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營銷的和諧發展

時間:2022-08-14 06:12:22

導語:電力營銷的和諧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營銷的和諧發展

一、前言

在過去的10多年中,我國每年都新增1000萬kW以上的新發電機組,并投入巨資新建和改造電網,而現有的電力設備仍然處于不能滿足電力供應的需要和利用率較低的境地。這種局面,主要是社會經濟的增長帶動用電負荷的增長,負荷的增長帶動用電峰谷差逐年增大造成的。僅荊州洪湖供電公司三年負荷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最大負荷為9.5萬kW,最大峰谷差為4.5萬kW;2006年最大負荷為10.8萬kW,最大峰谷差為4.8萬kW;2007年最大負荷為11.8萬kW,最大峰谷差為5.5萬kW;2007年與2005年相比,最大負荷增長了1.3萬kW,而最大峰谷差也增長了1萬kW。電力需求側管理就是為改變負荷形態,合理有效解決用電矛盾而有意介人用電市場的活動,屬于先進的營銷管理理念,是電力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真正從供求雙方的角度出發實現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的協調發展,才能有效解決電力市場供需矛盾,出現電力市場各方多贏的局面。

二、電力市場發展中的電力營銷

電力營銷是供電企業的核心業務,電力營銷工作的質量關系到供電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供電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根據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供需形勢,可將電力營銷管理總體策略確定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政策法規為準則,以優質服務為手段,以滿足客戶需求、引導客戶消費為重點,建立一個能適應商業化運營、法制化管理、充滿活力的營銷體系,為客戶提供優質電能和優質服務,實現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效益的“多贏”目標。電力營銷必須采取市場導向模式,把電力營銷定位為供電企業的核心業務,電力的生產經營活動須服從和服務于電力營銷的需要。電力營銷的開展則應立足于“電網是基礎,技術是支撐,服務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則。供電企業應重點加強電網改造和建設,完善輸配電網絡,提高電能質量,不斷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同時運用先進的通信、網絡、計算機技術,為客戶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并以嚴格規范的管理對各項業務進行監控,才能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基于買方市場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的電力營銷理念,未來的電力營銷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供電企業應當改變過去建立在賣方市場基礎上的舊的供電管理模式,建立一個能適應市場需求,充滿市場活力的市場營銷體系和機制。

三、電力需求側管理

(一)行政管理措施政府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主導者,在電力供應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時,在電力市場沒有真正形成時,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有序地騰出負荷空間以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保證電力供應的安全是必要的。當電力供需形勢出現大的波動時,管理措施對平衡電力供需矛盾的作用更為突出。我國很多電力供需緊張的地方通過實施有序的用電行政管理措施,如調整部分企業的周休日、調整工業企業設備檢修時間、安排規模較小而能耗較高的企業停產、安排企業轉移用電負荷避峰以及安排非連續性生產企業輪休、組織調整作業程序等,較好地穩定了當地社會正常的用電秩序。

(二)經濟措施為解決電力負荷不均衡問題,電力部門逐步實現“削峰填谷”措施。將每日分為幾個不同的電力負荷時段:高峰時•50•段、平峰時段與低谷時段等,電價在維持平峰時段電價不變的基礎上,通過高峰時段電價上浮,低谷時段電價下浮,用經濟手段將高峰時段的用電轉移到低谷時段,均衡電網負荷。這是實施電力負荷管理的主要激勵手段,是運用經濟手段促進調控目標和客戶利益的有機結合,改變了過去單一依靠拉閘限電等行政手段調整電力負荷的做法。這樣可以有效地發揮電價的經濟杠桿作用,鼓勵用戶削峰填谷,合理用電,盡量避讓用電高峰,從而有效地減少了用電負荷的峰谷差,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盡可能地發揮了機組的效益,提高了用電客戶、電力企業和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三)客戶自我管理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電力企業需求側管理的不斷深入,客戶自我利益的需要,廣大用電客戶自我用電管理意識越來越強。客戶自覺利用電價等相關政策錯峰用電已成為企業、公民理財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截至2006年底,洪湖供電公司居民峰谷電表報裝用戶達7萬多戶,社會反響較好,夏季空調使用高峰期峰谷電表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工業企業峰谷電表報裝用戶上百戶,對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削峰填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改善用電技術改善用電技術是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必要手段,是針對具體對象、生產工藝或生活用電特點采用技術成熟的先進節電設備來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從而節約電量、削減高峰負荷。技術措施又可以分為提高能效與負荷管理兩類。其中,綠色照明、高效電動機、變頻調速、無功補償、節能家電等屬于能效技術;負荷管理系統、蓄能空調等屬于負荷管理技術。后者是利用抽水蓄能電站優化負荷特性,積極推廣高效的電蓄冷(熱)節能技術,利用蓄熱鍋爐或蓄冷空調等設備,在用電低谷時段蓄熱或蓄冷,能起到平衡用電負荷的作用。

四、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協調發展

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高峰負荷增長,減小峰谷差,提高供電企業和用電客戶供用電的效率,而不是簡單地降低用電客戶的用電量。從這個角度看,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并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是可以協調發展的。對供電企業而言,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削減高峰時段電網調峰的壓力,增強調節峰谷能力,提高機組發電效率和電網的輸送能力,改善電網負荷特性,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與經濟性,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及服務水平。對用電客戶而言,通過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節約用電,減少成本,并可為社會節約能源作出貢獻。供電企業實現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的協調發展的途徑主要有:

(一)構建面向客戶的完整營銷服務體系。真正把客戶放在供電企業營銷服務的中心,變被動為主動,變“門診”為“出診”,運用電力行業的技術優勢,從源頭抓起,幫助客戶規劃好用電方案,推廣新技術和智能、節能型用電設備。抓過程管理,及時幫助用戶解決用電過程中用電不合理和成本高等實際問題,引導用電企業合理進行負荷分配和負荷控制,合理降低用電成本,提高用電的管理水平。

(二)積極發揮電價的杠桿作用。目前我國的電價為:農村居民生活用電執行的是同網同價電價,其他用電執行的是物價部門批準的綜合電價。這些電價仍是由政府定價,用電客戶和電力企業被動執行。基本沿用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不太適應市場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電企業應該積極探詢并設計出能對市場作出靈活反應的、激勵的電價措施,爭取政府支持并認可,以便客戶更多理性選擇的機會。通過運用價格杠桿作用,調節供需矛盾和負荷平衡,提高電力企業設備的使用效率、電能質量和用電客戶的滿意率。

(三)做好營銷宣傳。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引導客戶建立節約用電、科學用電的意識,教會客戶平衡用電節約成本的方法。要和用電客戶站在同一面而不是對立面,努力引導客戶優化能源消費方式,選擇合理消費,增加電力消費在能源消費終端市場的占有率。

(四)轉變觀念,強化服務質量。首先是供電企業必須建立服務型的營銷體制,要通過95598電力客戶服務中心和各營業網點把電網規劃、電力調度、生產運行、營銷管理等部門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配合銜接,簡化服務流程,做好“一口對外”。無須用戶在供電企業的各部門奔波,讓客戶真正享受“賓至如歸”的真誠服務,從而使用電客戶消除對供電企業的隔閡,接受供電企業的用電咨詢和建議。其次應建立差異化或個性化服務機制,要對客戶進行細分,找出那些對平衡供電影響較大的用電客戶,重點分析,重點采取措施,以“雙贏”為目的,實施特色服務。

五、結論

(一)在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供需形勢下,電力營銷是供電企業的核心業務,電力營銷工作的質量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電力需求側管理可通過行政管理、經濟杠桿、改善用電技術等措施來實現。現階段電力需求側管理應從以行政管理為主向以經濟、技術手段為主轉變。

(三)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的協調發展可為社會、供電方和用電方帶來多贏的效益。