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管理對策探討
時間:2022-11-01 10:44:03
導語: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管理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就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為制定政策提供參考。方法通過調查和文獻研究,結合漯河市醫療廢物處置工作開展情況,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方式進行對比,就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管理提出建設性建議。結果主動收集方式較自行上送方式更適合于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兩種收集方式各存在優缺點,需要通過政策層面進行調整和扶持。結論政府部門需要綜合施策,為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工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建立起更加符合基層實際的醫療廢物處置管理運行機制。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等最基層醫療機構(以下簡稱基層醫療機構),除面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外,前兩者還承擔著傳染病防控、預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功能。這些遍布城鄉、數量眾多的基層醫療機構,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其產生的醫療廢物能否得到規范安全的處置,對于環境保護和全民健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現狀
目前,一級及以上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因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相對嚴格、交通便利和醫療廢物產生量較大,其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置工作均較為規范,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能夠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規要求,做到1至2天收集轉運1次。但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遠離城市建成區的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等,因其數量多、分布廣、交通相對不便、醫療廢物產生量少等原因,其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難度較大、成本高昂,醫療廢物處置機構主動收集運送的積極性和基層醫療機構上繳醫療廢物至就近暫存點的積極性均不高。而其自行采取焚燒、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置,也往往達不到《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所規定的衛生和環保要求。且無論是自行焚燒還是填埋處理,都不是醫療廢物最佳的處置方案,僅可作為權宜之計,交由專業機構集中規范處置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集中規范處置的覆蓋率雖然在逐年提高,但無法得到規范處置的現象仍舊不同程度存在,在部分地區其比率甚至較高[1-4]。
2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方式的探索
基層醫療機構已經成為目前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的薄弱環節和管理重點[5-6]。如何破解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對于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為提高醫療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覆蓋率,部分地區積極探索,采取了“集中上送、統一處置”的收集方式,對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規范處置覆蓋率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7]。其運行方式基本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自行上送”方式,即劃分區域,要求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自行將醫療廢物上送至就近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指定的醫療廢物暫存點,再由醫療廢物處置機構統一收運處置。二是“主動收集”方式,即由衛生計生等部門安排專人專車,以有償服務的方式,分區域定時上門收集醫療廢物,集中到統一的暫存點之后再交由醫療廢物處置機構進行收運處置。目前,漯河市兩種收集方式皆有,凡能自行按時將醫療廢物上送至就近的鄉鎮衛生院等協議暫存點的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機構不收取處置費用,免費為其處置醫療廢物;需要提供上門收集服務者,根據機構規模和醫療廢物產生量等,每月由鄉鎮衛生院等收取費用并指派專人專車上門收集醫療廢物至協議暫存點。
3兩種收集方式的比較
無論采取“自行上送”或是“主動收集”方式,都能夠有效提高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的覆蓋率,但是現實運作過程中,兩種方式也均還存在一些弊端和困擾,使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目前基層村衛生室、個體診所普遍存在人力緊張現象,特別是村衛生室,每村衛生室人員均數為1.36~3.24人,從業人員多為1至2人,且從業人員老齡化情況較為嚴重[8]。其往返送交醫療廢物占用時間較多,影響診療和基本公衛等工作開展,造成從業人員有抵觸情緒,積極性不高。對此,按照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漯河市分布于不同縣區的共計46個村衛生室、個體診所進行了專項調查,其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中,時間原因占到了78.3%(n=36),經濟等其他原因占比為21.7%(n=10),說明基層醫療機構更愿意采取上門收集的方式轉交醫療廢物。同時,“自行上送”的醫療廢物雖然采取了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銳器盒等包裝,但因運送工具和車輛不統一、難以實現封閉運送和及時消毒,還是存在一定的遺撒泄露和職業暴露風險。“主動收集”過程中,以專人專車和固定收集線路的方式,在規范包裝和儲存過期率等指標上,明顯高于“自行上送”,也降低了醫療廢物泄露流失等風險[9]。但人工、車輛等轉運成本較之“自行上送”方式有顯著增加,在沒有上級部門資金補貼支持的情況下,無疑會增加基層醫療機構和患者的經濟負擔。基于調查結果并借鑒其他地區經驗,“主動收集”方式是目前更適合于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方式,其在規范作業、收集效率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配合度等方面均優于“自行上送”方式,但經費壓力也成為“主動收集”方式的主要影響因素。無論是“自行上送”方式還是“主動收集”方式,醫療廢物均需要就近的協議暫存點進行收集暫存,并經過“二次轉運”后才能由醫療廢物處置機構收納處置。這兩種收集方式在大部分地區都是由衛生計生部門提出并推行的過渡方案,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全部醫療廢物直接由醫療廢物處置機構收取的模式在專業規范性等方面更具有推廣價值[10]。
4討論和建議
醫療廢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危險廢物,其安全處置工作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的管理重點,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和綜合施策才能逐步加以規范,建議上級部門在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工作中,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扶持,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收運效率,實現疾病防控和環境安全的目標。4.1延長時限。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中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的規定,床位數在19張以下的醫療機構,其醫療廢物的收集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基于此,建議環保、衛生計生等部門可以從政策層面適當延長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收集頻次。例如可根據收運距離、交通條件、醫療廢物產生量甚至氣候條件等實際情況,對不同區域內的基層醫療機構靈活規定不同的收集時限要求,例如延長為5~7天1次甚至更長。收集轉運頻次的降低,可以有效降低醫療廢物處置運營成本,減輕基層醫療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機構的經濟壓力。4.2源頭減量。醫療廢物的規范分類和非醫療廢物的回收利用,是醫療廢物源頭減量的有效手段。通過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和執法監管,減少醫療廢物、非醫療廢物及生活垃圾分類混亂、相互混雜等現象。同時,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等八部門《關于在醫療機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通知》等要求,積極回收利用未被污染的輸液瓶(袋)、青霉素等抗生素廢棄瓶等非醫療廢物,降低其誤作為醫療廢物處置的比率,節約有限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資源[10]。可以考慮依托現有的較為規范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網絡,審批賦予醫療廢物處置機構相應的回收資質,建立起非醫療廢物回收利用的供銷渠道和常態化運行機制,將回收利用的盈利用于彌補醫療廢物處置費用的不足,進一步減輕資源消耗、環境保護和醫療廢物處置的壓力。4.3政策支持。醫療廢物處置,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公用事業,不應該片面的將商業利潤或經濟效益作為其發展的主要動力,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處置,要站在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角度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建議政府層面上積極整合醫療保險、財政投入等渠道,建立起財政、醫療保險、基層醫療機構和患者合理分擔醫療廢物處置費用的機制,科學制定和定期動態調整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同時,積極采取激勵和補助措施,例如設立醫療廢物處置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用于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偏遠地區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或者給予基層醫療機構適當的醫療廢物處置經費補助等,也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向醫療廢物處置規范的基層醫療機構發放獎勵資金,減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經費壓力,調動其規范處置醫療廢物的積極性。4.4強化監管。環保和衛生計生部門要將基層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廢物處置監管的重點,執法力量下沉,努力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督促鄉鎮衛生院發揮好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的功能,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監管工作的全覆蓋。同時,要將醫療廢物規范處置工作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評審評價、績效考核和機構校驗的重要指標,實行獎懲制度并與公共衛生服務等經費發放相掛鉤,多措并舉推進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工作規范開展。
作者:李世杰 劉杰偉 鄭雯 范俊峰 單位:漯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醫療服務急救車消毒管理研究
- 下一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