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11 09:19:21
導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體格檢查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級中西醫結合臨床1班60名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另一組為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結束后比較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并用調查問卷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實驗組的操作成績比對照組高(P<0.05),實驗組在提高診斷學體格檢查成績方面都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診斷學體格檢查實訓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操作能力、促進多素質全面發展,提高實訓學習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診斷學;體格檢查
診斷學是醫學基礎學科之一,是將醫學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技能融為一體的學科,對于醫學生來說,診斷學的學習是將基礎理論進階到臨床實踐的必經過程[1],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其教學效果除直接影響學生們對本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影響到后期學習內、外、婦、兒等各分支學科的理解與掌握,甚則可直接影響今后臨床實踐工作的基本理論及技能水平,所以學好診斷學是每位醫學院校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否成為合格醫生的基本功。診斷學學習過程中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個部分,是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較為核心且重點的部分。翻轉課堂亦稱顛倒課堂“Flipped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這種以知識積累為目的的互動教學的模式,既能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翻轉課堂模式尤其適用于目前互聯網的大時代,根據老師預留的問題,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如超星、知網以及校內資源進行自主搜索學習,而老師則在學習的重點內容方面提早進行灌輸,讓學生在滿足知識積累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薄弱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以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翻轉課堂目前在各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8級中西醫結合臨床1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教學方式,在知曉本研究的基礎上以自愿為原則分為兩組,每組均30名學生,均來自全日制本科學生。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平時成績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每10人一組,并推選出一名組長。實驗組采取翻轉課堂模式授課,而對照組采用傳統模式授課,兩組的均由相同的教師任教,授課內容、教學課時和實訓環境都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為:(1)胸部的體表標志,(2)胸壁、胸廓與乳房,(3)肺和胸膜,(4)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4項診斷學習內容。目標為在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診斷操作技能的基礎上,以案例為中心,加強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提高學生臨床綜合應用能力。
1.3教學方法
實驗組: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1)課前:教師將事先制作的學習資料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的內容精選梳理及完善,應用視頻教學,學生可反復觀看。并布置一定的任務清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2)課中:在具體課堂中,需要將學到的知識,與視頻中的任務清單相整合,對所學的內容階段化解決。針對學習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小組辯論后由小組選出成員進行解答,帶教老師給與補充。(3)課后:帶教將每堂課的教學情況進行點評,將良好的學習資源通過資料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課后復習。并結合前瞻性科研問題,對于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可提供材料充分給與個人提升空間。對照組:傳統教學方法,由教師在正式授課前講授實驗的重點、難點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等,課前布置預習相關內容及知識點,具體授課時結合課件、音頻、視頻等為學生進行課堂授課。
1.4觀察指標
觀察教學后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掌握和臨床基本操作兩方面,理論考核為閉卷考試試卷,技能考核:單項目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成績越好。通過問卷調查,讓學生對課堂的滿意情況評價,分為教學效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成果,單項目滿分為25分,得分越高,臨床滿意度越好[2]。
1.5效果評價
1.5.1實訓考核課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診斷學教學內容考核,兩組學生從胸部的體表標志,胸壁、胸廓與乳房,肺和胸膜,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4項診斷學習內容中抽1項考試,主要考核學生診斷操作能力(80%)及職業素養(20%)。1.5.2教學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兩組學生進行實訓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喜歡這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練習操作積極性、鍛煉診斷思維、溝通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實訓任務增加。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當場發放,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實訓考核成績分布比較
實驗組實訓考核成績優秀率(≥90分)為26.8%,對照組優秀率為16.7%;實驗組良好率(80~89分)為43.3%,對照組良好率為30.0%;實驗組不及格率(<60分)為3.3%,對照組不及格率為13.3%,兩組實訓考核成績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生實訓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實訓總體成績為(81.2±10.3)分,對照組為(74.1±11.3)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肺和胸膜成績為(79.3±11.8)分,對照組為(73.6±12.2)分,實驗組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成績為(78.6±12.5)分,對照組為(72.7±10.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組胸部的體表標志成績為(83.5±8.6)分,胸壁、胸廓與乳房成績為(80.3±12.6)分;對照組胸部的體表標志成績為(79.1±7.4)分,胸壁、胸廓與乳房成績為(77.1±11.4)分,但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實驗組學生對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的評價較高,關于“喜歡這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提高練習操作積極性”、“鍛煉診斷思維”、“實訓任務增加”,90.1%的學生選擇了肯定;關于“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溝通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86.8%的學生選擇了肯定,見表2。
3討論
診斷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必須自始至終反復實踐、不斷總結和深入學習,才能更好的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掌握與運用[3]。相對于醫學基礎理論課程而言,診斷學常作為醫學院校的首門與臨床聯系密切的課程,對于初接觸臨床專業課的醫學生來說,該學科的技能課程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學生學習內容也相對抽象枯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4]。本研究運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鼓勵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將“知識傳授”過程置于課前,而“知識內化”的過程則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完成。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后的教學效果分析,應用翻轉課堂的實驗組教學效果不論從理論成績還是臨床實踐方面都相對于傳統教學的對照組的成績較好,同時更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還潛在的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的能力,從本組教學觀察中,我們可總結出翻轉課堂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更適用于診斷學教學工作,但是同時對教學工作者來講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師們不僅課前需要更充分的準備教案和知識儲備,針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及困難逐一解決,同時還要熟練掌握現代化網絡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強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在與具體學生交流時真正做到良師益友。綜上所述,開展創新型、實用型課程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以適應我國新時代對健康服務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竹英,王晶波,彭先祝.中醫藥院校診斷學教學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9):28-33.
[2]石芳,朱慶文,申英英,等.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38(3):346-349.
[3]李佳蓓,黃嵐,王江.臨床診斷學教學改革實施中的新理念[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7,10(1):111-113.
[4]李俊玲.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1):89-90.
作者:蔣鵬娜 王玨 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踐技能改革分析
- 下一篇:高校虛擬實驗室在臨床診斷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翻轉課堂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