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
時間:2022-09-30 09:29:39
導語: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研究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的患者420例作為對象,2018年1月-12月未實施管理措施,2019年1月-12月實施管理措施,各210例。比較干預前后多重耐藥菌檢查結果、護士干預前后對抗菌藥物的了解情況。結果:干預后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檢查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護士對抗菌藥物儲存條件、抗菌藥物有效性的保持、溶媒禁忌、不良反應級抗菌藥物使用范圍等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高于干預前(P<0.05)。結論:對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管理干預,有助于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
關鍵詞: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
抗菌藥物是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可用于治療細菌、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1]。抗菌藥物的種類繁多,長期濫用抗菌藥物,導致病原體逐漸產生耐藥性,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是消失,導致藥物療效降低或者無效[2-3]。為促進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根據相關文件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并落實[4-5]。因此,本研究中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的患者420例患者作為對象,探討分析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研究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的患者420例作為對象,實施管理干預前患者210例,男113例,女97例,年齡(23~70)歲,平均(49.68±7.46)歲。實施干預后患者210例,男108例,女102例,年齡(22~68)歲,平均(50.36±6.58)歲。
1.2方法
對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進行整理,根據整理結果制定管理措施。成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小組,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6]等其他文件,制定抗菌藥物管理措施并落實。首先,對醫院內的執業醫師和藥師,定期進行抗菌藥物專業知識、政策規章等方面的培訓,整體提升醫院醫師的臨床應用抗菌藥物水平。其次,嚴格實施“抗菌藥物處方資格管理暫行辦法”考核管理,進一步對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評價細則進行細化分類,加強對高價、特殊類抗菌藥物的使用監管,嚴格按扣分情況落實限期整改、停崗學習、暫停或取消醫師相應抗菌處方資格等管理措施。再者,加強處方點評及反饋力度,形成有效的反饋溝通機制。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開發或引進藥品管理軟件。每月安排臨床藥師針對患者的基本信息、藥物信息以及對開具處方的醫師及科室等信息進行核對,評價用藥,發現不合理之處,寫明不合理情況。最后,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指標要求,實施抗菌藥物門診處方使用比例、住院患者使用率指標考核管理,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臨床用藥綜合監管平臺,同時增設住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績效考核管理,努力把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穩定控制在40DDD以內。
1.3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多重耐藥菌檢查結果。包括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2)護士干預前后對抗菌藥物的了解。干預前后護士對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分別從儲存條件、抗菌藥物有效性的保持、溶媒禁忌、不良反應級抗菌藥物使用范圍進行評估。1.4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多重耐藥菌檢查結果比較干預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檢查低于干預前(P<0.05),見表1。2.2護士干預前后對抗菌藥物的了解比較干預后護士對抗菌藥物儲存條件、抗菌藥物有效性的保持、溶媒禁忌、不良反應級抗菌藥物使用范圍等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2。
3討論
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占發揮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滅殺細菌及真菌,促使患者早日康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僅可能會導致病情家中、降低治療效果,還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家庭經濟負擔[7-8]。因此,規范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醫療機構對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實施管理干預措施,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干預后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檢查低于干預前(P<0.05),說明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可降低多重耐藥菌。通過對醫師及藥師、護士的培訓、信息系統的支持等多方面進行管理,可明確了解院內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本研究中,干預后護士對抗菌藥物儲存條件、抗菌藥物有效性的保持、溶媒禁忌、不良反應級抗菌藥物使用范圍等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高于干預前(P<0.05),說明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可提高護士對抗菌藥物的了解度。抗菌藥物進行動態管理,加強抗菌藥物處方的審核,利用信息化支持,適當調整監管措施,不斷優化抗菌藥物臨床用藥管理措施,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綜上所述,對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管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護士對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敏,白雪,閔銳,等.基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的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動態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8,34(8):659-662.
[2]李曉蘭.2016-2018年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9,34(12):3755-3760.
[3]朱捷,陳慧慧,劉晴,等.PDCA循環在抗菌藥物管理難點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9,48(4):82-86.
[4]李婧聞,謝軼,黃文治,等.某大型教學醫院實施抗菌藥物整治項目的效果分析[J].華西醫學,2019,34(3):262-266.
[5]郭林,吳小妹,王希.多學科合作模式下胃部及結直腸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8,27(5):333-338.
[6]趙曉杰,劉慶彩.藥事管理對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8,35(4):330-332.
[7]胡繼華,張文雍,莫莉,等.抗菌藥物臨床干預對ICU多藥耐藥菌影響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2):195-199.
[8]周紅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前后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對比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123-124.
作者:黎晶晶 曾毅 陸麗芳 鄭志感 陳麗媚 單位:貴港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醫療機構職業性外照射計量探討
- 下一篇:基層醫療機構消毒供應現狀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