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農合基金狀況分析

時間:2022-09-12 05:20:53

導語:地方新農合基金狀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新農合基金狀況分析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下簡稱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重點是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目前我國農民因病返貧的狀況已非常突出,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大量處于勞動能力減退和疾病侵襲雙重壓力下的農村人口逐年增加,更加重了農民抵御疾病風險能力不足的狀況。農民的醫保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和難點[2]。如何保證農村人口的健康,在全球衛生策略-“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指導下積極實行初級衛生保健策略,廣大農村所采用的具體方法就是新農合。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利用云南省某地區2009年1~6月新農合數據。

1.2方法對參合情況、基金籌集、基金分配與支出情況以及醫療補償情況等數據采用Excel匯總與分析

2結果

2.1參合情況本次調查云南省某地區1市11縣的新農合參合情況。12個縣市新農合啟動時間不等。最早啟動新農合的是在2003年,最晚啟動新農合的是在2007年。其參合率最低為83.02%,最高為93.27%。各縣市貧困人口的參合率相差較大,最低為7.48%,最高達到100%。其中五保戶的參合率均為100%。

2.2基金籌集情況2009年該地區按照人均100元的標準進行籌資,其中,中央補助40元、省財政補助40元、農民自籌20元的標準。12個縣市籌集情況較好,均在98%以上。

2.3資金到位補償情況該地區的基金到位補償主要在住院病人方面,住院補償比最低為34.17%,最高為53.08%;而門診補償比則為最低27.33%,最高38.71%。總的到位資金使用率較低,12個縣市各到位資金比例相差不大,最低為49.17%,最高為73.53%。

3討論

隨著新農合制度的不斷推進,2009年該地區新農合參合率較2008年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1)相關部門對新農合醫療方案進行認真測算,科學調整,調整的重點是:適當降低各級住院起付線,提高各級門診和住院的補償比例,提高住院補償封頂線;2)隨著新農合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民深入了解了新農合政策,自愿加入新農合,使得新農合的參合率逐年增加。與以往同期相比,該地區的新農合到位基金使用率明顯提高,參合群眾受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但總的來說,新農合基金的使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使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

但是由于該地區屬于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較落后,在加上農民還沒有真正全面的了解新農合制度,使得該地區的投保率尤其是貧困人口(五保戶除外)的投保率低,造成經費籌集困難。另外,由于新農合的工作點多且面廣,覆蓋面大,在政策及資金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是針對個別縣貧困人口參合率低的情況,應加強對新農合作制度的宣傳,讓更多的農民更深入地了解新農合所涉及的各種制度(尤其是報銷的比例、報銷程序、可報銷的醫療費用項目等),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深入了解農民對新農合實施幾年以來存在的一些意見,針對已經出現的一些問題盡量科學地解決,是目前新農合工作中最應該努力的重點。只有當農民真正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新農醫制度才真正具有活力[3]。新農合基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公共基金,其來源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是參合農民繳費;2)是各級財政補助資金;3)是集體經濟資助等資金。其中財政補助資金使新農合基金具有了公共財政資金性質。因此,新農合基金的運作需遵循社會公共基金的一般規律:1)新農合基金必須依法構成和使用,基金的分配和支付比例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都不能隨意更改;2)新農合基金運作管理形式可以多樣化。不能按照一個模式去管理整個農村地區。要根據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民族特點,群眾素質等進行多樣化的管理;3)新農合基金運作和使用必須公開、公正和透明,接受公眾的監督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4]。新農合資金不能因人而異,要保持公平性,不要營私舞弊,挫傷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4)提高新農合作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是進一步推進新農合工作的重要條件。進一步科學地管理新農合;還要不斷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和辦事效率,將粗放型工作方式轉變為較為精細的工作方式,從而降低籌資成本[5]。更高效地提供保障服務;2)更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有專家認為財政投入超過50%時,顯示政府資金占據主導地位,從互助共濟為主轉為政府主導為主,這是新農合制度本質發生轉變的標志[6]。對于那些社會經濟發展較快、新農合制度執行較好的地區,可率先將個人與政府分擔繳費責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并軌,統一為城鄉一體化的居民醫療保險[3]。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傾斜的資金投入的增加,新農合的持續發展將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