監督所
- 上一篇: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