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信息體系建設措施
時間:2022-09-12 03:47:12
導語:醫療制度信息體系建設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至關重要,雖然經過這幾年改革,農村醫療衛生的一般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由于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民醫療費用負擔較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存在。現實情況表明,農民因病重新致貧的現象有所抬頭,在民間流傳一句話“120一響,一頭豬白養”。我國是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家,農民的醫療保健、身心健康,對于實現社會和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政治意義。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基本覆蓋農村居民。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落后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尤其表現在城鄉分布不均,城市占有大量的優質資源,越到基層、農村越缺乏醫療資源。農村(鄉)鎮醫院在我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居于骨干的位置,在各級定點醫院中報銷比例最高,與參合農民的聯系最為密切。而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農民認為,目前(鄉)鎮醫院設備陳舊、醫生水平良莠不齊,無法滿足看病就醫的需要。村衛生所情況更差,基本停留在血壓計、聽診器、溫度計“老三樣”的水平,且多為個人經營。如果農民得了較為嚴重復雜的疾病,條件好些的被迫要到縣外、省外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醫院就醫,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就只能坐以待斃,不敢就醫,這樣就增加了農民的就醫成本和經濟負擔,甚至危及到生命。
(二)醫療保障水平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由于資金所限,目前基本上屬于“低水平,廣覆蓋”,報銷比例相對較低。而且醫療保險主要適用于生病住院的情況,在農村有很多貧困家庭因為支付不起最基本的住院費用,只好放棄住院,在家買藥醫治。在家買藥的醫療費用,基本上得不到報銷,即使能報銷,比例也相當低。有些常見疾病不在保險范圍內,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比預想的要少很多。縣、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在部分鄉、村并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尤其是村民生殖衛生、孕產婦、嬰幼兒保健等問題雖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因地方政府經濟、醫療條件的限制,沒有及時為村民提供相關服務,直接引起村民的不滿。
(三)醫療費報銷程序繁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確實能給農民帶來好處,但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醫療費報銷程序繁瑣就是很突出的方面。首先,農民在就醫時要自己先墊付醫療費,這樣給農民帶來很大的困難,有些疾病光押金就要上萬,農民很難一下子就拿出這筆錢,從而延誤了疾病的及時治療。其次,農民要拿有關治療手續奔波到合作醫療報賬中心,然后再到信用社領錢,而偏僻的農村距離這些辦事地點相對較遠,不僅耗時久,而且路途花費也使農民不堪重負。最后,農民費勁千辛萬苦報銷的醫療費遠比期望的要少,有些甚至還不抵所花費用,再加之農民不夠了解具體的政策,到最后感到得不償失,甚至是有被蒙蔽的感覺,使得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失望,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一)積極推進農村醫療建設要建立以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三級農村醫療服務網絡。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農村醫療衛生資源。根據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重新調整鄉鎮衛生院的數量、規模和分布,在每個鄉鎮建立一所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衛生室,配備較為現代完善的醫療設備設施,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和質量。解決基層醫療隊伍匱乏的問題,健全激勵機制和培養機制。一方面,招聘一批優秀的醫學大學生充實到各鄉鎮衛生院,并在工資待遇、晉升職稱、外出培訓、生活條件等各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吸納大量人才到農村去。另一方面,鼓勵城市大醫院幫扶農村,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向優秀基層醫務人員提供實習機會,定期走到農村開展義務會診、普查檢查和培訓人員等活動,真正實現城鄉醫院統籌發展,讓廣大農民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二)健全補償籌資機制針對目前籌資機制的缺陷,首先,政府應擔當起籌資主體的重要責任,扶持、組織和引導籌資水平和籌資結構。其次,政府應該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科學合理的籌資標準。對于醫療衛生設備和人員方面都相對偏遠、貧困的地區適當調高籌資標準。最后,政府充分發揮引導市場的職能,引導大中型企業、慈善機構及個人為農村合作醫療捐款,發行農村衛生事業彩票等形式籌資。同時要全面推行大病、小病都按比例報銷的制度,使參保者均能享受到醫療補貼;針對特困群體要考慮給予免費治療或象征性收費的更高補貼標準;減少診斷病情的重復檢查,降低檢查費用;要增加定點醫院和就醫范圍,創造更加寬松的就醫環境;把合作醫療與計劃免疫、疾病預防、婦幼保健等工作結合起來,以擴大人群受益面,調動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
(三)加快推進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各大醫院也都開辟了新農合窗口,但都是屬于由參合人員先自行墊付醫藥費,出院后回各屬地報銷。就算是回當地報銷,時間上有的也可能拖很長時間,這勢必會造成參合家庭生活上的負擔。如果能夠實行看病一卡通,不論在哪個城市住院都能夠像山西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員一樣,實行當場由統籌基金支付住院費,將會給農村合作醫療人員帶來極大的實惠,同時外出務工農民的醫療問題也將有望得以解決。不斷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種制度,在機制上約束新農合的有效使用,在經濟上吸引廣大農民參保投保,在過程中公開新農合制度的執行情況,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積極參與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惠及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四)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好事、實事,要大力宣傳農村合作醫療的優越性,讓大家知道這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項“民心”、“民利”、“民生”工程,是健康工程和溫暖事業。政府要積極宣傳這項利國利民的新型制度,印發宣傳手冊,廣大農村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在體民情、察民意的過程中,宣傳黨的政策,宣傳這項制度的優越性。同時,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廣泛宣傳有關新農合的最新資訊,要通過各種方法使人們認識到,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僅能夠為農民防病治病提供基本保障,更能夠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消除身體上的病痛之后,才敢于將手中的錢用于消費,啟動和活躍農村市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 上一篇:中國特色醫療制度革新
- 下一篇:局長在監察學會暨理論研討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